(适用于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
新高考在志愿填报的环节当中,除了“专业+学校”模式之外,还有一种叫作“院校+专业组”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志愿填报数量从个数上看,没有“专业+学校”模式多,填报起来相对选择比较少,报考起来相对容易。
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仍然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跟原来的老高考的志愿填报方法相比,这种志愿填报方法加了一个层级,就是“专业组”,大多数省市的考生可以填写6个专业,如果考生的分数达不到他所报考的6个专业的要求,他就会被调剂到组内的其他专业。虽然大部分的专业组不会出现6个以上专业,但是仍然有这种可能,尤其是选科要求为“必选物理”或者“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组,专业数量极有可能超过6个,虽然去掉了上大学需要学化学的专业,看似都是相关专业,但是仍然可能有跟自己最想上的专业不相关的专业出现。
第二,招生院校“物理历史分列计划”使得如何分组成为录取的关键。
因为报考的时候,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会组成同一个专业组,那么有些文理兼招的专业是否“物理历史分列计划”就成了关键。
比如像经济学类、管理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中文类、外国语类专业,选科要求都有可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学校招生的时候严格执行的话,就会使得招生名额被分成了“首选科目为物理”招生若干,“首选科目为历史”招生若干。大家注意,如果某一个学校的中文专业选科要求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的话,它跟计算机等工科专业的选科要求很有可能是相同的,因为计算机的选科要求也可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那么,计算机专业和中文专业就有可能是一个专业组,如果计算机专业考不上,孩子很有可能就要去学中文了,这明显违背考生的报考意愿!
第三,考生无法通过像老高考和“专业+院校”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
在没有改革的参加老高考的省份,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定自由度的,比如一个考生想报考郑州大学,他的分数很高,他很有可能专业一志愿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二志愿报考计算机专业,专业三志愿报考化学专业(郑州大学的化学专业是王牌专业)。也就是说只要我分数足够高,我想学哪个专业我都可以报。但是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就不能这么报考了,因为临床医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化学专业,这三个专业的选科要求完全不一样。临床医学专业的选科要求很有可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和生物”,也就是必须选这三科;计算机专业的选科要求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化学专业的选科要求很有可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考生在报考“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这个专业组的时候,如果没有被计算机专业录取,他很有可能就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组里的别的专业了!他就不可能上他想上的化学专业了,极有可能会被矿业工程、安全工程这种大家也许接受不了的专业录取。这也是违背考生的专业选择意愿的。
各位家长可以在各个省市的教育考试院的网站和教育厅的网站下载你省市的招生高校选科要求,提前了解一下各个专业到底怎样要求选科,以及你心仪的大学的专业组是怎么划分的。
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你看到有的专业的首选科目是“物理或历史均可”,就一定要清楚它跟哪些专业可能会组成一个专业组。
那么具体该如何填报志愿呢?
大家可以参照以下这个步骤。
第一步,先用自己的位次,比对出往年大概能上的学校区间。
比如你是某省份的第20000名,那么你大概能报考的学校往年的招生位次应该在18000—25000名。18000—20000名的学校,咱们可能往年报考的时候有点儿费劲,但不是没有希望,20000—25000的学校咱们往年能上。但是在操作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可能会给学生看到往年30000名的学校。因为往往30000名左右的学校里有可能藏着一些宝藏学校,就是说这个学校可能大家看起来招生位次没有那么高,但是在这个学校里很有可能有它的王牌专业,或者你想上的专业。
这里一定要提醒各位家长,因为新高考改革是分批次进行的,如果你是上海、北京、天津、海南的考生和家长,这一步是可以省掉的,因为你首先要查的是去年在你省市招生的这些学校的各个专业组的招生位次。
如果你是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的考生和家长,这一步是必须有的。
如果你是上述五个省份的家长,但是你买这本书的时间是2021年6月份以后,也就是2022年以后高考的考生和家长,这一步也可以省掉,因为到时候,相信你省再给你发资料就是以“院校+专业组”的形式给你数据了。
如果你是其他参加老高考的省份,在你省变革的第一年,也就是2024年高考的时候,如果你省也是“院校+专业组”的模式,那么这一步也是需要的。在你省的第二年,则这一步是不需要的。
唉,这个分批改革,真的要累死我们这些写书而且非常严谨的老师,我们生怕你在这一决定孩子一辈子命运的事情上受到错误指导。
第二步,将你肯定不去的学校去掉。
实际上,18000—25000名的学校特别多。这也是我个人给孩子们报志愿不用那些所谓的数据填报卡的原因。现在市面上很多数据填报卡,家长买了以后,填写自己孩子的分数和位次,结果就蹦出来几个学校。问题来了,手机屏幕也就最多展示5个学校,那为什么优先蹦出来这几个学校呢?这些数据填报卡的网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孩子的分数和位次吗?
但是实际上家长和考生有着自己十分个性的需求,比如城市,比如这个学校在郊区还是在市区,男生多、女生多还是男女平衡,这些内容几乎没有一个数据填报卡能满足。关键还得靠学生自己去筛选。
这个环节中家长和考生对学校最好有个充分的了解,我在这本书后面讲了很多了解一个学校的方法,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在我个人给家长和考生操作的过程中,有些学校我是不可能给学生报的,因为涉及具体学校的利益,我不敢在这里给大家列举,这些被我个人拉进黑名单的学校有的学风不好,我当年去那个学校讲座的时候,看到的学生都是不太喜欢学习的,考研成功率非常非常低;有的学校本科生住宿条件十分艰苦,学生管理十分混乱;有的学校就业率实在是不敢恭维,在就业市场普遍被用人单位诟病。像这种学校家长和考生只能自己去辨别。
第三步,专业组变身。
这里,我们2021年参加新高考的省市的家长和考生,就要祈祷你省市给你发的资料是直接完成专业组变身的数据吧。但是我个人估计不太可能,所以这个工作你必须自己做一下。
什么意思呢?
你省市给你发的资料很有可能跟去年的数据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学校的各个专业的招生录取位次,但是这个时候你要根据这个学校的专业组划分,将同一个专业组的专业组合一下。看一下这个组里哪个专业录取位次最高,哪个专业录取位次最低,自己这个位次去年报考的话大概会被什么专业录取,前年报考的话大概会被什么专业录取,做到心中有数。
至于其他的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一些小技巧我在后面都有具体的介绍,大家根据我后面介绍的了解一个学校的具体方法和报考的一些小技巧去进行了解就可以了。
这里再提醒大家几点:
第一,湖南、湖北、江苏、广东、福建的考生请注意,如果你的首选科目是历史,同时是选了化学或者生物的考生,可能会因为部分学校的专业组满足条件人数较少而成为为数不多的符合条件的报考考生,使得你虽然位次不高但是可以报考一些名校,但是要不要报,这样的志愿占你志愿表的几个志愿一定要想好了。
就是说,假如有一个还不错的学校,它的某个专业选科要求为“首选科目为历史,再选科目为化学”的话,很有可能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比较少,而你符合。尤其是江苏省,江苏省在2021年高考的考生中,选考化学的学生比例很低(12%),这就导致选了化学的人少。而选了化学的人大多数可能会去报医学,选科要求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或者“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选化学的人大多选了物理,他们很有可能报考计算机这种专业),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成为少数符合这个学校招生条件的人,根据自己的化学排名,你可以大致预测出,你在符合条件的人当中处于什么位置,从而以一个比较低的分数上一个整体实力可能很强的学校。
但是这个方法大家要慎重使用,因为这会浪费你的一个志愿,而且大多数首选科目可以选历史,再选科目要求选化学或者生物的专业都是一些轻工业类或者农学类专业,要不要为了上一个学校整体实力不错,但是可能你并不喜欢的专业,这个你要想好了。
第二,湖南、湖北、江苏、广东、福建的考生请注意,如果你的首选科目是物理,报考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原非文理兼招的社会人文学科专业跟工科类专业成为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情况,如果报考这些学校和专业组,就要做好被调剂到原非文理兼招的社会人文学科专业的心理准备。这个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报考计算机专业被调剂到中文专业的可能。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当然如果你的首选科目是历史的话,也有你报考日语专业最后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的可能。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院校+专业组”填报模式的同学,注意专业分组和组内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