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为什么要进行选科改革
前两天我在苏州踢球,球队的老大哥带着正在上高中的侄子一起来,球队的队友就问这个孩子:“你高中选的是文科还是理科啊?”
这一听就是对高考改革不了解才问出来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新高考改革,高中已经不分文理科了,而苏州市所在的江苏省从2021届高考开始,也将步入新高考的阶段。
国务院于2014年9月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其中第二章“主要任务和措施”中,第五条“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第一点规定,要“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来源:《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第三点明确指出:“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什么意思呢?
就是原来孩子上高中以后,大多数省份,在高一的上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将进行文理分科,所有的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各科学习情况、对未来专业的兴趣爱好分为文科和理科。如果学生选择文科的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即拿高中毕业证的考试)仍然考查9门课,但是高考的时候只考查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6门课;而如果学生选择理科的话,高考将考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各地的高中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将针对文理分科进行教学调整,文科生除语数外三科以外将重点学习高考考查的3门课,理科生也是一样。(个别省份会有自己的分科特点,比如江苏省实行的“3+2”考试模式。)
但是这样一刀切的文理分科的方式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一般从高二开始,几乎不接触与自己高考无关的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造成人才学科知识不均衡。
具体体现就是中国有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了严重的缺陷,文科生对于自然学科的知识了解得不够,而理工科学生的人文学科的知识相对缺乏。文科生不会算,理科生不会写。
而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文科生最好对于一些理工类专业知识有所了解,而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好也要了解一些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打造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今社会,要想走得更高、更远,只具备单一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举两个例子。
比如,工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之一就是去设计汽车的外观,我们看到路上行驶的各种品牌的汽车,其外观设计很多就是由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来完成的。设计界经常会流行所谓的复古设计,复古设计往往有着向经典致敬、向经典学习的意思,然后这就需要设计者有着大量的知识,一个对设计史不了解的人,怎么去复古啊?
再如新闻传播专业。以往新闻传播专业只招收文科考生,然而一个新闻记者对某一科技领域有了解和对这个领域没有了解,他的报道很有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第二,学生偏科问题。
在以往的考生当中,并不是所有人对于文科三门课或者理科三门课都感兴趣或者学得都很好。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我高中选的是理科,虽然我化学学得特别好,但是生物学得特别差,我对生物真的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我将来也不想学跟生物有关的专业,当年我上的那个高中生物学科的师资力量也不是很强,但由于我是理科生,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忍受着这个学科,结果高考的时候,生物的分数拿得特别少。我喜欢历史,我很想学历史,我很想用历史替代生物成为我的高考科目,然而当时政策不允许啊。
而新高考的选科改革就几乎完全解决了上述的问题。考生选择余地更大,学着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科目,也有助于学习动力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这种改革也是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的。在国外的很多高中和大学,学校都会硬性规定文科生必须要学习一定数量的理工类专业课,而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也同样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文科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单一学科人才。
然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我们的选择更多的时候,反而会出现选择困难。
1.2 选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14年,浙江和上海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省市开始了选科改革。这两个省市分别有着自己的特色。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的满分为70分。浙江省在选科上做的改革更为大胆,除了我们知道的传统的六小科以外,还增加了技术科目。
技术科目由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组成。技术科目学考考生需要学习4本书(信息技术2本,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通用技术2本,包括《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选考考生需要在学考4本书的基础上,多学习2本书(信息技术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通用技术的《电子控制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学考的《信息技术基础》中也有涉及,考生在《信息技术基础》必考的前提下,可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中任选一本进行考试。
由于技术科目的选择人数非常少,后面实行新高考的省市都没有增加这门科目,我们就不再介绍。
问题出现在物理这门科目上。
物理这门科目选择的人数比例非常非常小。
以2017年高考为例,浙江省全省一共29.13万名考生,但是选择物理的考生只有8万人,占全部考生的比例不到27.5%;上海市选择物理的考生也仅占考生总人数的30%。山东省第一年实行新高考的时候,选择物理的考生只占全部考生的40%。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
在没有改革之前的文理分科时代,选择理科的同学是占绝大多数的。当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那一届一共10个班,理科8个班,文科2个班。理科生占到了全部高考考生的80%左右,这些学生都是要学物理的,也就是说,新高考使得选择物理的人数大幅度减少。
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物理这个科目真的不好学,难度很大,相比其他学科来讲,同学在选科的时候觉得对于物理力不从心,实在是学不下去。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赋分制!新高考改革在分数方面采取赋分制(这个我在第二节会重点介绍),而不是直接简单地用卷面分,卷面分只用于划分等级。这对于很多家长和考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以浙江省为例。
浙江省等级赋分表
在赋分制下,一定会有高分(甚至满分)的出现,也一定会有低分的出现(浙江省是40分)。物理学不好的人肯定不会选物理,甚至你可以理解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肯定不会选物理,因为如果选了物理他一定是低分!而学习中等的同学可能也会放弃物理,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都不选,根据赋分制,物理这个学科一定会有低分段,那么成绩不好的同学不选物理,学习中等的同学就变成了这个科目的低分段考生,所以中段的很多同学也不选物理。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一看,学习成绩不好的和中等的同学都不选物理,而物理一定有低分,这个时候,我就有可能是低分段的人啊,所以很多成绩不错的人为了在总分上有一个高分,也不选物理。这直接导致了选物理的人大幅度减少。
实行“6选3”几年以后,浙江省一看,如果再不做点儿什么,物理的选科人数会进一步减少。所以在2017年11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针对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问题,实行最低人数保障机制。而《关于〈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的说明》,明确了物理选考的保障人数为6.5万,也就是说,如果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多于6.5万,将继续以实际人数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规定办法赋分;如果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将以6.5万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算各等级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这个政策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放心选物理,最低分段的人数我给你设计好了,如果选考物理的人数不到6.5万,那么被赋分40分的同学不是你,是我给你设计的6.5万基数!
我在山东某地做讲座的时候,当地普通高中(注意,不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在中考录取的生源分数要明显低于重点高中录取的生源分数)的校长跟我聊,说:“张老师,我就不希望我的学生选物理,因为重点高中的孩子大多数会选物理。我的孩子考物理肯定干不过重点高中的孩子啊,赋分制体制下,我的孩子在高考总成绩上肯定是吃亏的。”
这位校长的话其实也是家长和考生的心声。数据也表明这位校长的担心不无道理。
2019年浙江省高考,前187名中有175人选考物理,占94%,全省顶尖的学生基本都选了物理。前1337名考生中,选考物理的占85%;前4400名至6100名的考生,选考物理的占65%—70%;前2.4万名考生中,选考物理的占45%。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同学里确实选考物理的较多,跟这位校长的担心吻合。
但是长此以往,这会对中国的工科人才培养造成巨大的问题。
大家要知道,像数学、物理、计算机、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等重点工科专业的学生,是我们国家紧缺的战略性人才,这些专业未来对应的行业不但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人才,而这些专业的特点都要求学习这些专业的人必须有较好的物理基础。如果这样继续放任高考考生不选物理,那对我国的人才结构将构成巨大威胁。
所以除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海南六省市以外,在2021年进入新高考的辽宁、河北、重庆、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八省市规定,考生需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的四科任选二(也就是考生及家长口中的“3+1+2”模式),并要求高校必须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
这个政策实施以后,新高考八省市选物理的同学数量果然有了不同幅度的提升,湖北省是新高考八省市选物理的人数比例最少的省份,但是也达到了51.73%,明显好于“6选3”的省市;选择物理人数比例最高的辽宁省,达到了86.21%。
不出太大意外的话,后面实行新高考的省份和自治区(黑龙江、吉林、广西、陕西、山西、宁夏、西藏、新疆、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河南、内蒙古)也会要求考生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四科任选二。
那么我们选科的时候到底要不要选物理?怎样选科才最科学、最完美呢?
1.3 我们到底该如何选科
近几年关注新高考,我发现很多同学在选科的时候有着非常非常大的误区。
有的同学明明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目标专业,但是因为不了解具体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最后在报考的时候跟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还有的同学只看各种分析数据,分析怎么选科报考覆盖面广,不考虑自己各个科目的实际学习情况,导致自己总分非常低,只能上一些并不理想的学校。
那到底如何选科才是最科学的呢?
(1)选科之前一定要了解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
新高考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录取的时候,各学校各专业会根据自己本专业的培养计划来制定选科要求,如果考生不符合选科要求,则无法报考该学校该专业。
如果你想学医学专业,应该选什么科目?
要选物理吗?可能你会说,不一定吧,毕竟好像大学期间临床医学专业在上专业课的时候几乎没有物理的专业课!这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如果你不选物理的话,很有可能就要跟很多名校失之交臂了。根据北京市公布的普通高校在京招生的选科要求显示,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对于临床医学的选科要求都是“物理+化学均须选考”。也就是说如果你报考这两个学校,物理是必须选的,否则你成绩再高都没有用。
你说:“我知道了,那我想学医,我就学物理和化学吧。生物不用学!”
又错了!
同样是北京市公布的选科要求显示,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要求“化学+生物均须选考”。
你说:“那我知道了,如果我想学医的话,那就一定要选化学。”
又错了!
河北省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中显示,南开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要求首选科目为“仅物理”,也就是必须选考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或生物二选一,也就是说你如果是河北考生,选择的三科里面有物理和生物,同样可以报考这两个学校的临床医学。
我估计看到这,你可能会疯掉!
这就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在选科上给考生和家长提的要求。
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不同省份选科要求可能会不一样。
同一个省份、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选科要求也可能会不一样。
所以你在选科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你所在的省份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到底是什么样!
由于每个省份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选科要求的篇幅特别长,我就不在这本书里分别列出各个省份的选科要求了。你说:“我想查的话,去哪里查呢?”
唉,不同省份,又不一样了!
有的省市是在本省市的教育考试院的网站(比如北京市、山东省),有的省份是在省教育厅的网站(河北省、湖南省)……
(注意,如果你是在2021届实施新高考的省份,你省将会在2021年年底或者2022年年初在省教育考试院的网站或者教育厅网站公布各个学校的选科要求,很遗憾,本书出版的时候你省的选科要求网站链接我目前无法提供,请大家自行到这两个网站去寻找,也可参照实行“3+1+2”模式的省市进行规划。)
我列举了各个专业大多数学校的选科要求,以供参考。
各个专业选科要求总结
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一下几个专业。
想报考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同学请注意,虽然部分省份在招收这个专业的时候,有的学校不对物理提要求,但是这个专业在上大学期间会学习非常重要的物理类专业课,如果没有良好的高中物理基础,上大学学习这个专业会非常非常吃力。
想报考材料类、轻工类、环境工程类专业的同学请注意,虽然部分省份在招收这个专业的时候,有的学校不对化学这个学科提要求,但是这些专业在上大学期间会学习很多很多的化学专业课,材料类专业甚至会有一个研究方向叫作材料化学,所以如果你没有选择化学学科,尽量不要选择这些专业。(这些专业的选科要求不同省市也不一样,“6选3”模式的省市的同学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校在你省市招生的时候可能会要求选化学,物理可以不选,这种学校的这些专业你虽然能报考,但是尽量不要报考,因为你高中不选物理,大学学这些专业同样会很吃力。)
想学医学的同学请注意,如果你想学临床医学类或者口腔医学类专业,除非你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比如就瞄着某一个或者选科要求相同的某几个学校努力),否则要想能覆盖所有招收医学类专业的高校,最稳妥的选科方法就是“物理+化学+生物”,能涵盖所有的学校,否则你少一科都有可能跟部分学校擦肩而过。
中医专业的大部分学校都不要求物理,极个别的会要求物理。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大部分学校不会要求物理、化学、生物都要选,但是都不选也无法涵盖所有学校。
经济类、管理类(不包含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所有学校均要求必选物理)专业的大多数学校不要求高中阶段选考物理,但是个别工科强校和一些经济学优势学科学校很有可能会要求必选物理,如果你总体成绩很好,将来想报考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冲击名校,一定要仔细查看目标院校的选科要求,以免因为没有选物理而错过自己理想的学校。
总结一下:
虽然选科的改革初衷是打破文理分科,但是从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来看,由于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在那摆着,大多数自然科学学科专业在做选科要求的时候还是会明确要求选物理或者化学(尤其是物理),而大多数社会人文学科反倒向所有考生敞开了怀抱。“6选3”模式的5个省市(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在做选科要求的时候还稍微好一些,很多学校(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专业)放松了对物理或者化学的要求,但是这对学校培养这些选科有短板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3+1+2”模式的省市的选科要求后,我们会发现,由于规定学生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个,大多数的自然科学学科专业(除农学类专业外)还是会要求选物理,这就相当于又回到了文理分科时代。只是在学生不报考医学类专业的情况下,除物理以外的学科有了自由选择度。
(2)选科之前尽量明确自己将来到底想学哪些专业,从事什么行业
由于报考专业跟我们所选的科目严重挂钩,所以,我们除了了解选科要求之外,一定要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把目标专业尽量锁定在有限的范围之内。
这就使得考生和家长必须在选科之前对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的专业有所了解。
这也是为什么我这本书要用大部分的篇幅介绍各个专业具体干什么,未来可能从事的具体行业是什么样的。
你对一个专业都不了解,就去学这个专业,这是对自己的人生、对孩子的人生的一个非常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说到这,有的家长和考生会说:“张老师,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啊,我也不知道学什么专业将来有前途啊!那我该怎么办啊?”
其实每年我们都能看到分析各个专业就业前景的文章,我个人建议这种文章少看!
咱们就不说“专家”这个词近两年贬值速度有多快了,因为这个社会上没有人会经历所有的行业,而各行各业都是不一样的。经常有考生和家长问我:“张老师,什么专业是好专业?”我会反问家长一句话:“你认为好专业的标准是什么?是就业率高吗?是工资高吗?是就业环境相对比较好吗?”很多人会回答我:“挣钱多的专业!”那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专业都有领头羊,都有干得非常好的人。哪怕是哲学这种非常非常冷门的专业,也有大把赚钱的人。我就认识学哲学年收入将近2000万的人。你能说哲学这个专业就是个好专业吗?我同样认识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十年了工资只有4000元的人,你能说这个专业不好吗?
赚钱是一个考察综合素质的事情,这根本不是某一个学校,或者某一个专业能够单一维度决定的!
那到底该怎么挑选专业呢?
你一定要对你所在的专业将来可能就业的行业有所了解!
这里你一定要注意专业和行业的差别!我们现在所学的大多数专业,其实并不是一个行业!
比如计算机,是专业还是行业?很明显,是一个专业,不是一个行业!
学计算机专业能干的行业可太多了,比如软件行业,比如可穿戴通信设备行业,甚至汽车制造行业、金融业,都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在工作。
有人说:“老师你说到金融业,金融总该是个行业了吧!”
错了!
金融业太大了!银行借贷业务,保险行业,理财行业,投资行业,证券业,等等,太多了!
你可能会说:“老师,这行业也太多了,你也说了,毕竟有三百六十行嘛,那我怎么能了解得全嘛,就算我对某一个行业感兴趣、想了解,我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强项圈定几个专业,比如,你物理学得特别差,如果上大学再上物理类的专业课就得去撞墙,那么你就从选科要求中不要求物理的专业里面挑选几个你感兴趣的或者看得上的专业,去了解它们将来就业的行业是什么样的。
要想了解行业,最好是通过看相关行业的书籍去了解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比如,如果你想学医,我就特别推荐你看美国的印度裔医生阿图·葛文德写的医生三部曲——《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和《最好的告别》。这三本书向你描绘了当一个医生可能要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第一次做手术的紧张的感觉,第一次面对所谓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那种压力,医生面对即将走向人生终点的病人时的帮助和临终关怀。
如果你想学心理学,你就要明白,心里有事、心理有病和利用心理学知识去做营销,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想了解心里有事,那就去看《登天的感觉》这本书,这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的博士,当年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师的人写的书,书中写了他是如何给哈佛大学的同学做心理咨询的。如果你想了解心理有病方面的事情,就去看《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左灯经历了抑郁症最难受的阶段,书里讲述了她的爸爸带她到精神病院去住院治疗的经过。书中写了很多治疗的细节,让我对精神病院、对抑郁症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你想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做营销,那就一定要看《怪诞行为学》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叫《怪诞行为学》,其实里面的内容写的是消费者心理学,书中举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的例子,告诉你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落入商家的圈套的,当然,反过来如果你是商家,你也能学到如何让消费者一步一步落入你的圈套。
怎么样,是不是现在就想把这些书买回来好好看一看?
很可惜因为篇幅的原因我无法在这里把每个专业要看什么书籍给你罗列出来,回头我再写本书给大家一一介绍。
你们也可以扫描本书赠品上的二维码下载“峰学”App,里面有我的读书分享栏目,我每周都会给大家介绍一本我读过的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让大家跟我共同成长。
总之,你了解了这个专业,不但对你的选科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你对你的未来充满憧憬。
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不好好学习。其实主要原因是他不知道所谓的学习好了又能怎样,你跟他说你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赚很多钱,孩子仍然没有这个概念。真正的学习动力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我有目标了,我对某个行业充满了期待,我特别想在我喜欢的行业、我喜欢的公司里面施展我的才华,成为行业翘楚。我相信当孩子有了这个动力的时候,他自然而然会为他的目标努力的!
(3)正确的选科方法应该是什么样的?
综上所述,我们要平衡专业选择的选科要求,也要平衡自己的学科学习状况。
所以,正确的选科方式应该是“为了学某些专业而选的科目+为了提高成绩所选的科目”。
什么叫“为了学某些专业而选的科目”呢?就是如果你将来想学习某些学科或者某些专业,你就必须选择这个科目,你说你这个科目学得并不好,那要么你想办法提高你的成绩,然后你就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专业,要么你放弃你的理想!
比如你说:“张老师,我想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我看到我国的芯片产业被国外压制,我十分不服气,我将来想进入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为我们国家制造我们自己的芯片。”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你必须要选物理,因为全国所有省份所有学校,只要你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就都必须选物理。
再如你说:“我想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老师我从小就对吃感兴趣,我很喜欢吃零食,但是我觉得现在的零食吃多了,对身体并不好,老师我想研究出一种大家即使吃很多,也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零食。”那你就要选化学和生物,因为你想学这个,你就必须得选跟这个专业相关的科目。
那什么叫“为了提高成绩所选的科目”呢?
假如你说“老师我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那物理肯定是必选的了,这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两科实际上你选什么科目对你将来学习这个专业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在上大学期间,基本上不会学跟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相关的专业课,那么这个时候,你就看你自己的成绩的表现,从这5科(“3+1+2”的省市是从4科当中选,因为“3+1+2”的省市选了物理就不能选历史)中选出你成绩最好的两科作为你的高考科目,这样的话你的总成绩会在这两科的优势下得到提升,你分数越高,选的余地就越大。
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