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一听到这个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咳嗽。但也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是“百日咳”?是咳嗽到100天就停止了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这个病引起的咳嗽时间特别长,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进行控制,发病时间会持续两三个月,甚至超过100天,所以大家也就叫它百日咳了。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时可造成婴儿惊厥甚至窒息,并且它还是年长儿慢性及迁延性咳嗽的重要原因。虽然它是疫苗可控制的疾病,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又开始出现了,家庭内成人患者和潜在感染者是儿童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目前,百日咳的传播模式已从过去的“儿童—儿童”模式转变为现在的“青少年(成人)—儿童”模式了。
为什么会有传播模式的改变呢?这还得从疫苗的使用说起。
儿童—儿童传播模式 在百白破疫苗(三联疫苗,打一针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使用之前,百日咳等主要感染人群是1~9岁的儿童,而成人和婴儿比较少见。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认为百日咳是一种感染后会终身免疫的疾病,所以儿童时期感染后,到了成人时期几乎不会再患有此病。而且女性自然感染百日咳鲍特菌后身体产生的抗体效价足够高,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的抗体量也较多,所以1岁以内,尤其是6月龄内的婴儿患百日咳比较少见。也就是说,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抵抗力比较弱且体内没有抗体的儿童时期。
青少年(成人)—儿童传播模式 目前,婴儿在3月龄就开始注射百白破疫苗,每个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次。2岁左右可以再做一次加强注射。因为疫苗最佳的免疫保护效力为5年左右,所以较大一些的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体内百日咳鲍特菌抗体减少,甚至消失,都成了百日咳等易感人群。在传染模式上就形成了青少年或成人向抵抗力较弱的儿童传染。
需要大家重视的是,百日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原体(百日咳鲍特菌)会随飞沫迅速传播,体质较弱的人吸入带菌飞沫,很容易就会被感染。小孩在幼儿园等人群较密集的地方特别容易感染这种疾病。此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性、刺激性的咳嗽,此外,孩子患本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百日咳的症状比较典型,以下为百日咳的三个明显特点,家长可以自行辨别。
咳嗽伴“鸡鸣”样回声 它是一个呼吸道的**性咳嗽,并且在发作时还会带有特殊的吸气吼声,我们又叫“鸡鸣”样回声。
缺氧 当气道处于一个持续**的状态,是很容易引起人体缺氧的。所以,当患儿咳嗽的时候就会有整个面部憋得青紫喘不过气来的表现。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警惕孩子是否缺氧,应及时就医。
咳嗽时间长 咳嗽时间会特别长,长达2~3个月,并且咳嗽的频度也非常高。
虽然百日咳有典型的咳嗽表现,但大一些的儿童和成人的百日咳却较少出现典型的**性咳嗽,未有鸡鸣样回声,因此,有一部分百日咳患者常常被误诊,而他们却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百日咳被识别时,很可能已经发展到高峰
患者吸入含有百日咳鲍特菌的飞沫后,百日咳鲍特菌会趁机吸附到人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增殖。细菌吸附在人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它不会立马让人察觉到,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潜伏期为2~21天,一般情况下为7~14天,之后进入百日咳典型的3个临床阶段: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
卡他期 持续1~2周,临床症状比较轻,和普通感冒咳嗽没有太大区别,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咳嗽、流鼻涕、低热等症状,没有特异性,因此,此阶段很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痉咳期 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多月。这个时期百日咳的咳嗽与普通感冒的咳嗽或者支气管炎的咳嗽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了。痉咳期咳嗽多为成串的、连接不断的**性咳,伴一次深长吸气,发出一种特殊的高音调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然后又发生一次痉咳,反复多次,直至咳出大量黏稠痰液,有些孩子还会并发咳嗽引起呕吐,因不能有效吸气而引起口周发青甚至呼吸困难。
恢复期 一般持续2~3周,此时期的咳嗽症状逐渐减弱,发作次数有所减少,病情总体上已经减轻,但在遇刺激或是呼吸道感染时又会重复出现阵发性、**性咳嗽,病情迁延可达数月之久。
百日咳的病程大概需要6~12周,部分患者的病程可能更长。孩子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0~3月龄 卡他症状不是很明显,有的患儿并没有阵发**样咳嗽,可能只是表现为发绀、呼吸暂停、抽搐。
4月龄~9岁 咳嗽的程度逐渐加重,夜间症状明显,咳嗽后会呕吐。
≥10岁 发展成慢性或是迁延性咳嗽,咳嗽期间会有阵发性出汗发作的表现,还可表现为仅有轻微咳嗽或无症状。
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感染群体,不是小孩才有,任何年龄都可能会患有百日咳。并且,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孕妇体内的抗体传给胎儿的概率很小,因此,婴幼儿对百日咳鲍特菌的抵抗力较弱。如果婴儿未到疫苗接种的年龄,那么患有百日咳的概率就比其他年龄的孩子明显升高。
百日咳的治疗
临**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新生儿,其他患者均推荐使用红霉素,其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需要根据其依从性和耐受性酌情选用。
对新生儿来说,使用红霉素有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风险,所以不推荐使用,可选择使用阿奇霉素。但需要注意的是,阿奇霉素可能有导致心律不齐的风险;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能会导致异常的心脏电生理活动,如室性心律失常等。
2.一般治疗
如果进行抗生素治疗,患者的呼吸道隔离(4)至有效抗生素治疗后5天;如果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呼吸道隔离至起病后21天。治疗期间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环境安静舒适,可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刺激诱发患儿痉咳。
如果患儿痰液黏稠,可通过雾化吸入或者是吸痰,帮助患儿排出痰液。若患儿发生窒息,应及时吸痰、给氧。若患儿出现脑水肿,需及时进行脱水治疗,避免脑疝发生。
治疗期间应让患儿吃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并给患儿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来减少患儿因烦躁、恐惧而诱发的痉咳,同时还要保证患儿的睡眠时间以及质量。
3.对症治疗
百日咳痉咳期会出现频繁、剧烈的咳嗽,目前,还未发现特别有效的干预措施。临**常见的对症治疗药物主要有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但由于没有明确的临床研究论证,所以目前还未出现公认的推荐意见。
中医称百日咳为“鹭鸶咳”“顿咳”“疫咳”。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在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治疗,非急性期时主要改善其症状,缩短其病程。
为了防止百日咳侵犯我们的宝宝,我们可以做到:
接种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是国家计划免疫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疫苗,如果没有不能接种的特殊原因,每个孩子都应该按时接种。因为一旦感染上疾病并进入**性咳嗽期会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甚至死亡,针对**性咳嗽目前也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办法。
隔离传染源 早发现、早隔离传染源。
接触者检疫 在检疫期间出现咳嗽症状即应隔离观察。
百日咳患儿的护理
1.发现百日咳患儿,要及时隔离,应隔离至起病后6~8周。
2.患儿房间要保持空气新鲜,家长不要在室内吸烟、炒菜,以免引起孩子咳嗽,并且还要防止其受风寒,衣物保持清洁。
3.注意饮食调节和营养搭配,忌食生冷、肥甘、辛辣等食品;因患儿常有呕吐,呕吐后要补给少量食物;饮食宜少量多餐,选择有营养较黏稠的食物。
4.及时给患儿排痰,防止痰液阻塞呼吸道。
5.患儿发生呼吸暂停、面部青紫缺氧、惊厥时,应给予人工呼吸(有条件可使用呼吸机)、氧气吸入、吸痰等措施,惊厥时要用止惊药。
曹主任说
对于百日咳,我们需要对它有3个最基本的认识:
1.临**治疗百日咳主要有: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2.患儿用药和大人不一样,需要科学谨慎用药。
3.患者治疗期间需做到饮食营养丰富,居住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保证足够的睡眠。
(1)肺不张是由于异物、肿瘤或外部压力导致的气道狭窄或肺被压缩,从而引起肺含气量减少,类似于肺萎缩。
(2)降钙素原(PCT)是判断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和评价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当机体受到细菌、真菌等感染后,降钙素原在2~4小时上升,而在病毒感染时几乎不升高。用药后PCT水平的下降表明炎性反应的降低或感染灶的清除。降钙素原的正常值为<0.5 ng/mL;轻微或局部细菌感染<0.5 ng/mL;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2 ng/mL。
(3)根据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将其分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是原始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是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原核**DNA,它的繁殖以直接分裂为主,没有明显的细胞周期各阶段。
(4)呼吸道隔离,是对病原体经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所采取的隔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