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1 / 1)

昆虫漫话 陶秉珍 639 字 7天前

01 种类

天牛头上长着两只长长的触角,和水牛相似,所以得了这样一个名字。因它能摩擦头部和前胸,发出“叽咯叽咯”的锯木声,所以通俗又叫“锯树郎”。日本叫它毛切,因为它能咬断头发。种类极多,全世界共有五千多种。现在把我国常见的几种介绍一下:

桑天牛(Apriona rugicollis Ohernolat)体长36至42毫米。全身现灰白色,稍带青或绿,密生黄色的短毛。触角比身子更长,白色,但柄节、梗节及各节的末端,都呈黑色。前胸节的背面,有突起的横纹,两侧面有锐利的齿。鞘翅的基部,有许多小黑点散布着。幼虫寄生在桑、橘、无花果等树的干里。

山天牛(Mallambyx radedei Blessig)体长45至57毫米,是比较大形的种类。全身黑褐色,有淡黄色的短毛。头向前面突出,触角也颇粗大。前胸背部,略呈圆形,有横向的皱纹。鞘翅平滑,上有微细的斑点。各腹节的后缘,现黄褐色。是七八月里出现的普通种。幼虫寄生在栗等壳斗科植物的材部。

锯天牛(Prionus insularis Motschulsky)体长24至40毫米。体色,除体的下面和触角现黄褐色外,全是有光泽的黑褐色。头向前方突出,眼睛很大,触角长,呈两锯齿状,最后三节最长。前胸的两侧,有锯齿状的突起。鞘翅粗糙,有大的纵沟和皱痕。脚颇粗,也现黄褐色。幼虫吃榆等枯木。人去碰它时,就摩擦胸部,发出尖锐的“叽叽”声。这是北方常见的普通种。

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体长和山天牛相近,也是大形种。体现灰色和暗灰色。触角比体更长,略带暗色。在头部两侧的一条纹、在前胸背部中央的两条粗纹、两侧的粗纵纹、棱状部、鞘翅上不规则的斑纹和各腹节两侧的斑点等,都是白色。前胸的两侧,有大形的锐棘,鞘翅基部有许多颗粒突起。幼虫也寄生在壳斗科植物的干内。分布在我国南方。

山天牛

桑天牛

锯天牛

白条天牛

星天牛(Melanauster chinensis Farster)体长24至33毫米,是大形种。体现有光泽的黑色;但下面及脚上,有稍带蓝色的灰白毛密生着。触角比身子更长,各节的基部现带蓝的灰白色。前胸背的中央部,有一个瘤状突起;两侧还有粗大的棘状突起。大形鞘翅的基部,有许多大点刻,翅面不规则地散布着十五六个白点。幼虫蠹入桑、无花果、橘、柳等材部,是一种遍布我国南北的有名害虫。

星天牛

黑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体长20毫米内外,现黑色,背面有光,体下暗色,大腮和前胸形状很大。鞘翅上点刻很多。触角很短。一看好像吉丁虫,所以又有拟吉丁虫这样一种名字。幼虫吃松、柏等朽木。除我国外,西伯利亚、欧洲也都有产生。

黑条天牛

此外还有颜色美丽的红天牛(Sternophistes temminckii)、绿天牛(Leontrum viride)、专吃葡萄的葡萄虎天牛(Xylotrechus pyrrhoderus)等,不备述。还有一种能散发芳香的麝香天牛,待下面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