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实际做例和添削(1 / 1)

(一)第一步 文有用了想象做的,如冒险小说之类,其中所描写的都非作者目见亲历之境,只是想象的产物。就是普通文字中,也不无想象的分子夹杂。但初学的人用想象作文,实不如从观察作文稳当。观察第一要件在真实,观察力若尚未养成,所想象的也难免不合实际。如画家然,必先从摹写实物、人体入手,熟悉各种形态、骨骼、筋肉的变化,然后可从事创作。

但是眼前的材料很多,从哪里观察起呢?这本不成问题,所以发生这疑问实由于着手就想创作名文。老实说,名文并不是一蹴可几的。在初时,最好就部分的平凡事物中搜集材料,逐渐制作,渐渐地自会熟达,成近于名文的文字。文字的好坏本不在材料的性质,而在表现的技能。善烹调的无论用了怎样平常的原料,也能做出可口的肴馔来。世上森罗万象,一入能文者的笔端就都成了好文章了。

(二)由材料到成文字 无论什么材料都可用,只要仔细观察了,把它写出来就成文字;这样说法,作文不是很容易的吗?其实这是大大的难事。写出原是容易,但要将自己所观察得的依样传给别人,使别人也起同样的心情,这却很难;并且不如此,文字就没了意义了。

现在试示一二做例吧:

假定我们观察春日的田野,在笔记本上,得到下列的材料:

(1)草青青地长着,草上有两个蝴蝶在那里翩翩飞舞,一个是黄蝴蝶,一个是白蝴蝶。

(2)小川潺潺流着,水面被日光反射成银白色。

(3)远远的树林晕成紫色,其上飘着蓬蓬的白云。

(4)两个老鹰在空中回旋,不时落近到地面来。

(5)温风吹在身上,日光照在头上,藉草坐了,竟想睡去,我不禁立了唱起歌来了。

材料有了,更要把这材料连缀起来成为文字。那么怎样连缀呢?先就全体材料的性质考察:草——蝴蝶——小川——树林——云——老鹰——温风——日光。这里面,树林和云是远景,老鹰也比较不近,草、蝴蝶、小川是最和作者相近的。照普通的顺序,先说近的,后说远的,原来的排列似乎也没大错。但依原形连缀拢来,究竟不成文章:第一,接合不稳;第二,词句未净。

(1)句虽明了,但是不干净,多冗词。“草”“草上”“两个蝴蝶”“黄蝴蝶”“白蝴蝶”相同的名词叠出,文趣不好;应改削如下:

青青的草上,有黄白二蝶翩翩飞舞。

这样就够了。(2)没有什么可删,原形也可用。不过突然与(1)连结,文有点不合拍。如果加入一句“草的尽处”,连接起来就不突兀,并且景色也较能表出。

其次是(3)和(4)了。这二者要互易顺序,景物才能统一,为了与上文连接及表出春日的心情起见,上加一句“抬起倦眼仰望”,更得情味。其余一仍其旧,将全体连缀起来如下:

青青的草上,有黄白二蝶翩翩飞舞。草的尽处,小川潺潺流着,水面被日光反射成银白色。

抬起倦眼仰望,两个老鹰在空中回旋,不时落近在地面来。远处的树林晕成紫色,其上飘着蓬蓬的白云。

温风吹在身上,日光照在头上,藉草坐了竟想睡去,我不禁立了唱起歌来了。

这样,文虽不工,但繁词已去,连接也无大病,春野的景色,春日的情感,已能表出若干了。

再示一例吧。假如有这样的一篇学生日记:

某月日,星期。

早晨,近处有一小孩被车子碾伤,门前大喧扰。我只在窗口望了一望,不忍近视。后来知道,这受伤的小孩是某家的独子,送入病院以后即受手术,但愿能就医好。

正预习着明日的功课,李君来了。乃相与共同预习。

所预习的是英语。二人彼此猜测先生的发问,不觉都皱了眉。

午餐与李君谈笑共食。

午后到李君家,适他家有亲戚来,李君很忙,我就回来了。

傍晚无事。灯下继续预习毕,翻阅小说,至敲十一点钟,始惊觉就寝。

先就第一节看,所记的是偶发事项,与自己无直接关系;似乎是可记可不记的材料。如果要记,应只用简洁的词句,不应这样冗长。可改削如下:

早晨,有一个小孩在门口被车子碾伤。附近大喧扰。听说就送入医院去了。

这样已够,再改作如下,则更好。

早晨,有一个小孩在门口被车子碾伤,为之怆然。

“为之怆然”这是感情的语句。加入了可以表出当时的心情。这种表示感情的语句,要简劲有余情,能含蓄丰富才好。

再检查第二节。这节中末句“皱了眉”很好,但开端太冗滞,宜改削如下:

正预习明日的英语,李君来了。乃相与共同预习。彼此猜测先生的发问,不觉皱了眉。

原文,“预习”两见,“所预习的是英文”,是无谓的说明。改作如上,就比较妥当了。

第三节无病。第四节“他家有亲戚来”云云,也与自己无关系,可省略,改如下:

午后因送李君,顺便一到他家就归。

第五节的“傍晚无事”全是废话;无事,无事就是了,何必声明呢?当全删。

第六节无病;末句能表出情味,不失为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