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发展,腹部CT等一些检查的加入,做好阑尾炎术前评估更加便捷。对于医生而言,同样是阑尾炎,但是因为阑尾的位置、疼痛的时间、炎性渗出的多少不同,可能一个简单的阑尾炎也会是一台复杂的大手术。
半年前的一个夜班,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被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走进了我的诊室。大爷右下腹反复疼痛一个多月,近两日疼痛加剧伴高热。
查体:右上腹、右下腹、下腹、脐周均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体温高达39℃。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更是让我震惊:阑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盆腔积液,白细胞也是高出正常值两倍多。
老人的孩子告诉我:一个月前老人就来医院看病了,医生诊断的是阑尾炎,建议住院做手术,但是老人拒绝,觉得就是一个阑尾炎不碍事,于是自己在药店买了点止疼药和消炎药,疼的时候就吃几片,直到现在疼得无法忍受才再次来医院就诊。
“阑尾炎”确实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阑尾的位置: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处,医学上称之为“麦氏点”。简单地说,阑尾位于右下腹(绝大多数)。
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即开始的疼痛和不适在上腹或者脐周,几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最后压痛点固定在右下腹。阑尾炎并不是很疼,患者会觉得右下腹隐隐作痛,一般不会疼到“龇牙咧嘴、直不起腰”的地步。疼痛一段时间后突然减轻,可能是阑尾穿孔了,张力没那么大了,而出现下腹的不适,更应当加以注意。
阑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以分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IgA、IgG等多种免疫因子。有60%的阑尾切除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切除阑尾,并没有解决问题,甚至还有很高的阑尾误切概率。
阑尾属于腔隙性器官,发炎的主要原因就是腔隙阻塞,比如粪石阻塞。现在可以通过肠镜到达阑尾根部,钻到阑尾腔内,将粪石和浓汁取出清洁干净,化脓的可以放置引流支架,达到保留器官地治疗阑尾炎,称为ERAT(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门诊即可治疗,无需抗生素,不复发。这种技术已经在国内普遍应用。所以医学的进步,一直在不断地颠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更需要医生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阑尾炎要及时治疗,有时候患者不及时治疗,阑尾的炎性渗出会包裹周围组织,而出现“阑尾周围脓肿”。这时已经无法单纯地切除阑尾了,需要大剂量应用抗生素,3个月后择期手术切除,加大了手术难度,并延长了术后的恢复期,也增加了术后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更严重的是导致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病症危及生命。
不要因为对阑尾炎认识的误区而延误了治疗,阑尾炎不是小毛病,有时候阑尾炎也会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