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方法各不同(1 / 1)

我诊室里来过一个孩子,前臂挫伤了,家长就往他挫伤的创面上撒了很多所谓的止血药粉,这种止血方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第一,止血药粉并不是无菌的,大家可能看多了武侠小说,撒一些金创药、止血药就能立刻止血,这是错误的;第二,止血药粉撒在伤口上面之后会增大感染概率,不利于医生观察创面。如果一个经过如此处理的受伤的孩子来到诊室里,我会用大量的双氧水、盐水去冲洗这个止血粉,当时孩子是很疼的,冲洗干净之后我才能观察到他的创面、伤口是什么情况,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外伤之后,如果出血了,压住或者摁住就可以,不要去撒一些所谓的止血药粉。

还有一种出血,医生通常要求你不能去止血,如果你非要去止血的话,可能会加重伤情,严重者危及生命!有一天急诊白班,抢救室里来了一个坠落伤的小伙子,他是个工人,在装修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坠落下来,摔伤了头部。被工友送到抢救室里的时候,患者已经进入了浅昏迷,工友一直催促医护人员,赶紧为他治病。

看到这个伤者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他肯定伤到了头部,因为他头上的血还在慢慢地往外流。我快速地用纱布加压包扎,为其止血,但这时我忽然发现小伙子的一侧耳朵眼儿里塞着卫生纸,卫生纸已经被血浸成了红色。我赶紧把纸从他耳朵眼儿里拿出来。

这时候出于医生的本能反应,我瞬间就愤怒了,冲着他的工友吼道:“这是谁给他塞的卫生纸,你们知不知道这样会要了他的命的!”几个工友一看都是很老实的人,很迷茫地看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对他们的做法如此愤怒。

这个时候我也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不对,你这样做很不对!因为他伤到的是头部,你看他现在已经浅昏迷了,我们初步判断耳朵流血是因为颅底骨折导致的,如果堵住流出来的血,会加重他的病情,危及生命。”我边说着边让护士为他开通绿色通道,输液、监护、吸氧,并且赶紧去照个头部CT。

CT结果和我初步料想的一样——硬膜下血肿、颅底骨折。

当伤及头部的时候,出现了耳朵眼儿里流血,这个是颅底的骨折,我们是不能去止血的。

颅脑损伤后,有可能内里存在颅底骨折:

前颅窝的骨折,常常表现为熊猫眼;

中颅窝的骨折,表现为耳漏,也就是耳朵眼儿流血;

后颅窝的骨折,表现为乳突区(耳后)的瘀斑。

所以当头部受伤出现耳朵眼儿流血的情况时,我们要初步考虑耳漏。这个时候是不能止血的,因为当颅内损伤时,止血会导致颅内压升高。颅底骨折导致的耳朵眼儿出血,会有助于缓解颅内压升高,如果堵住了耳朵眼儿,一方面会增加其颅内压,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其颅内感染。

当头部受伤后,出现耳朵眼儿流血或者鼻子往外流一些淡黄色的**,我们是不能堵的,我们应该让患者流出的血液或者黄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脑脊液)继续流出。当然要及时就医,在就医之前,患者也不应当喝水或者吃东西。

另外,有些品牌的化妆品、牙膏含有止血药氨甲环酸。氨甲环酸在临**的应用还是比较常见的,主要作用是止血,可以外用也可以静脉滴入。在牙膏里加入氨甲环酸可以止血,对于止血这点我觉得是没问题的,但是牙龈出血是症状而不是疾病,导致牙龈出血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

局部原因引起的牙龈出血常见于牙龈炎或牙周炎病人,牙龈增生也可引起牙龈局部出血。全身原因是由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这类牙龈出血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危险信号之一,比如血友病、出血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等。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后期,能引起凝血机能低下或严重贫血,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如肝硬化、脾机能亢进、肾炎、播散性红斑狼疮等。牙龈出血还是坏血病的一个突出症状。

牙龈反复出血,会提醒我们去医院看病就诊,治疗局部的疾病和排除全身性疾病,而牙膏内含有止血药,掩盖了牙龈出血的症状,隐藏了危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