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故宫里的水井,有一口名气最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关于它,民间的野史秘闻相当多,有说它发生过“诡异”事件的;有说在此不能照相,否则会怎么怎么样的;还有说井底留着一个女人的“芳魂”的。
这口井就是大名鼎鼎的珍妃井,现位于珍宝馆的贞顺门内,珍妃井因珍妃而出名,当年她被慈禧投入井中,香消玉殒。很多人都骂慈禧恶毒,确实,不管发生什么,取人性命总是有些过分,何况还是自己的“儿媳”。
这里,我们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慈禧会那么狠心,她和珍妃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珍妃的进宫,有些“神奇”,当时13岁的她经过重重海选,和姐姐瑾妃进入了最终选拔,据记载,“决赛场地”就在今储秀宫的体和殿。当时和她们姐俩一起入围的还有慈禧的亲侄女,也就是光绪的表姐静芬(后来的隆裕皇后),以及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
按照规定,被皇帝选中为皇后的女子会赏赐玉如意一柄,被选为妃子的女子会赏赐荷包。此时的体和殿,气氛相当紧张,老佛爷慈禧端坐殿中,示意光绪自己去选,正当光绪要把如意递给德馨的长女时,慈禧大喝一声:“皇帝!”这一叫,可把光绪吓坏了,他颤颤地把如意递给了皇阿玛早已授意的静芬,就这样,自己的表姐成了妻子,皇后选定。
选了皇后还得有妃子,慈禧怕德馨的两个女儿跟自己的侄女争宠,所以将当时的珍妃和瑾妃选进了宫,初封为珍嫔和瑾嫔。就这样,光绪的一后二妃尘埃落定,而德馨的两个女儿则被打发回了家,据说最后她们都得嫁如意郎君。可以说,珍妃的进宫是慈禧的“小心机”,可没承想,这个“心机”最后却成了她的心头大患。
13岁的珍妃,天真烂漫,性格开朗,刚进宫时,慈禧一度很喜欢她,有时还说“珍妃最像曾经的自己”。一位曾侍奉过珍妃的白姓宫女曾回忆:“珍妃貌美而贤,初入宫时,极为慈禧所钟爱。”
珍妃喜欢书画,据说有一段时间,慈禧赐给群臣的福、寿、龙、虎等字,都是由珍妃代笔,慈禧还让内廷供奉缪嘉惠教珍妃画画。
据档案记载,有一年夏天,慈禧要去颐和园避暑,临走时特意带走了皇后和瑾妃,有点让光绪和珍妃过“二人世界”的意思。可以说,曾经的这对婆媳,关系还不错,珍妃对慈禧也很尊敬,时不时还用少女的天真烂漫去讨好慈禧。
本来好好的婆媳俩,最后怎么会反目成仇呢?其中原因很多,比如隆裕皇后的从中作梗,她看珍妃得宠,老向慈禧打小报告,说坏话。不过,这些都是外因,内因才是质变的根本,珍妃的下场,源于她自己的“作”。
珍妃是个极爱自由的女孩,她讨厌宫中沉闷的礼法,有记载说她喜欢“女扮男装”,有时竟穿上光绪的衣服,身为妃子,打扮成男相本来就不合适,还穿龙袍,这是想造反吗?
当时珍妃特别迷恋照相,她把居住的景仁宫当成了“照相馆”,不仅给宫女太监拍,还给皇帝和自己拍,虽说慈禧后来也喜欢拍照,但在之前,她将其斥为“邪物”,并痛责珍妃,罚她以掌嘴之刑。
而且慈禧还无意中发现了珍妃在东华门外开照相馆的事,她勃然大怒,对珍妃施以鞭刑。
据档案记载,珍妃曾遭受过“褫衣廷杖”的刑罚,即剥掉衣服打。堂堂一妃子,被当着太监、宫女的面剥去衣服打,这本身就是奇耻大辱。
至于打的原因,说法很多,比如在胡思敬的《国闻备乘》里就记载,说当年珍妃以四万金将上海道这个肥缺卖给了鲁伯阳,不过这事尚待考证。有专家指出,四万两银子差不多有2500斤重,试问这么庞大的银子是怎么运进宫的,又存放在哪里,难道慈禧一开始看不见?
在《翁同龢日记》中也隐约提到了她受罚的原因:“瑾、珍二妃有祈请干预种种劣迹,著降为贵人等因。”这里的“祈请干预”可能就暗指珍妃仗着光绪宠爱,干预国政。
慈禧向来“权力欲”极强,珍妃的干政让她很不舒服,也感受到了威胁,惩罚珍妃不仅是对她的警告,同时也是对光绪和“帝党”一派的震慑:“这国家还是老娘说了算!”
珍妃不仅“作”,还支持光绪变法,于是慈禧对她很不满。戊戌政变后,慈禧将珍妃囚禁于宁寿宫景祺阁北头的东北三所,这里原是明朝奶妈们养老的地方。明制规定,奶妈抚养皇嗣有功,老了不忍打发出去,或者有些不想出宫的就被安排在这里居住。
珍妃住在北房三间最西头的屋子,屋门反锁,只有一扇窗户是活的,饭菜、水都是从此进。她吃着最烂的饭菜,也不准与人交谈,更苦的是,每逢遇到节日、忌日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会有一个老太监“奉旨申斥”,即列数她的罪过,指着鼻子骂,这时的珍妃得跪下听骂,完事后还得叩头谢恩。
珍妃的结局是被推入井中溺死,可关于她是怎么落井的,说法很多,至今仍是个谜。我简要摘取几种说法:
一说李莲英奉慈禧懿旨将其推入井中。
二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不愿带走珍妃,珍妃自己跳入井中。
三说慈禧命太监崔玉贵将其推入井中。
这种说法现在引用很多,即《宫女谈往录》中提到的“当事人”崔玉贵的自述:
“到了颐和轩,老太后已经端坐在那里了。我(指崔玉贵)进前请跪安复旨。说,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个人坐在那里,我很奇怪。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话说得很坚决。
“老太后下巴扬着,眼连瞧也不瞧珍妃,静等回话。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
“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就这样,我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太监崔玉贵作为推珍妃入井的直接参与者,他的说法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看到现在的珍妃井,很多人都觉得珍妃很瘦,否则那么小的井口肯定塞不进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现在看到的井口实际上是用封井石给封住了,是为了防止有人落井。清宫里规定,凡是水井发生过有人落井或其他“特殊事件”的,都将井口用封井石封住,名“落凤井”。不过也有人认为此井并非真正的珍妃井,原井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