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是作家冯骥才所著的一本短篇小说集,里面用凝练精到的语言塑造了十几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俗世奇人”,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其中的人物。泥人张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原名张明山,是清朝道光年间天津的一位民间泥塑家。泥人张从小家境贫寒,跟着父亲以捏泥人为业。他心灵手巧,善于观察,富于想象,经常在集市上、戏院里细心观察各行各业的人物,在袖子里偷偷地捏制泥人。他捏的泥人个个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可以说是捏什么像什么。到底有多像呢?冯骥才在《泥人张》中写了这样的情节,一个外号“海张五”的人出言冒犯泥人张,于是泥人张这样回敬了他:

(泥人张)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艺高人胆大”,说的可不就是泥人张吗?泥人张的泥塑手艺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泥人张彩塑取材丰富,各种神话传说、英雄故事、戏曲小说里的人物都能被拿来捏成泥塑。而且泥塑的人物神态惟妙惟肖,逼真酷似,就像要活了一样。泥塑的色彩也鲜艳精致,让人一旦赏玩起来就爱不释手。

泥人张彩塑是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品。直到现在,泥人张亲手捏的泥人还保存在天津博物馆。“泥人张”也成了天津的一张文化名片。如果去天津旅游,不仅要吃狗不理包子,还要记得去看“泥人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