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神》的故事中,刘伯承将军的右眼受伤,必须进行眼球摘除手术。同学们可能很少有过做手术的经历,但对“手术”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如今,医生通过外科手术,可以治疗病人的许多疾病。做手术要依赖各方面的医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做手术必须对人体结构有精确的认识,否则差之毫厘都会酿出“要人命”的大祸。下面,我们就讲讲“解剖学之父”维萨里的故事。
在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有一位叫盖仑的医生。盖仑倡导亲身观察研究,从实践中探索知识,他曾经解剖过羊、猪、狗、猴等各种动物,并根据动物的解剖知识来推论人体的构造。但是盖仑从未解剖过一具真正的人体,因此,他的医学知识存在许多错误,比如,盖仑认为人肝有五叶,就是从狗的肝分五叶推想而来的,而事实上,人的肝分为两叶。在16世纪之前,盖仑的医学理论一直统治着欧洲医学界。
要把人体的构造摸个清楚,需要对真正的人体进行解剖研究。然而在15、16世纪之前,顽固的宗教势力一直统治着欧洲,解剖人的尸体被认为是冒犯神明、大逆不道的,人们宁肯去信奉1000多年前盖仑的医学书,也不愿对人体进行解剖研究,这就严重阻碍了医学的发展。
16世纪,比利时有一位叫安德烈·维萨里的医生。维萨里成长于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宫廷御医,家中收藏了大量有关医学方面的书籍。维萨里幼年时期就喜欢读这些书,从这些书中他受到许多启发,并立下了当一名优秀的医生的志向。
年轻的维萨里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用的都是盖仑的医学书,解剖课的教师从来不给学生亲自演示如何解剖,而只是拿着盖仑的书照本宣科。维萨里对这些书里的医学知识很是怀疑,既然盖仑只解剖过动物,从没解剖过人体,这些人体结构的知识就是没有根据的。
维萨里勇敢地向学术权威发起了挑战。可是要到哪里去找人体来做解剖研究呢?这真是个伤脑筋的事情。维萨里只有冒险去坟场和行刑场“偷”尸体,在自己家院子的地窖里进行解剖研究。这怎么听都像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故事,然而,恐怖故事却有振奋人心的结果。经过对人体的解剖,维萨里发现人体内部的真实结构的确与盖仑书中描述的有许多不同。盖仑认为,人的心脏的两个心室之间是有孔洞的,血液可以从右心室通过这个小孔流入左心室。而维萨里发现,心脏的两个心室之间有着又厚又密的隔膜,非常结实。
二十八岁时,维萨里发表了他的名著《人体结构》。他也成了一名医学教授,他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解剖实物,还把人的尸体搬进课堂,一边解剖,一边讲解给学生们听,令学生们大开眼界。1543年,维萨里主持了一场公开的解剖,对象是一位来自瑞士巴塞尔的臭名昭著的罪犯。在其他外科医生的协助下,维萨里收集了这具尸体的所有骨骼,并组合成一套完整的人体骨骼系统捐献给了巴塞尔大学,供研究使用。这个标本是维萨里唯一留存至今的标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解剖学标本,现在还在巴塞尔大学的解剖学博物馆中展出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维萨里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实践,不能拘泥于书本教条。科学只尊重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