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1916年,刘伯承在四川率领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在攻克丰都城的战斗中,刘伯承不幸头部连中两枪,其中有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射入,从右眼眶飞出。伤情严重,刘伯承不得不隐瞒身份来到重庆一家德国人开的私人诊所进行治疗。凭着惊人的忍耐力,刘伯承在没有实施麻醉的情况下做完了眼部手术,被德国医生称为“会说话的钢板”“军神”。这一年,他年仅24岁。

除了“军神”,刘伯承元帅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外号,叫“独眼龙将军”。刘伯承元帅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打过很多漂亮的胜仗,被称为“当代孙武”。他不仅有着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还有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刘伯承精通枪械,对于射击也很有心得,尽管失去了右眼,他却是有名的“神枪手”。

关于刘伯承元帅的精湛枪法,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1935年,长征途中的红军部队来到了贵州仁怀县的一个小山坳。警卫班的战士们动作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顿好,然后来到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下,聊天唱歌,消除行军后的疲劳。刘伯承也主动来参加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气氛十分热闹。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呱呱”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向上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丫上,站着几只鸟。刘伯承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枪法最准?打几只鸟下来给大家打打牙祭吧!”

几位年轻的战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主动出来展示自己的枪法。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在众人面前丢脸,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自己的本事。

这时,有个年轻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您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不如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

“要得——!”“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刘伯承哈哈大笑,但是并没有推辞:“你们呀你们!还会倒打一耙,将起我的军来了!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只见刘伯承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拔出他的左轮手枪,手一举,“砰!”一只鸟儿扑棱棱地应声而落。

“好枪法!刘总参谋长真不愧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异口同声地啧啧称赞。提出让刘伯承展示枪法的那位警卫员却半信半疑地说:“树上那么多鸟儿,会不会是碰巧撞到了一只啊?”刘伯承听了毫不生气,笑了笑说:“有可能!不妨你再考考我?这样,麻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那个警卫员不知道刘伯承要搞什么名堂,心里嘀咕着,去伙房里要来了一个鸡蛋。刘伯承叫他把鸡蛋用力往天上抛,警卫员立刻明白刘伯承的意思了,他用最大的力气把鸡蛋朝天上抛去。当鸡蛋飞向天空,小得像一粒黄豆时,刘伯承把枪一举,“砰”的一声,鸡蛋随着枪声四分五裂,纷纷撒落下来。调皮的警卫员连忙伸出大拇指,夸赞刘伯承是神枪手。

战士们纷纷要拜刘伯承为师,请他教大家枪法。刘伯承却谦逊地说:“功多艺熟,业精于勤嘛,什么老师、学生的,我们互相学习好了!枪法越准,越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