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怒发冲冠”的抗金英雄岳飞(1 / 1)

毛主席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这世界那么大,处处都埋葬着忠义之士,又何必一定将裹着马革(古代战场上包裹遗体的物品)的遗体运回国呢?其实,还有一副人们耳熟能详的对联是这样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对联讲的又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在杭州西湖边,有一座岳庙,纪念的是我国爱国志士、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岳飞的墓园里,我们能看到一副刻在墙上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骨”指的是埋葬在这里的大英雄岳飞,而“佞臣”说的是害死了岳飞的奸臣秦桧。

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十分穷困,但是他的母亲还是非常用心地栽培他,希望他长大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当时,北方的金人常常进犯中原,岳母希望岳飞能够凭借一身武艺报效国家,于是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了岳飞一生的座右铭。长大后,他一步步成了一名勇猛善战的抗金名将,带兵打仗频频取得胜利,他带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直捣黄龙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了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岳飞亲自率领将士们与金军作战,英勇杀敌,打得金兵节节败退。岳飞带领岳家军奋战了近十年,收复了中原的大片失地,消灭了金军的主要力量。面对势不可当的岳飞,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准备从河南开封撤退回自己的地盘,南宋抗金斗争出现了大转机,收复沦陷十多年的中原指日可待。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我们直接攻占金人的腹地黄龙府,与各位痛痛快快饮酒祝贺吧!”岳飞还提笔赋词,写下了千古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拒诏书

岳飞向朝廷请求继续北伐,彻底收复中原,但这时宋朝皇帝重新起用了宰相秦桧,准备与金朝和谈。岳飞坚决反对宋金议和,主张抗战到底,他向朝廷上书,直接抨击了秦桧与金国议和的居心不良,这让秦桧对他怀恨在心。然而宋金和议还是达成了,宋高宗赵构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奖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拒绝接受皇帝的奖赏。他痛切地表示:“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

十二道金牌

岳飞北伐连连取得大捷,抗金战争眼看要成功之时,宋高宗赵构却担心,一旦真的收复了中原,金人把他那个被抓走当俘虏的哥哥宋钦宗赵恒放回来,他就保不住自己的皇位了,因此皇帝实际上并不想彻底打败金朝。于是,皇帝赵构与宰相秦桧狼狈为奸,密谋撤军收兵,使岳家军成为前线的孤军,又以“孤军不可久留”的名义,连下十二道金牌圣旨,催促岳飞班师回朝。岳飞的抗金斗争就这样被迫中断。

“莫须有”之罪

岳飞一回到朝廷,立即陷入了奸臣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天罗地网,被诬陷意图谋反。尽管秦桧等人拿不出岳飞谋反的证据,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岳飞就这样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含冤而死,这时岳飞年仅三十九岁。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多么悲愤的呼喊!千百年来,后人纪念抗金英雄岳飞,唾弃卖国奸臣秦桧,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岳庙里看到秦桧夫妇的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