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通过电报收到朝鲜前线的消息的,现在,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即使你的朋友远在地球的另一边,你也可以很方便地和他视频聊天。手机的普及仅仅是最近20多年的事情,几十年前,人们要有什么事情想要告诉远方的朋友,常常要靠发电报。

对我们来说,电报已经是一种陌生的、几乎被淘汰的通信方式了。然而在100多年前,电报可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电报是用电信号来传输信息的远距离通信方式,有了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这使“烽火通信”“飞鸽传书”等古老的通信方式彻底成了历史。电报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信息传递方式,它见证了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道特别的身影。下面,我们讲两个和电报有关的小故事。

画家发明了电报

若要举出一位对电报发明贡献最大的人物,那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人萨缪尔·摩尔斯,他发明了摩尔斯电码和最早的电报机,使电报这种通信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电报之父”在发明摩尔斯电码和电报机之前,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摩尔斯四十一岁的时候在一次旅途中偶然结识了一位电学教授,在与这位教授的闲聊中,摩尔斯知道了许多电学知识,并且对电学着了迷,既然电的传播速度那么快,为何不试着研究如何用电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呢?四十一岁的画家摩尔斯决定放下他的画笔,去研究发明一种能够用电传信的机器——电报机。

摩尔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学习电学知识、做各种电学实验,原来的画室也变成了他的电学实验室。在研制电报机的过程中,他发现可以用不同的点、横线和空白组成符号来代表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这便是被人称为“摩尔斯电码”的最早的电报机编码。我们最耳熟能详的“SOS”能够成为国际通用的紧急救援信号,是因为SOS的摩尔斯电码为“···---···”(嘀嘀嘀嗒嗒嗒嘀嘀嘀),是发报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码。

1837年,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这台电报机可以将信息传输到500米以外的地方。1843年,摩尔斯用美国国会赞助的3万美元,在华盛顿市和巴尔的摩市之间架起一条长达64千米的电报线路。1844年5月24日,摩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发送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干不了,谢谢”

1917年,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他大力提倡人们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写作。但是很多学生认为不应该抛弃文言文,便想方设法给胡适挑刺儿。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说:“电报按字收费,白话文废话多,发电报花钱就多!比如,胡适先生的老婆死了,他的家人发电报就要写‘你太太死了快回来’,需要八个字,而文言文只需要‘妻丧速归’四个字,能省不少钱。”

面对学生有些无礼的发言,胡适先生却没有生气。他对学生们说:“如果有人请你去做官,而你不想去,用文言文怎么回电报呢?”大家讨论一番,认为用字最少的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这八个字。胡适笑着说:“用白话文只需要五个字,‘干不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