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是闻名海内外的风筝之都。潍坊过去叫“潍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明清时期尤以手工业著称。潍县手工艺产品种类之繁多、工艺之精巧,均为当时山东之冠。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经在潍坊做过很多年的知县,他在《潍县竹枝词》中把潍县比作江北的“小苏州”:“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明清时期,潍县离京城不远,交往频繁,因而易于接受新事物,京津和其他地方的风筝一传入,在这里便能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创新。潍坊的杨家埠是全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七百户人家的杨家埠,“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潍坊人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装饰结合起来,使潍坊风筝更具地方特色了。
潍坊风筝选材讲究、造型精致、色彩鲜艳、品种繁多。人物、飞禽、昆虫、鱼虾、文玩器物、戏剧花脸等,都可以成为风筝仿制的对象。制作风筝不仅追求品种多样、样式美观,还注重飞得高、飞得远的实效。潍坊风筝里,最具代表性的四种造型是“龙头蜈蚣”“苍鹰”“仙鹤童子”和“雷震子”。
在潍坊风筝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巨型的“龙头蜈蚣”了。这种庞然大物是潍坊风筝的代表作,全长100多尺,如果一节一节伸展开,竖立起来的话,可高过十层楼房!龙头蜈蚣风筝由一个威武神气的龙头和形状像蜈蚣的长长躯干组成,在天上放飞之后,宛如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龙头蜈蚣体形如此巨大,放飞可不太容易,先把尾部拉起来,再逐渐地放飞躯干,借助尾巴和躯干起飞产生的上升力,龙头也被带上天空了。通常我们在地面上看风筝,只有小小的一个点,而龙头蜈蚣体形庞大,在高空中依然十分夺目,远远看去真似一条巨龙在御风飞行,十分壮观。近看,它则成了一个由数十节竹骨架支撑起来的精致的屏风。人们不得不为工艺美术工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设计而惊叹。
苍鹰风筝又叫老鹰风筝,也是很有特色的潍坊风筝。苍鹰风筝躯干庞大,由头、身、尾三部分和两个翅膀组成。风筝放飞之后,在空中借助风力,就像活鹰一样顾盼俯仰,上下翻腾,气势非凡。苍鹰风筝的画工十分精细,一鳞一爪、一点一斑,无不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炯炯有神的眼睛,尖锐强健的利爪,真可称得上出神入化。当苍鹰风筝在天上翱翔时,甚至会把真的鸟儿都吓得飞远了。
“仙鹤童子”也是很受欢迎的潍坊风筝。传说天上有位神仙名叫南极仙翁,他的形象民间人人都认得,就是那位大脑门儿、白胡须的“寿星”。南极仙翁有位弟子,名叫仙鹤童子,他的真身是一只仙鹤,也是南极仙翁的坐骑。人们常用仙鹤童子的形象来象征长寿吉祥。仙鹤童子风筝是软翅风筝,白色的两翼中间是一个手持玉如意的童子,童子身骑仙鹤,仙鹤嘴里衔着两枚寿桃。仙鹤童子风筝体形不大,色彩明快,放飞起来又飘逸又好看。
雷震子风筝取材于《封神榜》中的神话故事。雷震子是周文王姬昌收养的儿子,背上长有“风雷双翅”,据说他现身时常常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所以得名“雷震子”。殷纣王荒**无道,要杀害周文王,雷震子背着周文王出逃,后来又协助姜子牙讨伐纣王,立下战功。人们赞赏雷震子除暴安良,扶正抗邪。雷震子风筝色彩对比强烈,朱红色的双翅正中是威武的雷震子,背后背着面目清秀的周文王。
怎么样?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也手心痒痒,迫不及待想去外面放风筝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