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国名将周瑜(1 / 1)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写过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面对着赤壁,遥想8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感慨历史的浪涛滚滚,涌现出了多少英雄豪杰。诗中所道“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指的就是周瑜。

诸葛亮和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很有智谋的两个人物,两位谋士狭路相逢,总不免要碰撞出许多火花。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展现了他的足智多谋,巧用计策,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曹操的十万支箭,周瑜原以为能把诸葛亮难倒,最后只得慨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周瑜都在与诸葛亮明争暗斗,小说里还记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赤壁之战胜利后,周瑜与刘备约定,若自己无法取得南郡,任凭刘备去取,结果中了诸葛亮之计,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胜利果实。周瑜不甘心失败,又想出一招“美人计”,不想弄巧成拙,“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箭疮迸裂。东吴索要荆州未果,以刘备征讨西川为名进军荆州,不料再次被诸葛亮识破计谋,周瑜陷入重围,气得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周瑜塑造成了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物,使周瑜成了诸葛亮的陪衬。

历史中的周瑜果真是这样的吗?其实,“三气周瑜”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出来的故事。历史上,周瑜也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出身士族世家。周瑜年少时认识了孙策,与孙策结下了兄弟般的感情。此后,周瑜毕生追随孙策、孙权兄弟,为江东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旷世之功。周瑜是东吴的军师,也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可以说,周瑜对东吴就像诸葛亮对蜀汉一样重要。“赤壁之战”正是周瑜打的最大的一场胜仗。论谋略,周瑜的聪明才智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另外,周瑜还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美男子。据记载,周瑜“少壮有姿貌”,仪表出众,容貌俊美,还娶得倾国倾城的美人小乔为妻,夫妻二人和谐美满,传为佳话。周瑜还是位音乐家,“曲有误,周郎顾”,说的是周瑜精通音律,即使喝酒喝到有些醉了,听到弹奏者奏曲时有微小的差错,都能觉察到,必定要回头看一看。周瑜为人宽宏大量,知人善任,经常举荐人才,绝不是《三国演义》里写的嫉贤妒能的那种人。身担东吴军国大任的周瑜,不但能善待老将黄盖、程普,还能与小兵出身的吕蒙、甘宁成为朋友。

可惜,周瑜英年早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出征益州,由于得了重病,最终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三十六岁。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