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在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描绘的是夏日里的农事活动,那么你知道除了“耘田绩麻”,辛勤的农民们还要进行什么农事活动吗?下面我们通过几首清新质朴的农事诗来了解一下吧!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的乡村,漫山遍野都是悦目的绿色。那白茫茫的一片,是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中,不时有杜鹃的声声啼叫从空中、林间传来。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农忙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才了蚕桑又插田”指的不是先做好采桑喂蚕的工作再去插秧,而是说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出了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插秧”是种植水稻中的关键一步。我们每天都会吃到的大米,它的种植过程可是颇费工夫呢。农民们首先要耕田,也就是把种稻用的田地犁上几遍,使土壤变得松软。接下来,农民要在另外一块专门的田地中培育秧苗,等秧苗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进行插秧,把秧苗从秧田中移植到水田里。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农民也要一直悉心照料,要为稻苗除草施肥,还要注意灌溉和排水。等秋天来到,金黄饱满的稻穗垂下来,就是收获的季节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宋】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描写的是秋天的丰收场景。秋天到来,水稻收割之后,农民们还要“打稻谷”,将谷粒从稻秸秆上打下来。农村新造的打谷场像镜面一样平,家家户户都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谷。打谷场里传出阵阵欢歌笑语,农民们挥舞连枷打稻谷的声音一直响到天明。
观刈(yì)麦(节选)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写了麦收季节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农民终年没有闲暇的时候,到了五月更是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成熟变黄的小麦遮盖住了田埂。妇女背着装在竹篮里的食物,小孩子提着盛在壶里的汤和水,到田间去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炙烤,累得精疲力竭,但他们仿佛不觉得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希望能够多干点活。
小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果实被磨成面粉,用以制作各种食物。我们爱吃的面包、蛋糕、面条、饼干,还有大人们喜欢喝的啤酒,都是以小麦为原料制成的。我国南方种植的小麦,一般是在秋天播种,第二年的夏天收割。所以夏季收麦子也被称为“夏忙”。《观刈麦》中的“刈”就是割的意思。
过去,农民用牛来犁地耕地,用镰刀来收割麦子。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也日新月异,那些需要借助人力的传统农具,已经被机械化的生产机器替代,犁地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施肥机等现代农业生产“神器”,节省了人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