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1 / 1)

┃阅读指导┃

《秋夜》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三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鲁迅曾对友人说,《野草》中包含了他的全部哲学。可以说,鲁迅是通过散文诗形式,用象征的艺术手法来曲折地表达他的人生感悟和人生哲学的。文章通过“枣树”的意象,抒发了“我”同敌人进行韧性战斗的精神。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开头用“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句子来突出枣树的形象。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作者写枣树周围的环境。“天空”是黑暗势力的象征,用拟人手法突出黑暗势力的阴险。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以小粉花受到“天空”所象征着的黑暗势力的摧残来衬托下文中枣树对“天空”的反抗。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此段写枣树虽然受到了许多的伤害,但依然顽强地反抗黑暗势力的压迫。

鬼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此段写黑暗势力在枣树的反抗下的恐怖和失败。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恶鸟的出现,打破静寂的现实氛围,引发下文“我”的笑声。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我”的笑声是对枣树成功反抗黑暗势力的赞美,也是对黑暗势力的嘲笑。通过笑声过渡到下文。

小青虫也是反抗者的象征,但是他们的反抗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枣树的韧性战斗形成了对比。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结尾以赞美富有反抗精神的“小青虫”托物言志,表达了“我”的韧性战斗精神。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美文解读

文章以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秋夜中“我”的后园的景象:“天空”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势力,“枣树”象征着富有韧性战斗精神的“我”;“小红花”象征着受到黑暗势力迫害而沉湎于“梦境”不知反抗的人们;“小青虫”象征着追求光明,但又缺乏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经验的青年。文章通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的韧性战斗精神。另外,文章还通过对比、拟人等艺术手法塑造了“枣树”“小红花”“小青虫”和“天空”等鲜明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