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院新来一个海归副院长,给老师们的大会小会都要在咖啡馆开。一开始,大伙都觉得这个院长耍洋派头,不就开个会嘛,在办公室弄不就得了?后来发现,老师们在咖啡馆里都非常放松,副院长也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布置任务时就像聊家常。渐渐的,老师们也都非常享受这样放松随意的会议,也更愿意吐露心声,发表意见。
选择办公室还是选择咖啡馆,我们谈话的语气、方式会因选择的不同而改变,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大家可能还有一种感觉,和同学在一起沟通,反而比较容易讲道理,和父母沟通,往往还没说三句话就先杠上了,这是为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说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道理多,逻辑强,别人就愿意接受你的想法。
因为人在讲理之前往往要经历一个梳理情绪的阶段,如果没有情感认同,人就倾向于有不合作的态度,会对沟通的对象形成偏见。假如在这种态度下沟通,很难去讲理。
要通过说理的方式与他人完成有效沟通,应当考虑沟通时的环境以及有可能左右我们判断的因素。
影响自己和他人交流效果的因素图
我们看一个例子:
李伟作为某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负责人,正在内部会议上论证明年的工作计划:“如果明年一切顺利,我们将拿下XXX项目,这个项目很大,一定会给公司带来不菲的收入,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考虑一下休学创业的可能性。大伙有没有什么异议?”
这时,小汪愁容满面地举起手:“老大,我不否认您的这个项目有价值,可是您看咱们团队大部分都是我这样的95后,大伙都没有真正的工作经验,很多人大四要考研找工作了,要是咱们公司真接到这个项目,我们真是挺担心自己有没有时间和能力来响应……”
“这个……”李伟一时语塞。因为在他的规划里,并没有对小汪说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计划和方案。
团队的小刘把话接了过来:“我觉得小汪说得对,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通过创业项目锻炼一下能力,增长一下见识可以,但是面临考研就业的选择,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现实一些。休学项目的问题,我们可以等项目有把握时再看。”
李伟心里其实也很清楚,小汪小刘并不是故意为难他,只是这个项目实在是太诱人,让他忘记了团队成员们的想法并非和自己一致。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自己准备了高质量的观点和强有力的论证,也会遇到各种反对意见。
我们不能指望通过雄辩去阻止别人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应该鼓励别人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我们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对方为什么会这样想,我们怎么讲才能让沟通变得更加顺利。
从如下四个角度思考,能帮助我们进行更全面的准备。
1.预判他人的立场
对方会站在哪一边?同意自己的观点还是不同意?
我们要学会能站在对方利益上进行思考,同时承认他们顾虑的合理性。
那么,在不同的立场之下,他们的理由有哪些可以被我们理解?经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就能够变得更加客观和开放,也就为彼此进一步的有效沟通建立了基础。
人们面对同样的现实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在同样的项目中,有的人是为了获取经验,有的人是为钱,有的人是为了讨好上司,有的人是为了积累业绩……总之,满足他在身体、心理上的不同需要。
案例中的小汪就是一个将学历看得比创业机会更重要的人。如果李伟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小汪的这种情况,从未来团队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应当先考虑选择合适的创业伙伴。
2.了解他人的背景
虽然我们强调过在沟通时需要给予对方以足够的尊重,但是这并不代表听众们就能够完全地开放和宽容,也不代表他们真的对你要讲的内容完全了解,甚至感兴趣。
如果他们的思维比较狭隘,无法接受你提出的观点,你会怎么办?
如果他们无法理解你所呈现的某些概念和理论,你会有更好的解释方法么?
如果他们对你的观点压根就毫无兴趣,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绕弯子,转移话题,你又该怎么办?
总之,做足功课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尴尬。
3.预估反驳的理由
他人会在哪些方面反驳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当听到我们的论述时,会怎么想?
尽可能多地列出会碰到的反驳意见,并思考如何进行回应。
如果时间允许,模仿彼此的对话将是一个发现自己论证是否充分的很好的方式。
如果你的提问足够深入,这个过程能够大大丰富你的论证。
4.思考不接受的原因
对方为什么不接受我们的观点?是因为不可操作,还是成本太高?是因为违反道德,还是违背常识?是因为毫无价值,还是难以实现?
总之,任何的观点都有不全面的地方,提前发现它,并准备可弥补的措施。
要知道,一个说理者很难摆脱自己在经验、视野、技巧上的局限。因此,每次沟通之后的分析总结,便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想,下面这张表格,会帮助你进行思考:
互动练习
“学生会马主席和宣传部王部长是不是有矛盾啊?我来了这大半年,这俩一开会就相互抬杠啊。”新来的小刘在一次项目沟通会之后偷偷问其他的团队成员。
“你有所不知,咱们主席竞选时王部长是民意最高的,但校团委支持马主席。”社团的老人李同学说道。
“哦,怪不得王部长总是提问题,原来是故意找茬为难马主席。”小刘小声嘀咕道。
“不不不,你不了解王部长,他是个认真的人,马主席来之前他也是这个样子,你没觉得他提问都提到点子上了嘛?其实是马主席敏感了。他以为老王在故意为难他。”隔壁桌的张同学解释道。
“是的,马主席因此也有压力。但越是有压力,就越要证明一下。你们没发现马主席每次开会都跟领导训学生似的,好像他说的什么都对,就得按照他的去办。”
“就是就是……虽然马主席有时候方案也挺好的,但他的样子真是有些讨厌啊。”
大伙议论了起来。
请试试使用文章最后的表格,帮马主席准备一次“说理”表格(可以简化)。记得将你的作业@秋叶和@西安黄鑫,好的作业我们一定会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