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可靠来源的信息,先放一下(1 / 1)

现在在朋友圈或QQ群里看一篇文章,吸引你的往往是标题党。打开一看,文章写得无比煽情还有图有真相,让你不得不信。这个时候人特别容易被诱导转发,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问自己一句:你看到的信息发布渠道有公信力吗?

2.14年微信朋友圈里最火的一个谣言是“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看起来图文并茂,有数据有事实,普通人的想法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结果是疯狂转发,最后一直惊动到中央电视台来辟谣了。

人们为什么相信这样的谣言呢?其实还是因为很多人知道人长期处于微波辐射下,对健康会有影响,进而会联系到微波加热食物,食物也许会产生致癌物质的联想。

但是微波炉作为家庭常用设备,如果有致癌性,这么多年却没有科学家或者医学界发布相关权威信息警告公众?这显然不太可能。

只要是在朋友圈制造疯狂转发的各种“养生、健康”文章,我们仔细看一下,发布方绝大部分都不是来源于正规期刊或者权威媒体,往往都是一些“每天学一点健康知识”之类的营销账户,根本不是主流媒体,也不是科技媒体,更不是学术期刊!

一般而言,来自权威学术期刊的结论是可信度最高的信息源,前提是没有被媒体断章取义;然后可靠的信息源依次是代表政府官方态度的国家新闻电视电台报纸,或者在某个领域有专业声誉地位的人。不过一些地方小报及其办的各种新媒体发布的消息,其实很多也是没有经过验证的,可信度不高。

优质学术期刊是非常重视诚信的,越是顶级期刊越重视论文结论的可复制性。

一个最近的案例是日本女博士小保方晴子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被证明是数据伪造,无法重复复现结果后,被学术界开除。她的导师,世界著名的细胞再生学专家笹井芳树也因为自己没有发现学生学术造假感到羞愧,选择在自己办公室的走廊里上吊自杀,年仅52岁。

官方媒体有维护公信力的天然要求,如果一个官方媒体也经常散布谣言,必然会被群众彻底不信任,陷入越辟谣越相信的怪圈。所以正常国家官方媒体表态会比普通媒体可信任度更高。

在某个领域有专业声誉的人,往往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说不合适的话,这样的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观点也更值得信赖一些。但如果这个专家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言,那么可信度会大大下降。

所以学会独立思考后第二个习惯就是:没有可靠来源的信息,先放一下。

这样做是会少很多乐趣,最典型的就是我看到好玩的微博,微信朋友圈文章,大脑习惯问一句:这是真的吗?结果就发现大部分内容都很可疑,无法转发了。

可是一个人对信息真实性的鉴别能力,恰好是他有无独立思考能力的指示器。我观察一个人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看看他的微博微信爱转发怎样的文章,如果大都是一些营销账户的标题党文章,那么我只能说一句:呵呵。

互动练习

如果你在微博、微信等媒体上有发现“没有可靠来源的信息”,学会做出分析并提出你之所以这样判断的理由,可以@秋叶和@西安黄鑫,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