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中的末代皇妹(1 / 1)

1954年的一天,身为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士钊,在逛旧书摊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本风靡一时的《满宫残照记》,上面所收录的是珍贵的清朝皇家家庭信件及生活实录,其中漂亮又聪明的三格格写给伪满皇帝溥仪的信既好笑又有趣:“我现在坐在屋里,下女在旁用熨斗烫衣服,老仆在窗外浇花,小狗瞪着眼珠蹲着,看着一匣糖果……实在没有词儿了。”于是章士钊把这本书推荐给了自己的老友、痴迷读书的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看了这本书后,也被三格格的文采打动,多次向章士钊打听:“这本书里的三格格在哪里吆?”

为了完成毛主席的嘱托,也为了见到文采出众的三格格,章士钊开始多方打听三格格的下落。

传说中的三格格,原名爱新觉罗·韫颖,在溥仪七个胞妹里被誉为最美貌的。她从小出入紫禁城,又跟随在溥仪身边度过了天津十多年的蛰伏岁月和伪满十三年时光,在传说中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皇家格格。

几经打听后,章士钊终于见到了三格格,却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衣着简朴,风华已失。此时的三格格在东北流浪多年,历尽艰辛才回到北京,没有工作,生活拮据。出于对三格格的同情,也为了给毛主席一个交代,章士钊建议三格格写一份自传,由他递呈给毛主席。于是在1955年的元旦,中央办公厅里收到了这份特殊的文件——三格格19岁时的西洋婚纱照和一张26岁时的满族旗装照。随后是她用笔工工整整写了十几页的自述。这篇自述里,三格格讲述自己如何从深闺中的皇室格格,成长为一个人民群众。毛主席看了之后,欣然写道:“走进了人民群众,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他批示送周恩来阅,考虑是否酌情安排工作,为其他满族皇室成员做个表率。

后来,三格格被选为北京东城区的政协委员,这份工作她做得不仅兢兢业业,还乐在其中,用她的话说,“我终于不是个摆设了”。连溥仪后来得知三格格的改变,都大吃一惊,他说:“三妹过去最娇贵了,只知道玩、向我撒娇,每逢听说我送了别人东西,总要向我打听,‘讨赏’。谁料得到,这个娇慵懒散、只知道谢恩讨赏的‘三格格’竟会成了一名社会活动家!”

那么,曾经娇贵的三格格是怎样摆脱自己“摆设”的命运,走进人民群众,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百姓呢?

三格格爱新觉罗·韫颖,出身清皇室第一家族,父亲是前摄政王载沣,母亲是慈禧养女、宠臣荣禄独生女瓜尔佳氏,她的亲哥哥是末代皇帝溥仪。她出生时,溥仪就退位了。虽然大批皇亲贵族由于没有政治特权和经济来源,靠变卖家产度日,以至于很多皇族的后代沦落到社会最底层,有的甚至冻饿而死。但醇亲王府依然显赫一时,因为溥仪虽然退位,但按照皇室优待政策,民国政府每年不仅给清室400万两银元的生活费,还让溥仪住在紫禁城里过着关门皇帝的生活。因为这个皇帝哥哥,三格格从小锦衣玉食。

她出生后身边就有三个专门伺候的佣人,一个是喂奶的奶妈,一个是洗衣服收拾房间的水妈,还有一个德妈专门负责穿衣服、梳头、教习各种王府礼仪。连手指甲和脚指甲都有专门的人剪,甚至十几岁了才开始自己洗脚,想要什么,只要说一声,仆人就给买来。一家人从载沣起都以谈钱为耻,一次溥杰随口询问一个物品的价格,被母亲狠狠地挖苦了一顿,说你应该有远大的志向,根本不应该打听钱的事。于是韫颖就认为钱不是好东西,以至于十几岁都没见过钱。王府的主子每天一日三餐都有固定的规矩,八菜一汤,一日的花销大概三十两银子,而那时普通百姓一年的花销也不过一两银子。

从小三格格就知道宫里有个皇上哥哥,受父母影响,皇权思想根深蒂固。那时候整个爱新觉罗家族都认为“还政于清”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对努尔哈赤十三副衣甲起家、康熙亲征、乾隆南巡的故事,甚至慈禧的日常津津乐道。只有出身丫头的祖母对慈禧恨恨不平,经常念叨:“害了人家的儿子还不够,还要害人家的孙子!”但对袁世凯的仇恨是一致的,他是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仇人。在三格格还不懂事的时候,她在画报上凡看见袁世凯的照片,就会马上用手抠下眼睛,以解其恨。可以说,童年的三格格的人生,都是围绕着溥仪在转。

因为全家抱着溥仪总有一天会当上真正皇帝的想法,所以不管外面民主运动如何轰轰烈烈、总统如何轮换,在高墙之内的王府,三格格依然恪守皇家格格的规范。从小她就被母亲教育:你是皇家的嫡出格格,一定不能丢了自己的身份。她从小没有半点自由,在王府里,只准在一个小院子里玩,连门都不能出,能到花园里散散步就像小鸟出了笼子一样。说话不能大声,笑不能露齿,吃饭要闭嘴咀嚼,走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许跑。出门更是不要想的事情,那时候她远远地听见墙外有说话的声音,都好奇地想象半天。身为格格每天的生活就是喂喂巴儿狗,养养小雏鸡,再就是在花园里挖一棵草,换个地方再种上。而作为格格也不能随便见外男,亲舅舅都不行。一次三格格脚化了脓,找来一个外科大夫,按照规矩,王府的女人不能当众脱袜子,只能在袜子上挖了一个洞,露出脚趾头,勉强医治脚病。

小时候,三格格经常听祖母讲皇上哥哥如何被慈禧抱进宫的故事,但这个皇上好像离自己很远很远,她不知道传说中的皇上关系着整个王府的兴衰生死,直到母亲不明不白地死去。

● 溥仪(后排左)溥杰(后排右)韫颖(前排右一)韫和(前排左一)在一起

● 溥仪与其弟弟妹妹

1921年9月的最后一天,三格格看见祖母和母亲被太监急匆匆地召进宫,回家之后,一向严厉的母亲抱着她带着溥杰到花园里玩,一边对她说,你长大了,可要听话,别学皇上,要听话。之后回到卧室,母亲将鸦片掺着烧酒和金面一起吞进了肚子里愤而自杀。

原来,渐渐长大的溥仪变得非常叛逆,和一心想掌控他的端康太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端康太妃就是珍妃的姐姐,她一心控制溥仪,妄想溥仪复位后,她就能像慈禧一样成摄政太后,于是在宫里一直派太监监视溥仪。而溥仪开始不服端康太妃的管教,他先是自作主张地剪掉辫子,接着戴上了眼睛、怀表,有一天甚至大摇大摆地穿着一身民国将领的大礼服,戴着带羽毛的帽子,配着亮闪闪的军刀,在紫禁城里得意扬扬地走来走去。端康太妃看了大怒,她严厉训斥道:“大清皇帝穿民国的衣裳!还穿洋袜子!这像话吗?”溥仪被训后,虽然重新穿起了龙袍,但心里对端康太妃十分窝火。不久,端康太妃擅自辞退了御医范一梅,总管太监张谦和乘机搓火,说万岁爷这不是成了光绪了吗?再说太医院的事,也要万岁爷说了算哪,奴才也看不过去。年少的溥仪听了这些挑唆后,气腾腾地跑到端康太妃那里大喊大叫:“你凭什么辞掉范一梅?你太专擅了!我是不是皇帝?谁说的话算数?”

端康太妃气得脸色煞白,急匆匆地把三格格祖母和母亲召进宫,大声训斥溥仪的祖母和母亲没教育好溥仪,还让祖母和母亲在殿外整整跪了一上午,吓得祖母和母亲流泪跪着求端康太妃息怒,还硬求溥仪向端康太妃赔不是。

结果回家后,生性倔强的母亲用鸦片掺着烧酒和金面自杀了,死前还嘱咐溥杰要帮助哥哥恢复祖业,不要像父亲载沣一样窝囊。母亲死后,家里怕得罪端康太妃,说瓜尔佳氏是死于急病。这让年幼的三格格第一次真正感觉到皇权的可怕。

而对宫里的皇帝哥哥,在她想象中可能跟戏文中差不多,是一个头戴冠冕,身穿大黄袍,留着一缕长须的老头儿。因为从出生以来,她就没见过溥仪,直到宫里宣旨进宫会亲她才第一次见到这个传说中的皇上哥哥。

那年农历六月,祖母带着全家人浩浩****地从神武门进宫会亲。进宫后,全家人对着一个十三岁的穿着长袍马褂的小孩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她这才知道这个小孩就是皇上,一向威严的祖母、父亲在皇帝面前全成了奴才,连她们几岁的小孩也要自称奴才。二格格请安的时候叫了一声皇上哥哥,还被太监训斥了说这也是你能叫的?然而等太监们一离开,三格格发现这个威严的皇上哥哥也不过是个小孩而已。溥仪带着他们一起捉迷藏,还扮鬼吓唬当年年幼的她,还经常拿着木棍打来打去,但只要太监一出现,马上君是君臣是臣。

从这之后,姐妹几个经常被宣进宫陪伴溥仪。每次三格格都非常紧张,因为祖母每次都要反复叮嘱:千万不要乱说话,不要乱打听,不要惹祸。

● 溥杰(左二)溥仪(右二)韫和(左一)韫颖(右一)

● 溥仪、婉容、溥任、载沣、韫颖、韫娴在张园

很快,三格格发现一向高高在上的皇帝并不聪明,他的学习还没有溥杰好。因为学了英文,溥仪非常热衷于给弟弟妹妹起英文名字,溥仪叫亨利,溥杰叫威廉姆,还请庄士敦给三格格起了个名字叫莉莉。他经常半文半白、中英交杂地和人说话:“威廉姆,快给我把pencil削好,放在desk上!”“阿瑟,today下晌叫莉莉他们来,hear外国军队乐!”

三格格每次进宫前都战战兢兢,但玩起来很快又忘了溥仪皇帝的身份,跟着溥仪一起在御花园里爬上爬下,经常胡闹。而很快她出入紫禁城的日子就结束了。1924年11月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很快就跑到了天津日租界。11岁的三格格随着醇亲王府搬到了天津,为了避人耳目,父亲载沣给宅子起名王公馆,一家人隐姓埋名,改姓金,三格格成了金韫颖。此时,三格格已经长大成人,她开始有了叛逆的心理,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人生,可以摆脱身份的束缚。但是,她不知道,自己的出身意味着她注定无法和普通人家的闺女一样。

离开了紫禁城,韫颖本以为她可以上新式学堂,随意出门,但她很快便失望了。她依然要守王府的规矩,不能随便和别人讲话,不许当着人笑,不许干活,长到17岁,衣服还要老妈子给穿,手绢脏了也不许自己洗。韫颖觉得自己过着与世隔绝、无异于软禁的生活。

这都因为溥仪还是皇帝,她作为溥仪的胞妹就不可能脱离格格的身份。

之后,溥仪在张园挂起了“清室驻天津办事处”的招牌,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那些遗老遗少包括溥仪自己,都认为早晚要重返紫禁城。在天津他依然保持着皇帝的排场,住的地方叫行宫,吃饭叫用膳,每次吃饭要侍卫用银片试毒。韫颖每次给溥仪请安的时候大气都不敢出,有时候溥仪忘了招呼格格们坐,格格们都乖乖地长时间站立。溥仪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主宰着很多人的命运。

一次溥仪从法租界跑马场回来休息,随侍李国雄怕皇上“圣体”着凉,就在他床前接上了电炉子。溥仪醒来,忽然感到有股热气,当他看到烧红了的电炉子,吓得连鞋都没顾上穿,光着脚就往外跑,连喊:“李国雄要烤死朕!”并赶快命人去药房抓败火的药。当随侍刚把药拿来,溥仪看着药就去抢,结果药散了一地。这时,溥仪仿佛看到救命草一样,抓起地上的药就往嘴里塞。吃过药后,方才缓过神来,立刻气急败坏地命人把李国雄的头挨近电火炉上烤,直到把李国雄的头发烤焦,头皮烤出了油,溥仪才转怒为喜,笑了出来。这一切,都让三格格迫切想要摆脱皇妹的身份。

但是,让三格格没想到的是,作为溥仪的胞妹,她的命运,包括一生中最重要的婚事,父亲都不能做主,而要听溥仪的。一天,溥仪告诉父亲载沣,准备给三格格和婉容的弟弟润麒赐婚。一开始父亲载沣并不愿意,觉得润麒太淘气,三格格会受苦。

那么,溥仪为何要把三格格嫁给婉容弟弟润麒呢?

原来此时溥仪正在极力培养自己的势力。这还得从孙殿英盗墓说起,1928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慈禧墓被盗案,慈禧随葬品不仅被洗劫,尸体还被辱。得知消息的溥仪气得号啕大哭,他对民国政府宣称如果不惩办孙殿英,他在张园设立的灵堂就不撤。结果蒋介石根本不理会溥仪,溥仪觉得这都是自己没有军事力量的原因,他发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于是派弟弟溥杰和润麒去日本学习军事才能,准备谋划自己的大业。而此时和润麒联姻不仅笼络了清朝旧大臣,还把年轻一派的力量握在了手中。

面对皇帝的赐婚,身为父亲的载沣并不能反对。实际上,韫颖姐妹七人除了最小的妹妹外,其余六个姐妹都是被溥仪赐婚以作政治联姻。大格格嫁给了婉容的哥哥,二格格嫁给了伪满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广元,四格格嫁给了溥杰的同学蒙古贵族赵琪璠,五格格嫁给了清朝大臣之子万嘉熙,六格格嫁给了金世宗完颜雍的后人,而这些额驸们无疑在伪满时期都成了溥仪的心腹。

而对政治联姻,三格格4岁的时候就目睹了姐姐的悲剧。大格格韫媖嫁给了婉容的哥哥润良,婚后很不幸,但王府的格格是绝对不能离婚的,回娘家住都不行,娘家人按照家规要赶走她。在抑郁的环境下,大格格16岁得了阑尾炎,家里人不让西医医治,结果活活疼死了。谁都知道大格格是怎么死的,但是没有人道破,也没有人对严酷的封建礼教说半个不字。

那时候三格格梦想着去日本留学学医,她和二格格商量好了,她学外科,二格格学内科,甚至开始盘算什么时候启程。但毫无疑问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皇族格格出国留学的例子,三格格只好和姐姐大哭一场。

1932年3月9日,溥仪悄悄跑到长春,成立伪满洲国,作为溥仪的妹妹,三格格的命运再次随之改变。她和二格格一起和皇后婉容被悄悄接到了长春,参加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的典礼。典礼后不久,先是二格格嫁给了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的长孙郑广元,随后8月15日,三格格和婉容的弟弟润麒举行了婚礼。

婚礼由婉容亲自张罗,溥仪主持,清朝遗老遗少专门去长春送亲,婚礼盛大而别出心裁。最让三格格高兴的是,她终于可以出国留洋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船上三格格兴奋不已,在清王朝二百年的历史上,皇族格格中她是第一个出洋的,她像挣脱牢笼的小鸟一样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然而刚到日本,她就被日本皇室包围起来,裕仁天皇的弟媳邀她去寓所教中文,其他日本贵族邀请她参加各种聚会,甚至日本国防妇女会也处心积虑地邀请她当名誉会长。

所谓的“国防妇女会”就是日本国内女性为支持日本士兵的侵华战争,在后方做服务的组织,被日本称呼为军国之妻、靖国之妻等。最早是一个叫井上千代子的女人为了让新婚丈夫井上清一安心去侵略中国,在他出征前的夜里,年仅21岁的井上千代子悄悄用小刀切开了自己的喉管。据史料记载,由于她不谙此道,很长时间都没死,但她躺在丈夫身边始终一声不吭,直到黎明前才默默地死去,鲜血溢满了榻榻米。没想到这样扭曲的行为却得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高度赞扬,也鼓动一帮妇女成立了“国防妇女会”,专门为日本侵华服务,这个组织后来发展到一千多万人,可谓是罪恶累累。

这天,一名年轻女人闯进三格格家,自称是国防妇女会派来的,直接威胁恐吓三格格,非让她参加声援侵略中国的妇女会不可。润麒只好以三格格要做家务为名拒绝,结果这名国防妇女会成员威胁润麒:“你妻子要是不干的话,我就把你姐姐拉去。”润麒非常生气地说我姐姐才不会参加。

其实,早在长春的时候,日本人屡次邀请三格格参加伪满国防妇女会。在三格格拒绝后,日本人甚至还找人冒名顶替三格格的身份大摇大摆地在伪满游行。此时,三格格知道作为溥仪的胞妹,日本人肯定要利用她,无奈中她只好放弃自己的理想,专心当一个家庭主妇。她学习符合贵妇身份的茶道、插花,参加日本上流社会的活动,这让韫颖越来越感到束缚和压抑,便时常提笔写信给溥仪。后来毛主席看到的《满宫残照记》中的十余封信,就是韫颖在这一段时期写的。

无法忍受日本压抑生活的韫颖,在1935年回到了长春。早在1933年日本终于承认溥仪为伪满洲国皇帝,韫颖知道溥仪多年的梦想就是复辟大清当皇帝,现在梦想成真,她本以为会看到意气风发的皇上哥哥,结果却发现溥仪不仅变得残酷暴躁,而且疑神疑鬼,什么事都要求神问卜。

原来,一开始溥仪梦想依靠日本人实现复辟,对日本人阿谀奉承,极尽谄媚。结果日本人变本加厉,先是把日本“天兆大神”搬到伪满洲国让溥仪当祖宗供奉。为了讨好日本人,溥仪每次祭拜表面都非常虔诚,等日本人走了,就跟心腹吐槽今天又去狗庙了,以此获得心灵的慰藉。不久日本人又安排了一个随时监视他的“帝室御用挂”吉冈,溥仪成了地地道道的傀儡。而日本人又炮制了《帝位继承法》,给溥杰娶了日本妻子嵯峨浩。溥仪一直担心嵯峨浩生下男孩日本人就会杀掉他,于是变得疑心越来越重。

那时候,溥仪安排三格格住在伪满皇宫不远的聿修园里,虽然相隔不过两百米,但溥仪从来不去。每天下午,三格格和二格格都会到宫里陪伴溥仪。一天,溥仪对妹妹们说,他怀疑日本人在寝宫同德殿安装了窃听器。妹妹去看望他时,他从来不在同德殿说什么话,有时候要和心腹商量一些事,溥仪宁肯躲到厕所里。溥仪觉得厕所里四壁都是光滑的瓷砖,难以安装窃听器。

长期的压抑让溥仪性格更加扭曲,他不仅怀疑日本人,还怀疑身边的侍从要害他。他曾经把一个侍从派到二格格家中,让二格格监视他。不仅如此,他的性格也越来越残暴。一天勤务班的孤儿孙博盛当值,溥仪在屋内问话,他只听见一个钱字,没听全没敢答应,结果溥仪声色俱厉地说:“和你说话听见没有?”他连忙回答:“奴才没有听见,奴才只听见一个钱字。”溥仪听后勃然大怒说:“没听见还听见一个钱字,不忠实,处罚你。”于是,他就被拉下去打得站都站不起来。还有一次溥仪看见他玩一个纸烟盒,于是问他里面有什么,孙博盛回答有两元钱。可是打开一看,是三元钱,溥仪立刻炸了说:“这里明明是三元钱,你为什么说两元钱,这是欺骗我,对我不忠实。”于是,他又挨了一次打。

● 慈禧、慈安陵

溥仪不仅仅对下人这样,连他最亲近的几个侄子也经常挨打。一次溥仪得了痔疮,买了不少坐药。有个小侄子见到这种药很稀奇,无意中说了句,很像个枪弹,立刻触了溥仪的忌讳,这不是咒他吃枪弹吗!于是这个侄子也挨了一顿打。

连溥仪自己都说,除了自己的妹妹和妻子,他谁都打骂过。虽然溥仪和妹妹关系亲近,但从小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溥仪并不愿意和妹妹倾诉内心的苦闷,只是和妹妹谈谈小时候的生活,做做以前的接龙游戏,或者讲讲笑话,一起打打球,或者看三格格和丈夫润麒在舞池里翩翩起舞。私下里,溥仪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神佛上,他天天念经算卦,甚至走路先迈哪条腿、从左还是从右走、夹菜是先夹白的还是绿的都要摇卦问卜。一次吃饭,溥仪念完经后竟对一个要吃的鸡蛋磕三个头,才敢把它吃下去。

溥仪的种种诡异行为,让三格格胆战心惊,有时候不免觉得这个皇帝当得可怜,自己这个哥哥一辈子为皇权所累,为皇帝这个名分所累。而作为溥仪的胞妹,此时她的丈夫、公公、兄弟都在伪满担任高官,即使伪满政权风雨飘摇,也只能走下去。

1945年8月的一天,溥仪派人急召三格格和丈夫润麒进宫。原来是苏联军队进入东北,溥仪带着皇后婉容、贵人李玉琴、二格格、三格格、五格格夫妇、御医侍卫以及伪满的大臣一行人仓皇逃往鸭绿江边的大栗子沟。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得知这一消息,带着8名随行人员准备逃往日本,这其中就有三格格的丈夫润麒。

这天,生病中的韫颖怀抱着小女儿为丈夫送行。虽然溥仪说很快日本人会派火车来接他们,但三格格知道这不可能了,日本人自身都不保,哪里顾得上他们。而丈夫和哥哥都是战犯,作为汉奸的家属,三格格知道自己回到北京一定没有好日子过,于是决定在东北一边流浪一边等待丈夫的消息。谁知这一等就是十二年,在战火中漂泊的她,受尽了磨难。

他们先是逃进了临江城,一开始有溥仪留下的大量财产,一家人衣食无忧,大米、白面甚至连燕窝鱼翅也随便吃。很快八路军打进了临江城,按照政策要没收溥仪的财产,这些格格们被叫到一个屋子里脱衣检查。当时格格们以为把宝贝藏到内衣里,就可以躲过检查,但是没想到她们的计谋早就被识破了,她们围在腰上的珍宝、缝进口袋的首饰、捆在腰上的伪币都被搜了出来。韫颖带着几件换洗衣服,带着8岁的儿子宗光,刚刚4个月的小女儿曼若,还有跟随多年的保姆,一家人开始了在东北流浪的生活。

作为一个王府格格,前半生她过着奴婢成群的生活,干活是不被允许的,十几岁了衣服都是保姆穿,连手绢都没洗过,更别提做饭了,连摘菜都不会。现在32岁的她成了这个家里的主心骨,她脱下了华贵的旗袍,换上老太太的粗布衣。为了谋生,一开始她在街上支起一个香烟摊,说话从来慢声细语的她根本不敢叫卖。8岁的儿子宗光反而背着一个木盒沿街叫卖烟卷儿,大声喊着:“烟卷儿,烟卷儿。”

平时一家人经常以喂马的豆饼充饥,偶尔吃一次窝窝头,就算开斋了。一次宗光偶尔得了几块饼干,拿在手里一直不吃,一问才知道他根本没见过饼干,不明白手里拿的是什么。

雪上加霜的是,8岁的宗光在外玩耍时被爬犁撞伤了。韫颖无钱求医,结果外伤感染,转成骨结核,连腰都直不起来。在奔波中,韫颖又染上了伤寒,又患了胃穿孔,整天疼得寻死觅活,也没钱看病。小女儿吃不到奶,差点儿饿死。一次一个军人实在看她可怜就给了她点药,没想到竟然创造了奇迹,把病治好了。后来才这知道这个军人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

一家人除了穷困潦倒外,最让韫颖牵挂的还是没有丈夫的一点儿消息,那时候一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知道润麒的下落,没想到韫颖因此差点遭了厄运。一天家里突然闯进了一名身穿军服的中年男人,告诉她润麒在沈阳等着见她。思夫心切的韫颖准备马上启程去,但这名中年男人告诉韫颖只能自己去,不能带孩子。这让韫颖如何放心,反复犹豫几天之后,邻居告诉韫颖这个人是一名特务,已经被抓捕了。

苦苦思念丈夫的韫颖决定在冰天雪地的东北等下去,她发现洋火价格不菲,想赚一笔救穷,于是她把所剩无几的珍宝变卖,准备批发洋火。谁知一个奸商发现她不懂经商后,卖给她的洋火全是受潮的,根本无法点燃,又无法退货。绝望之下韫颖得了病,好在一直跟随着的保姆从八路军那里讨来了一点儿粮食,才救了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韫颖才回到了北京,而这时润麒还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回到北京后,由于没有住处,她带着孩子和婆婆住到一起。此时因为宗光时病时好,婆婆肚子里长了瘤子,又没有正经工作,一家人日子很拮据。过度的劳累让这个才四十岁的人一身的病。就在韫颖生活艰难的时候,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在毛主席的关照和周总理的安排下,韫颖有了工作,生活境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而这时,她最挂念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和丈夫团聚了。一天,七叔载涛兴冲冲地跑来告诉韫颖,毛主席说可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去看望溥仪、溥杰和润麒了。韫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六叔载涛告诉韫颖,原来1956年召开全国政协会议,他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告诉载涛:“听说溥仪改造得不错,你可以带着家属去看望一下嘛!”于是才有了这个意外之喜。临行前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还专门接见了他们,听说东北寒冷,彭真还给韫颖和五妹一人一百块钱,让她们专门定做一身棉衣。彭真还对韫颖说,你们这是去看望亲属,买些点心带去吧,政府可以给钱。韫颖和五妹拿不定主意,于是问七叔,七叔说:“带着进嘴的东西可要慎重,责任太大了。”

一家人在1956年3月9日来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见到了分别了十二年的丈夫和哥哥。该怎么称呼溥仪呢,商量多次后,一家人一致认为叫大哥最好。于是见到溥仪后,韫颖平生第一次叫了一声大哥。溥仪非常激动,他说:“从前,我好像就是一个人,现在有这么多弟弟妹妹,我感到真高兴呀!”韫颖也见到了分别十二年的丈夫,两人激动得泪流满面。不久,润麒就被无罪释放,而溥仪也被特赦。

1957年春节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对郭布罗·润麒免予起诉,从抚顺监狱释放回家。由于分别太久,孩子们对这个父亲都非常陌生。第二天,女儿对韫颖说:“妈,咱家留一个男的住不合适,住几天还行,过几天还是让他搬走吧。”夫妻两人被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了韫颖才辛酸地对女儿说:“这是你爸爸呀!”起初,润麒没有任何工作,全家人靠韫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计,后来润麒成了工厂的工人,一家人勉强糊口。

1960年1月26日,农历除夕,韫颖突然接到通知,要她到七叔载涛家里集合。到了那里,见到了溥仪、溥杰和姐妹们,原来是周总理要宴请他们一家。见到周总理后,韫颖十分紧张,结果周总理一上来就问她:“你行几?”她答:“行三。”周恩来马上风趣地说:“喔,老三哪!”她这才稍稍不紧张了,周恩来告诉她,关于她的工作安排,是毛主席的意思。周恩来说:“你在区政协,我在全国政协,我们是同事哪!”

1992年,这个传奇一生的三格格因病去世,享年79岁。三格格的人生经历是清皇室中历经时代变迁、由皇族走向普通百姓的例子中极具代表性的。她见证了清朝的没落,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包容,并且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新生活的典型。她的这种转变,需要勇气,也正如毛主席的评价:“有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