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十一 一八五四年家书(1 / 1)

享此荣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持家守身之道。

——家书摘录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兄于二十日自汉口起行,二十一日至黄州,二十二日至堵城,以羊一豕一,为文祭吴村甄甫师。二十三日过江至武昌县。二十九日至蕲州,是日水师大战获胜。

刘一、良五于二十日到田家镇,得悉家中老幼均吉,甚慰甚慰。

魏荫亭先生既来军中,父大人命九弟教子侄读书,而九弟来书坚执不肯,欲余另请明师。余意中实乏明师可以聘请,日内与霞、次及幕中诸君子熟商(熟商:反复商量。)。近处惟罗研生兄是我心中佩仰之人,其学问俱有本原,于说文、音学、舆地尤其所长,而诗古文辞及行楷书法,亦皆讲求有年。吾乡通经学古之士,以邹叔绩为最,而研生次之。其世兄现在余幕中,故请其写家信聘研生至吾乡教读。研兄之继配陈氏,与耦庚先生为联襟,渠又明于风水之说,并可在吾乡选择吉地,但不知其果肯来否?渠现馆徐方伯处,未知能辞彼就此否?若果能来,足开吾邑小学之风,于温甫、子植亦不无裨益。若研兄不能来,则吾心中别无人。植弟坚不肯教,则乞诸弟为访择一师而延聘焉为要。甲三、甲五可同一师,不可分开,科一、科三、科四亦可同师。

咸丰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二十五日遣春二、维五归家,曾寄一函,并谕旨奏折二册。二十六日水师在九江开仗获胜,陆路塔、罗之军在江北蕲州之莲花桥大获胜仗,杀贼千余人,二十八日克复广济县城。初一日在大河埔大获胜仗,初四日在黄梅城外大获胜仗,初五日克复黄梅县城。该匪数万,现屯踞江岸之小池口,与九江府城相对。塔、罗之军即日追至江岸,即可水陆夹击。能将北岸扫除,然后可渡江以剿九江府之贼。

兹因魏荫亭亲家还乡之便,付去银一百两,为家中卒岁之资。以三分计之:新屋人多,取其二以供用;老屋人少,取其一以供用。外五十两一封,以送亲族各家,即往年在京寄回之旧例也。以后我家光景略好,此项断不可缺,家中却不可过于宽裕。处此乱世,愈穷愈好。

我现在军中声名极好,所过之处,百姓爆竹焚香跪迎,送钱米猪羊来犒军者络绎不绝。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兢(寸心兢兢:指心里战战兢兢的样子。),且愧且慎。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无咎:无过错。),即是持家守身之道。至军事之成败利钝,此关乎国家之福,吾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诸弟禀告堂上大人,不必悬念。

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书于武穴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