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料整体谐音转换记忆(1 / 1)

在学习资料中,有非常多的数字资料需要记忆,这时,就可以运用数字资料整体谐音转换的记忆方法,把枯燥无味、晦涩分散的数字资料瞬间变成活生生的记忆材料。这些数字资料经过整体的谐音转换后,被赋予了灵性和活力,变得妙趣横生。并且经过这样的转换训练后,你的想象力、转换能力以及创造性,都会大幅度的提升。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私塾先生,要学生们熟背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数。布置好作业后,就到山上的寺庙与和尚吃酒去了。一伙调皮的学生在打打闹闹中根据这30位数字编排了一首嘲弄师父的顺口溜。夕阳西下,先生下山了,看见学生们还正在闹腾着,突然抓住一个学生背诵这30位数字,学生情急之中就把这顺口溜用当地的方言说了一遍:“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杀不死,遛尔遛死,扇扇刮,扇耳吃酒。”一边念,一边还指着山顶做着喝酒、摔死、扇耳光等动作。先生哪知其中的缘故,一听学生背得一字不差,很高兴,还大加夸奖。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数字资料运用整体谐音转换后进行记忆的典型。

那如何进行整体谐音转换呢?根据我这么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选择数字资料整体谐音转换只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原则就可以了。

原则1 遇到数字需要进行单一转换的时候尽量与原数字读音靠拢,越近似越好,或者以大家约定成俗的发音出现也可以

比如,1运用读音可以转换成“衣”,也可以转换成约定成俗的发音“幺”;0运用读音可以转换成“零”,同样也可以转换成约定成俗的发音“洞”。对于初学者来说,为了保证效果,最好自己订立一个规则,在这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成为自己固定的转换方式,以避免数字太多出现混淆,在还原成原有资料的时候无法一一对应。在这里我们对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进行单一转换,对照如下:

0转换为:零、铃、陵、岭、羚、邻、菱、领、洞、桶、动、通、冻、东、洞;

1转换为:一、衣、依、倚、椅、仪、义、艺、益、医、移、腰、要、药、舀、摇、瑶、妖、幺;

2转换为:二、而、儿、耳、尔、阿、饿、恶、两、凉、梁、俩、量;

3转换为:三、山、伞、散、闪、珊、善、鄯、扇;

4转换为:四、狮、寺、事、是、死、斯、丝、撕、师、私、丝、屎;

5转换为:五、吾、屋、雾、勿、无、舞、胡、瑚、武、务、父、悟、乌、吴;

6转换为:六、柳、溜、琉、流、牛、留、刘;

7转换为:七、妻、栖、吃、棋、旗、器、西、凄、齐、起、砌、乞、气;

8转换为:八、发、爸、拔、爬、扒、坝、霸、罢、靶;

9转换为:九、酒、舅、旧、灸、韭、久、鹫、就、柩、鸠;

当我们把单一的数字资料转换成同音的汉字或者约定成俗的发音后,就给予资料一种新的生命力,在记忆的时候就会让大脑产生新的联想,这些联想会发散出特殊或新颖的意义,让我们真正做到过目不忘。

现在,我们看看下面这些资料,采用谐音转换后,记忆就很简单了。

例1:587019484

谐音转换:我抱起你(5870)领药酒(019),是不是(484)。

例2:1644

谐音转换:一路死尸(1644)。

例3:895313551749

谐音转换:把酒壶(895)闪一闪(313)舞舞腰(551)去吃酒(749)。

原则二 遇到文字和多位数字资料同时存在的情况,进行整体转换的时候务必让形象和画面尽可能奇特、鲜明、活泼

尤其是记忆多数据资料时,如果能组织一条主线对转换后的资料进行串联,增加与某种外部的联系,达成的记忆效果会更好。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物理老师教全班同学记忆三个宇宙速度数值的情景,其实采用的就是运用谐音对文字和数字进行整体转换,他是这样来帮我们记忆的:

V1=7. 9千米/秒,把 7.9谐音成:吃点酒;

V2=11. 2千米/秒,把 11.2谐音成:要一点儿;

V3=16. 7千米/秒,把 16.7谐音成:要留点吃。

最后把这三个转换后的谐音句子串联成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外星人以很快的速度从其他星球来到了地球上,唯一的要求就是向地球人“吃点酒”,外星人喝了酒之后,在离开地球时又向地球人“要一点儿”酒带走,地球人问他把酒带走干什么,他说“要留点(回去)吃”。经过这样的整体转换后,全班的同学很快就记住了这三个宇宙速度。

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些资料:

例1:马克思诞辰于1818年5月5日。

谐音记忆:马克思一出生就伸出手一巴(18)掌一巴(18)掌地打得别人呜呜(55)直哭。

例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

谐音记忆:中日《马关条约》签约的时候得到了一把酒壶(1895)。

例3:长江全长6300千米。

谐音记忆:量长江长的时候楼上(63)出现了一些洞洞(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