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与“为人”含藏着无限的、至美的未来。早期,马来西亚经常有旅行团到台湾,必定会到佛光山,不过那时佛光山才开山没多久,路不是很好走。
有一次,我从东山丛林学院男众学部到西山女众学部上课,就在朝山会馆的转弯处,看到一位瘦小的老婆婆东顾西望,不知要往哪儿走。我见她年纪大,驼着背,又裹着小脚,蹒跚寻路的样子,生怕她行动不便,于是赶紧上前对她说:“欧巴桑!请到朝山会馆休息,呷一杯茶。”也不知她有没有听懂。
只见她摇摇手用马来西亚的口音说:“不行……团体……要赶快去赶车……”我比手画脚地告诉她说:“欧巴桑!这边的石阶有一百多层,对您可能不太方便。那个边上,有一条斜坡路比较好走,来!我带您去。”于是,我把她带到另外一条较平稳的路,请她慢慢地走,不要急!
数年后,我到吉隆坡讲经,将要离开吉隆坡的佛教大厦时,有一通电话告知,有位黎姑邀我见面。虽然行程匆忙,为了给人欢喜,我还是答应了。
她一来没多说什么话,只是捧着一个牛皮纸袋,对我说:“这些给您办教育。”说罢,就匆匆道别了。我打开纸袋一看,竟然是二百万元的教育基金。我仔细回想,才忆起,原来她是数年前到佛光山经我引路的老婆婆。
后来,我每次到马来西亚弘法,她都拿出二三百万给我,不知捐了多少次。每次的感动,都不知如何落墨才足以形容。我一生从不与信徒化缘,也常常教育徒众,化缘要化心,让信众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况下布施,并能给予信心、希望、欢喜、心安、鼓舞与佛法,这是每一位弘法者应该做的。
对于这位老婆婆的布施,我从没有特别感谢,然而她却也无怨无悔,任岁月流逝不改其心,从来不求回报,也不多奢求什么。
其他佛教界人士经常向她化缘,可是她却不肯捐出一毛钱。有人问她为什么对佛光山情有独钟,她说:“那个星云大师啊,像我这样穷酸模样的老人到佛光山,谁也不认识,但是,就在我赶不上团队的时候,他一个大师竟不嫌弃我这个老太婆,很有耐心地带我走一段路!为了感谢他,我当下发愿要护持他,就是要把我的一切都捐给他,我都心甘情愿。”
生活中,我们说一句好话,为人指一个路,给一个微笑,点一个头,都在与别人结缘。“给人”与“为人”含藏着无限的、至美的未来,愿大家常广结善缘,为人间增添更多的幸福,更多的善缘好运。###喂海鸥|喂海鸥
人与鸟兽之间,其实也能以爱心沟通的。我从小就很喜欢动物,尤其在雪梨喂海鸥的那一幕,最令人难以忘怀。佛光山于澳洲雪梨卧龙岗的南天寺,附近都是海,一次偶然经过海边,看到有人在喂海鸥,成群的海鸥争取食物,真是一幕美景。
一天黄昏,我也来到海边,将吐司面包撕成一片一片,掷向沙滩上、海面上。渐渐地,海鸥蜂拥而至,甚至在面包还没落地前,就已经被它们在半空中接住,一条面包很快就被分光了。虽然明知怎样都无法填饱这么多海鸥的肚子,但是心中还是感到很抱歉。在回程的路边小店,我们买了十几袋的面包。老板奇怪地看着我们:“你们要举办大型聚会吗?那里还有一些奶油、果酱,要不要一起买?”
第二天,曙光初露,我们带着一整车的面包,浩浩****往赴一个稀有的“聚会”。这一次大家混熟了,也不怎么客气了,有时群鸥在空中争食,有时干脆飞近我们,将手上的面包衔走。只有一只长得很瘦小的海鸥,每次探头想吃,但都被其他同伴抢去。为了让它吃到面包,我们对准它的嘴喙丢掷,乃至跟着它飞翔的路线,从海岸的这头跑到另一头,想尽种种方法,总算让它啄了一小口面包。临走时,小海鸥特地飞到我的面前,围绕三匝。回台湾后,听澳洲的弟子们说: 位在高地上的南天寺一向没有海鸥出现,可是几天来,却有一只瘦小的海鸥老是高踞在佛堂的窗口上。
往后到南天寺,我就经常到海边喂海鸥,海鸥给我喂习惯了,还会主动飞到我手上来啄面包,或者围绕着我,像是要跟我要面包吃,更甚至早晨只要我站在大门口,就会有上百成千只海鸥飞来等我喂面包给它们。人与鸟兽之间,其实也能以爱心沟通的。
每天买面包的开销并非我负担得起,只好麻烦徒众将吃剩的食物以大盆子盛起,摆在外头喂海鸥,还特地造池塘,让它们有水可以饮用。长期下来,南天寺竟然每天都有海鸥群集的景象。
喂海鸥,是布施、结缘的喜乐,那份欢喜心真是无限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