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事业成功之前,一无资金、二无门路,甚至没有多少文化,他们成功的原因无外乎是能吃苦。一个人要想借被他人利用的机会,增长自己的才干,就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本事。
很多人认为,有本事的人不用吃苦,吃苦的人没有本事,却不知所有有本事的人,都是从吃苦过来的,他们不吃苦,就没有被人利用的机会,就没有发展自我的前提。也有人认为吃苦很简单,就是努力工作,埋头苦干,没日没夜的操劳,像蜜蜂一样辛勤。这也是对吃苦的一种错误理解。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无论你经营什么,做哪个行业,都必须艰苦奋斗,如果只想坐享其成,那就很难会有利用价值,就更别提会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看看有本事的人曾经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想出他们在人生过程中吃了多少苦。
鲁冠球原先是个打铁匠、徐文荣原先是个农民、南存辉原先是个修鞋匠、胡成中原先是个裁缝、楼忠福原先是个建筑工人、李如成原先是个农民、郑坚江原先是个汽车修理工、汪立成原先是个丝厂临时工。他们都是吃苦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从事此行业的人都能脱颖而出,成功的前提是不仅要能吃苦,还得要有本事。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从经济学角度将老板们的艰苦创业归结为“四千”精神,就是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被利用千百万次!
“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就能成别人成不了的才”,“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怕别人利用”,这不仅是有本事的人经验总结,更是他们成功的行动指南。
威力打火机的老板徐勇水当年为筹集创业资金,将东北的铝锭“倒运”到温州卖。由于没钱雇人,只能利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干,他自己搬运铝锭上火车,结果被脱手的铝锭砸伤脚。为了“押运”车皮,他几天几夜没敢合眼。
扬州绿叶食品有限公司老板杜大顺则是靠两把菜刀、一张铺板苦出来的。创业初期,工厂没钱装自来水,他就到别的单位肩挑手提;出差推销产品,为省钱借宿亲戚家;饿了买块烧饼充饥,渴了打自来水喝,连公共汽车也不敢坐,全是自己背着产品一个一个商店推销。背产品的时候,包扎后的绳子陷在肩膀上的肉里,勒出的鲜血把身上的衣服都染红了……就是靠这种吃苦精神,他将几个人的小作坊,做成了全国同行中的“大哥大”。
能做老板,能睡地板,能利用他人,能被他人利用。这是商业界公认的格言,从小鞋匠到亿万富翁的南存辉就是在小阁楼里睡地板的。他不仅创业时期如此,就是当了老板以后,必要时照样能够脱下西装睡地板。
人生之苦包括很多种:工作之苦、环境之苦、气候之苦、思乡之苦、离乡背井之苦、抛妻别子之苦、寂寞孤独之苦、上当受骗之苦、失败之苦乃至于血本无归之苦等。对于这么多苦,如果一个人都能积极面对、努力工作,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他成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