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无不可”的处世哲学,要求我们在被别人利用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机动灵活。
为人处世,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进不越规矩,退不丧志向。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万事万物,并没有规定怎么样处理好,也没有规定怎么样处理不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合理恰当就可以了。因此,对于被人利用这样的事如何看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孔子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在评价古代几位名人时认为,伯夷、叔齐是一代贤人,虽然在坚持真理方面有所不足,但他们“言中伦,行中虑”,说话合乎法度常理,行为经过深思熟虑;虞仲、夷逸的特点则是“隐居方言,身中清”,能逃避现实,隐居下来,放肆直言,洁身自好。而他自己则不属于这些人,是“无可无不可”。也就是说,对上述这些人的行为,有的他是肯定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有的他则是不赞同的,他本人就拒绝这样做。这种“无可无不可”的处世哲学,要求我们在被别人利用时,既要坚持原则,又必须机动灵活。
不坚持原则,一团和气,就会使我们丧失目标,犯大错误。比如经商,根本原则是通过为消费者服务来赚钱,利国利民,这个必须坚持。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虽然赚钱,但违法害民,绝对不能去做。
不机动灵活,盲目生搬硬套,就会使我们失去机会,坐以待毙。再以经商为例,在坚持利人赚钱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价格,绝不能一成不变,只有热情服务,随行就市,才能成功。经商如此,为人处世也不例外。
生活中,在被人利用时不可认死理,难以下结论、难以辨是非的东西,采取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品德。否则,聪明过度,妄下结论,往往会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甚至引火烧身。因此,对“无可无不可”的问题,应作如下理解:
(1)能上能下,随遇而安
自己既可以升职晋级,得到加薪待遇,也能安心守贫,面对被人利用的凄苦。不论是一帆风顺,还是荆棘坎坷,都能以平静的心情坦然处之。
(2)不卑不亢,入乡随俗
在被利用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对利用我们的人不卑不亢,量体裁衣,不墨守成规。特别是待人接物方面,要能做到入乡随俗,与人打成一片。
(3)能进能退,左右逢源
为人处世,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进不越规矩,退不丧志向;令人惊叹而不惊奇,让人尊敬而不畏惧,羡慕而不嫉妒,进退自如。
(4)能争能容,皆大欢喜
对于被利用中的侮辱,要理直气壮,努力争取自己的尊严,绝不客气。此时的优柔寡断是无能、懦弱的表现,必须克服。同样,对于别人的利用要有宽容之心、大度之情,要能容得下别人,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力争使每个人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