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受用于人“行中庸”(1 / 1)

为了避免别人把你当枪使,在受用于人的过程中一定要低调,要谨言慎行,行中庸之道。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古往今来,但凡为人太过张扬,居功自傲者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中庸有中庸的好处,不要以为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相反,保持适当的低调更能避招风雨,更好地在风云变幻中生存下去。

三国时期曹操的著名谋士荀攸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操统一北方、建功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保持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他能甘于淡泊缄默。曹操有一段话形象而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总是表现得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

有一次,他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他为曹操“前后凡划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荀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并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避招风雨、精于应变的结果。

避招风雨的应变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其实,它并不是委曲求全、窝窝囊囊做人,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呈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所谓“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风头太盛难免遭人忌恨,因此,对于古代的一些谋士来说,运用避招风雨的策略,不仅可以保命安身,还可以求得一个好的终结。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千古良辅张良,在功成名就时,汉高祖让其择齐地3万户为封邑。那时,连年战争,人口锐减,粮食奇缺。齐地素以富饶著称,对于立国不久、困难重重的汉朝来说,齐地的3万户是个极为丰厚的食禄。然而,张良却婉言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张良置荣利而淡之,行“避招风雨”术,其明哲保身的用心可谓良苦。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之一。

麦克阿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岁进入西点军校,23岁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走出军校大门;50岁的时候,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二战”结束后任美国远东部队司令官;美国侵朝战争时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52年的军旅生涯在鼎盛期戛然而止。

这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我深表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所担任职责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予我的责任,我决定变更远东战区的指挥。因此,我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权,并任命马修·李奇微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杜鲁门总统做出的这一决定源于麦克阿瑟的长期桀骜不驯,且对任何关于国家甚至国际间的大事都敢“口吐狼言”,以致使高层的战略决择受到影响。

所以,即便你声名远播,即便你功勋卓著,即便你业绩骄人,即便你如日中天,你也不能目中无人、不可一世,而应谨言慎行、低调做人。盲目地自骄自负、不切实际地固执己见,很难不被人利用当枪使,并且注定要以惨败而告终,此乃世事之必然、人生之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