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人的一生就是在利用与被利用中度过的,没有豁达的心态,生活将是一片苦海。
豁达,对于任何人来说,都被赋予了一种完美的色彩,这不仅是一种健康的待人处世的方式,还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
在一个寺院里,一个小和尚看着院子里的枯草地对师父说:
“师父,现在都是三伏天了,这片草地却枯了一大片,我们快撒点草种吧!”
“等天凉了再说,”师父挥挥手,“播种要随时。”
到了仲秋时节的某一天,师父从集市买回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小和尚抓了一把草籽向草地撒去,由于秋季的风大,草籽边撒边随风飘到了其他地方。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一旁的师父说,“这叫随性。”
可是,刚刚撒完了种子,几只小鸟就飞了过来,叽叽喳喳地啄食着地上的草籽。
一看到这种情形,小和尚便急忙去驱赶,边赶边对着师父喊:“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父闭着眼睛不慌不忙地说:“没关系,这叫随遇。种子多,吃不完。”
到了半夜时分,乌云翻滚而来,随即大雨便从天而降,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小和尚起床去看撒下的草籽,发现大部分草籽都被雨水冲走了。小和尚感到十分伤心,他来到师父的禅房,对师父说:“师父!这下可真的要完了!好多草籽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父看了一眼小和尚,说:“这叫随缘。冲到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上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撒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看到到处都是小草,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这五随加总起来就是珍惜一切。这个“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忿、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又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这就是禅师的豁达。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无奈与苦涩,经历挫折与失意。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被别人利用时的挫折和失意自哀自怜,怨天尤人,只会使自己显得更加可怜、更加忧伤。倒不如一切随遇而安,换个角度去思考,把这种折磨看作是人生的另一种馈赠,当作对人的意志的考验。
对于一个豁达的人来说,在被人利用时,他们会本能地承认事实,迅速摆脱自我纠缠,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次被利用而一蹶不振。在他们的思维中一般都会存在一种趋利避害的思考模式。这种趋利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恰如一位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内容的人。”所以,对于每一个被利用的人来讲,满意与不满意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而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却相当大。
要“学会”豁达,不断和自己对话,学会接纳被利用的现实,身处这种逆境,就要多发掘事物积极的一面,否则“一夜白头”也于事无补。对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利用你的人也不容易,包容一切、多一点幽默、少一点抱怨、坦然面对现实,这样的心态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