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调节,才不觉得累
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活得太累,整天都面临来自事业与家庭的压力,搞得自己焦头烂额,手足无措。
让我们读一则故事:
有位学者向南隐禅师问禅学,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学者说:“师父,茶已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禅师说:“您就像这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若是不首先把您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您说禅,只有心虚才能容道。”
可见,你如果心中认为人们不可能征服烦恼,那么就听不进别人的箴言了。人一旦降临到这个世界,便随时有可能陷入动**不安的境遇之中,悲哀、愤怒、忧虑、愧疚和烦恼可能会不间断地困扰着每个人,给人们的精神套上沉重的枷锁。面对现实的挑战,你能抵御消极情绪的袭击吗?你能征服烦恼吗?你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你相信: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你的认知评价系统。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大小。刺激大,烦恼就多;刺激小,烦恼也会少。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中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你自己头脑的反应。例如,面对火车晚点这一不良刺激,有的人会大发雷霆,急得团团转,焦躁上火;有的人到服务部买点东西吃,坦然等待;有的人坐在候车室给朋友发微信,充分利用时间。很明显,这三种不同的反应绝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对同一刺激的不同态度决定的。火车晚点绝不会因为你大发雷霆而改变。可见,环境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决定我们情绪的是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的选择。也就是说,事件本身没有压力,它们是否使我们感到紧张、有压力,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思考方式看待它们。玩玩滑道车,对一些人来说,是痛苦,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快乐的刺激。如果你选择常常想悲伤的事,浑身会充满凄凉的感觉;如果你经常考虑恐惧的事,你会感到毛骨悚然,浑身冒冷汗;如果你选择生病的事情来思考,自然会愁容满面;如果你选择令人喜悦的事情来思考,定是眉飞色舞;如果你毫无信心,失败会接踵而来……总之,我们必须运用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你每天、每个小时都可作出自由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能顶得住灾难和烦恼。
面对烦恼,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就会对人造成身体伤害。运用下面的方法也可以帮助自己减少心理烦恼,走向健康生活。
一是运用豁达法。这是指一个人应有宽阔的心胸,豁达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平时做到性格开朗、合群、坦诚、少私心、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这样就很少有愁闷烦恼了。
二是使用松弛法。这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迅速离开现场,深呼吸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放松,以意导气。逐渐入境,使全身放松,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三是学会节怒法。这是一种自我节制怒气的方法。主要靠高度的理智来克制怒气的暴发,可在心中默默背诵名言。
四是懂得平心法。这是保持心情平静的一种方法。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如果你与世无争,不为名利、金钱、权势、色情所困扰,不贪不沾,看轻身外之物,同时又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可使自己常常处于恬淡、怡悦的宁静心境之中。
五是运用自悦法。这是一种自寻愉悦、自找乐趣的方法。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多与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培养生活的乐趣。做到劳逸结合,在工作学习之余,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赏乡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美景。
六是保持心闲法。通过闲心、闲意、闲情等意境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不要活得太累,人生无非就是潇洒走一回。心情豁达,遇事想得开,何来烦恼?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能顶得住灾难和烦恼,主要看你如何去调节。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时时保持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