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48一味地固执,会失去宝贵的东西哲学48(1 / 1)

一味地固执,会失去宝贵的东西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永不言败”的人,他们悲情、坚定。即使自己原本的选择已“病入膏肓”,却依旧不放弃。的确,在这种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的力量。可是,生活不是电影,一味且盲目地坚持,不仅对成功没有帮助,反而会让整个人的心态出现失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这里所谓的“失衡”,即为固执——这种不健康心态的出现,就会导致祸患的到来。

小丽和小霞从小就是好朋友。不过小丽长得漂亮,加上毕业于名牌大学,这让小霞有些眼红。私底下,小霞总会这么想:“哼,等着吧,早晚有一天我会比你强!”

几年后,小丽和小霞到了结婚的年纪。小丽的丈夫是一个私企老板,家资非常丰厚,因此婚礼非常奢华,一时间被很多人羡慕。看到这里,小霞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对未婚夫说:“我也要和小丽一样,也要办那样的婚礼!她老公买了个别墅,我不要求让你买别墅了,你最起码也要买套200平方米的大房子!”

小霞的话让未婚夫吓了一大跳,他哭笑不得地说:“老婆大人,你和人家小丽争这个干什么?他老公是富翁,我只是个普通公务员,我们怎么可能达到那样的规模?”

可是,未婚夫的解释并没有令小霞释怀,她不依不饶,非要和小丽一较高低。不得已,未婚夫也尽量满足她的这种“争胜欲望”,今天给她买一条2000元的项链,明天给她买一台6000元的彩电……就这样,未婚夫的经济收入渐渐捉襟见肘,可是小霞依旧没有放弃,非要一切都和小丽不相上下。

终于,在一次对一个价值不菲的冰箱进行争论时,未婚夫忍无可忍,主动解除了婚约。这下,小霞傻眼了。可是不管她如何解释,未婚夫也没有回头,毅然离开了她,看着曾经甜蜜的照片,小霞流着泪痛苦地说:“都是我的错,让我的未婚夫离我而去,让我丢失了所有的幸福!”

坚持没错,但是真正的“坚持”应该是这个样子: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实践自己的目标,或者说实践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实在不行,一定要果断地放弃无意义的固执,因为那是恶性竞争的先兆,所以说,恰当的放弃是一种淡定的大智慧。哲学49人生无常,放下争斗哲学49

人生无常,放下争斗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对酒》: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触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就像火石撞击所发出的火光那样短暂,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人生贫富无常,机关算尽到头来也是枉费心机,所以人应该明智点儿,放下争斗,笑口常开,别把时间都花在争名夺利上,这样才能尽享美好人生。

为什么要把生活比作局促在小小的蜗牛触角上呢?这源自《庄子》中的一篇寓言:

战国时期,魏惠王因为齐威王违背了盟约,想发兵攻打齐国。身为国相的惠施为了劝导魏王息兵,请贤士戴晋人规劝魏王。见到魏王,戴晋人问道:“大王您可知道蜗牛吗?”魏王说:“当然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我就给大王讲一个蜗牛的故事吧。蜗牛长着两只触角。左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触氏;右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蛮氏。触氏和蛮氏为了争夺领地,动不动就交兵开战,伏尸数万……”戴晋人还没说完,魏王就不以为然地笑道:“你讲的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戴晋人说:“这并非虚假之言,我们姑且来论证一下,以君王看来,四方上下有穷尽吗?”魏王说:“没有穷尽。”戴晋人又问:“人的心巡游过无穷无尽的宇宙之后,又返回到人世,可不可以说人世渺小到了似有似无?”魏王说:“对。”戴晋人又问:“人世既然都可以渺小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而魏国只是人世间一个很小的地方,国都又是魏国之中很小的一块地方,大王又是国都中很小的一个形体,那么,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而言,跟蜗牛右角上蛮氏国的国王又有什么分别呢?”魏王说:“没有什么分别。”最终,魏王体悟到了人世和国土的渺小,感受到了征战和扩疆的无聊——即使能够胜利,所得不过蜗牛一角之地,实在没有意义。

这个寓言对古人来说,有点玄之又玄,但现代人就比较容易理解:宇航员在外太空看我们的地球,也不过一个乒乓球大小。如果再远一点儿,根本就看不见了,还不如蜗牛角。但我们知道这个“乒乓球”实际上大得很,很多旅游者都有一个梦想:游遍全球。实际上是没有人能游遍全球的,他们充其量只能去些比较大的城市和风景名胜。真要让一个人游遍世界,其最终的归宿只能是累死。那么在宇宙中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呢?其实,即使和太阳系中的木星相比,地球也显得太小了。木星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10倍,而太阳的半径至少是地球的100倍,质量则达到了33万倍!我们又知道,在茫茫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单是在银河系中,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有的恒星甚至达到太阳的1000万倍!据此类推,银河系之外呢?之外的之外呢?总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人类太渺小了。遇到烦心之事,尤其是那些求之不得必欲争之而后快的事情,想想地球,想想木星,想想太阳,想想宇宙,一切就都豁然开朗了。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争得再多,也不能带走分毫。人一百多斤的躯体,也享用不了太多的东西。很多时候,人们争抢、不爽、大打出手,为的根本不是那点东西,而是看不透。

有这么一家子:家里兄弟三人,这些年由于占地分房问题起了纠纷。一开始,大家还能心平气和地协商,哪怕是做做样子,到后来,越来越话不投机,样子也懒得做了,不仅吵得天翻地覆,连称谓都从以前的“兄弟、哥哥”变成了“那个人”。当时他们的老父亲还在,老人家每天拖着病重的身子去老大家说、老二家劝,但大家都争红了眼,不仅听不进金玉良言,还纷纷埋怨父亲偏心、处事不公等。不争祖屋,他们三家都能活得下去,大家无非是争一口气,谁也不肯先让一步,弄得亲兄弟跟仇人似的……老人家伤透了心,最终含恨而终。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做人要有点儿气度,让人一步天地宽,自己也有了回旋余地。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出了个名叫张英的宰相。有一年,张家因为盖房子与邻居闹起了纠纷,两家都认为对方占了自己一墙之地,互不相让。张英的母亲便写了一封家书,让儿子出面干涉,压一压邻居的气焰。但张英看完信后却回信道:“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看完信,立即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邻居深受感动,也将墙退回三尺,中间就形成了六尺的巷道,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至今传为美谈。

事实上,很多人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正是因为气度大、眼光远、懂得让、不屑争,张英等人才能位居宰相,经国治民。那些整天在蜗牛角上打来斗去的人,不仅活得闹心,也有不了大出息。哲学50受点委屈,没什么不好哲学50

受点委屈,没什么不好

世界上许多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犹太籍、日籍的企业家、金融巨头亦将“忍”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均在家中、办公室里悬挂巨大的忍字条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忍学是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的必修之课。

为什么如此提倡“忍”呢?因为,生活中如果我们只做高兴、喜欢的事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些令人不快的、讨厌的、内心所反对的而又不得不去做的事,却是需要勇气和耐性的。

梁文是负责一个项目的组长。他的助手阿强似乎对他颇有意见,但是对于问题的起因,梁文并不是很清楚。阿强的职责是帮助梁文协调会议和培训安排。可是梁文要阿强准备好发言材料时,阿强的态度却不大好。

在开会的时候,阿强也不配合,总是暗指梁文的工作能力不强。当梁文问他一个教据时,他说:“我已经给你提过几次了,难道你都不记得了吗?”这样的情形出现几次后,他俩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小组里另一位同事因病不能上班,他的工作必须由梁文分给别的同事。生病的那个人平时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是由阿强安排的,梁文希望阿强告诉他一下,可阿强却没好气地说:“哦,难道你没有参加会议吗?”

事到如今,两人的矛盾已经十分公开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相处都有麻烦。梁文和阿强还要继续合作下去,可是要解决矛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接找他?阿强好似已对梁文有了戒心,效果一定不会很好。或者继续装聋作哑,希望事态能够好转,还是私下里和阿强对着干,还用一些机会给他穿小鞋。

这几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毕竟面对的是隐蔽、间接的行为,就像是正在播放的收音机里发出的静电噪声一样。随着音量的增大,它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噪声就会越来越大。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种关系进一步恶化,危害将波及所有的同事。

梁文选择了一种解决方法,那就是先装作没事的样子,但是私下里找另一位同事帮忙。李刚和他俩的关系都不错,由他出面是比较合适的,起码阿强不会对李刚产生抵触情绪。经过侧面了解,原来梁文经常在阿强面前发一些无心的评论,有时不小心就伤了阿强,可阿强又是个敏感的人,虽然他不明说,但心里一直是有疙瘩的。好在李刚找了这样的中间人,之后梁文对症下药,改善了与阿强的关系。要是当时他直接和阿强吵起来的话,估计对谁都不好,现在有了中间人协调,总算处理得不错,阿强也不再对梁文生气,毕竟还是要工作。

当工作场所出现类似不和谐的音符时,最好在事态恶化之前予以化解。同时考虑一下,如果亲力亲为效果不好的话,能让外人帮忙也不错。千万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感受,有些时候受点委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同事相处的时间是很长的,为了有个好的工作环境,做点儿牺牲也是可以容忍的。哲学51吃亏是福哲学51

吃亏是福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面对自己可能损失的利益。如果我们懂得“吃亏”的处世之道,就不会因为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常生烦恼。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和利益,这种放弃、给予、“吃小亏”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

琳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出版社做编辑。刚进单位时,因为是新人,所以经常受别人的指派。有时候会被派到发行部帮忙,有时候又会被派到业务部帮忙,琳刚开始心里也很委屈,认为自己是一个编辑,为何天天像个苦力一样干这种粗活儿,但是她又无可奈何。

她在发行部帮忙包书、送书;到业务部,又参与各种直销工作,甚至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等本不属于她分内的工作,都有人让她去做。后来,渐渐地,琳摸清了出版社的整个业务流程,各种工作都得心应手。

两年过后,她凭借自己各方面的实力,成为出版公司的业务精英,薪水也上升了好几倍,没想到过去吃的“亏”竟让自己受益颇多。

这位编辑表面上看似吃了“亏”,实则是占到了大便宜。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因为吃亏而心生怨恨或烦恼时,一定要及时改变想法,将吃亏当作一种机会,将它看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最终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时候家长就告诉我们不要占别人的便宜,但也不要吃亏,否则会被别人看成“傻子”。其实,长大后才明白,事实并非如此,吃亏反而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从客观的角度说,一个人只要愿意吃“小亏”,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成“正果”。那种事事要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只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也很难有大便宜到手。这也是被许多历史经验和先人后事所证明了的。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时任当时的太学博士。他为人极为忠厚老实,遇事也很懂得谦让。他每天都乐呵呵的,官吏都愿意与其接近。

有一次,皇上将一群外番进贡的活羊赐给了在朝的官吏,要他们每人领一只回家。

在分配活羊时,负责分配的官吏犯了愁:这群羊大小不等、肥瘦不均,如何分才能让群臣没有异议呢?

皇上让大臣们献计献策,这些羊到底如何分才算合理。

有的大臣说:“可以将羊全部都杀掉,然后肥瘦搭配,人均一份。”也有人说:“干脆大家抓阄,抓到哪只是哪只,全凭个人运气。”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之时,甄宇站了出来,说:“分只羊不是极简单的事情吗,依我看,大家随便牵一只不就可以了吗?”说着,自己便从中牵走了最瘦小的一只。

看到甄宇这样做,其他人也不太好意思牵最肥壮的,于是,大家都挑最小的羊开始牵。很快,羊被分完了,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

皇上看到甄宇如此大度,就当即赐予他“瘦羊博士”的美誉。不久后,在群臣的共同推举下,甄宇又做了大学博士院的最高官员。

从表面来看,甄宇牵走了那只瘦小的羊是吃了亏,但是,他得到了皇上的器重和群臣的拥戴,实则是占到了大便宜,正所谓“吃亏是福”。一些聪明的人遇到事情是不会去斤斤计较的,而是能够成功地运用吃亏的智慧得到更多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