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就是有意识地使用同一个词或同一句话,在同一个言语环境中兼有两重意思:表面上是说这件事,实际上是指另一件事。一语双关,能使话语含蓄、幽默,饶有风趣,还能加深语意,引人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们从下面这一组故事中,体会一下双关语运用的技巧。
有个人十分贪杯,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朋友们都很痛心,一再劝他不要滥饮,无奈他就是听不进去。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设一条妙计,吓唬他一下。
一天,当他大醉大吐之后,朋友们弄来一块猪肝,沾些污物,给他看过后,说:“人有五脏才能活命,现在你喝酒无度,吐出一脏,只有四脏了,生命已经十分危险,今后不要再喝了。”
哪知这人醉了心不糊涂,他故意撒酒疯:“唐三藏都能上西天取经,何况我还有四脏呢?”
酒鬼运用谐音,把“藏”与“脏”牵扯到一起,令朋友们无可奈何,也显示了这个酒鬼的机智。
有个女婿,能言善辩。一次,他同媳妇一起到老丈人家去串门。丈人是个吝啬鬼,在午餐席上,只摆盘生柿子和几样蔬菜。
女婿伸手拿过生柿子,连皮一块吃。媳妇在屋里看见了,连连说: “苦!”女婿一边吃,一边回答说:“苦倒不苦,只有些涩。”
苦涩的“涩”与吝啬的“啬”同音,女婿借此讥讽老丈人的吝啬。
他吃柿子连皮一块吞,引他媳妇发问,以讥讽他的丈人。纪晓岚与和珅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同饮,和珅指着一条狗问:“是狼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珅是在转弯抹角地骂自己“侍郎是狗”,他决定给予还击。纪晓岚泰然自若地回答道:“上竖是狗,垂尾是狼。”
这“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珅用谐音攻击纪晓岚,自以为稳操胜券,聪明卓绝;没想到纪晓岚用同样的技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珅没有占到丝毫便宜。三个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里只剩下一个空位子。三个人各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商定:谁吹的牛大,谁就坐这个位子。
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瞎子,他抢先说:“我目中无人,该我坐这个位置。”
另一个是矮子,他说:“且慢,我不比常(长)人,应该由我来坐。”第三个人是驼背,他不慌不忙地说:“你们都别争了,其实,你们都是直(侄)背(辈)的,这个位子,理所当然应由我来坐。”三个人,皆用谐音技巧,真是各有千秋,难分上下。
说话时运用双关,能使用的每一个词或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有时这种含义却并不表现在这个词或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上,而隐含在这个词或这句话的背后。而说话的人要表达的意思则恰好隐含在这个词或句子背后。并且在特殊情况下,不愿明言指责,运用谐音法也能达到委婉批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