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这种修辞方法用途十分广泛,是指在语言交际中引用名言警句、俗语、典故等,来证明事物、阐述道理。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语言表达言之有据、生动形象。
引用可以接通古今中外的多种语言、多种智慧的精华,显示说话者知识的渊博。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多么强,毕竟是有限的,引用就在于借助多种多样的表达能力,产生以少胜多、言简意赅、韵味无穷、寓意深刻的表达效果。
引用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暗引、正引、反引和撷引。
1.暗引
暗引即暗示、引用。“鲁迅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做人处事的座右铭。”在这句话中,引用鲁迅的两句诗作为激励、警戒自己的格言,简洁凝练,令人回味。
2.正引
正引即用其原意原句。如教师节的晚会上,一名女学生在回答教育的作用时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列宁语)一个受了不良教育的孩童,等于走失了方向。(肯尼迪语)知识才是引导人走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语)所以,教育是廉价的国防。(亚里士多德语)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是甜的。(约翰逊语)教育的根就是我的根。”这一段话引用了列宁、肯尼迪、李大钊、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名言、警句,揭示了教育为本的深刻内涵,生动深刻,效果突出。
3.反引
反引即反其意而用之。
4.撷引
撷引是撷取原句中,部分的词语而用之。
运用引用技巧时,要力求精当,多少适宜;所引用的内容必须对阐述问题确有价值,其内容既具有权威性、说服力,又不是老生常谈。运用引用要注意两点:一是保持引文的完整性,切忌断章取义;二是将引文与所要表达的意思融为一体,成为论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硬凑生拼,甚至“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