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博弈场,各种动物想要生存,都必须与天敌们进行博弈。对弱势的动物群体来说,面对强大凶猛的天敌时,硬碰硬是绝对不可行的,但这不代表处于弱势地位就一定会输,它们都有能让自己绝处逢生的策略。
负鼠在动物世界里的名声并不好,别人总称它为“骗子”,因为负鼠会“装死术”,它用这个办法“骗”过许多动物。一天,负鼠遭到了狮子的追击。眼看狮子就要抓住负鼠,可这时候出现了意外,负鼠突然间倒在地上,脸色变淡,嘴巴张开,并伸出舌头;再看它的两只眼睛,紧紧地闭着,长尾巴一直卷在上下颌之间,肚皮鼓得很高,呼吸和心跳也终止了。负鼠的身体不停地剧烈抖动,表情看上去非常痛苦。
狮子虽然凶猛,可眼前的景象还是把它吓傻了。狮子不知道负鼠为何会突然间“死亡”,它通常不敢贸然接近刚刚死去的猎物,总担心有埋伏。负鼠的“死”很突然,它更是心生疑惑。狮子看着负鼠,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了。
“装死”的负鼠看到狮子久久未曾离去,便使出了第二招。负鼠从肛门旁边的臭腺中排出了一种恶臭的黄色**。狮子很快就闻到了这种反胃的气味,它用前爪动了动负鼠的身体,负鼠纹丝不动。它确定,负鼠是真的“死”了,而且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了。狮子喜欢吃新鲜的肉,眼前的负鼠臭烘烘的,它觉得而扫兴,便丧气地走了。
过了几分钟,负鼠确定狮子已经走远,它便恢复正常。负鼠躺在地上巡察四周,见没什么危险,便立即爬了起来。好不容易拣回一条命,它赶紧逃走了。
或许有人觉得,用装死的手段获得逃生是一种懦弱之举,然而,当你真的面临“死亡”的时候,如果不能够领悟“装死”是一种武器的话,那才是真正的愚昧。在生命与“骗子”的称号之间,相信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会选择后者,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人的才智。王羲之的伯父王敦是当时的东晋大将军,他非常喜欢自己这个聪明机灵的侄子,经常让他睡在自己的军帐里。
有一次,王敦与几个侄子喝酒,王羲之毕竟是小孩子,不多时就喝醉了。王敦将他留在军帐中休息,并让他睡到自己的**。没过多久,就听到有侍从报“钱大人到”,王敦连忙将钱凤请进了自己的军帐。钱凤也是东晋的大将军,与王敦关系甚好。两人寒暄一番过后,便遣散了所有的侍从,开始低声密语。两人交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中声音就大了起来。这时候,王敦完全忘记了在军帐之中睡觉的侄子王羲之。
王羲之睡得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在交谈。出于孩子的好奇心理,王羲之对外面的谈话颇有兴趣,于是侧耳细听。可当他听到伯父与钱凤的谈话内容后,大吃一惊。原来,伯父他们在密谋叛乱的事情。王羲之年龄虽小,但他也知道:如果叛乱的事情让不相干的人知道了,定是死路一条。王羲之担心自己偷听的事情被发现,性命不保,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脱身的妙计。他故意大吐一通,让衣服和被褥上沾满令人恶心的呕吐物,还故意在自己的脸上涂满了酒食,然后故作睡得很香的样子。
突然,在外面密谋的王敦想到了睡在军帐中的王羲之,他大惊失色地对钱凤说:“不好!侄儿还在军帐里睡觉,我们刚刚说的话,若被他听到怎么办?”钱凤听后,两眼射出凶光,他对王敦说:“无毒不丈夫!想要成大事,就要敢作敢为。”钱凤示意王敦杀掉王羲之。虽然王敦心有不舍,但想到自己心中的大业,便横下了心。
王敦和钱凤一同来到床前,王敦左手撩起了帐帏,只见王羲之满脸都是呕吐物,睡得很香,而且还打着鼾。王敦放心地对钱凤说:“看来这孩子酒醉得厉害,一直都没有醒来。”就这样,王羲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想在强弱的博弈中胜出,最怕的就是用鸡蛋碰石头,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变不利为有利,这才是生活中的辩证智慧。世事都不是绝对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并非唯一真理,在合理范围内采取合理的对策,弱者一样可以凭技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