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即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想要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就得把最短的那块木板替换成更长一些的木板。
木桶理论告诉企业或团队,决定自身发展上限和竞争力的不是那些所谓的优势项目,而是那些最薄弱的点。倘若把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强势的点上,而忽略了对弱点进行补救,那么整体的竞争力也很难得到提升。所以,为了在博弈中不给对方留下把柄,人们往往会选择弥补弱点,确保获得更大的优势。
这样做真的是最合理的选择吗?未必。想象一下:如果木桶不是放在平地上,而是放在一个斜坡上,那么决定盛水量的就不再是那块短板,而是最长的那块木板了。所以说,木桶理论只适用于常规环境下的博弈,有完善的游戏规则,博弈者能够在成熟正规的市场竞争中把握自身的优劣势;而在不规则、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完善的游戏法则来支撑和管理,博弈者就需要发挥主动性,利用一些规则来发挥自己的优势,或是利用优势来弥补不足,继而创造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的环境。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自身的弱点非常明显,那就无法在常规的竞争中获胜。毕竟,要弥补弱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要更快地摆脱困境,就得学会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斜坡,确保自己与竞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建立在一个不规则的体系中,继而掌握主动权。简单概括就是,与其苦苦地与短板死磕,不如多关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成为领域内的博弈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