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第一次装修时没什么经验,基本上全权交给室内设计师完成,后来的窗帘、灯饰等饰物,也都是让设计师代办的。等账单出来,他才感到一阵心疼,比预想的多了不少。
装修好新家后,不少朋友都到家里给R祝贺乔迁之喜。问及窗帘和灯饰等的价格,R如实相告,其中一位朋友说:“什么?也太贵了吧!我感觉你被坑了。”其实,朋友说的是实话,但R听了还是觉得很不舒服,毕竟谁也不愿意听人质疑自己的判断力。出于本能,R开始辩解,说贵的东西有贵的价值,不可能用低价买到质量好又有品位的东西。
另一位朋友也谈及了同样的话题,但他并没有那么直接,而是先赞美那些窗帘和灯饰好看,说希望自己将来装修房子时也能购置这么精美的东西。R听后,反应完全不一样了,他坦言相告:“这东西价格太高了,我现在也有点儿后悔订了这些。”
当一个人犯错的时候,他可能会在内心承认,如果别人处理得当,且态度和善,他也可能会向别人承认,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是,如果别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强硬地塞进某一个人的嘴里,他势必不会接受,甚至还可能被激怒。
正因为此,英国19世纪的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才会告诫他的儿子:“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聪明是一件好事,但处处显露自己的聪明,非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就是愚蠢了。
在商务合作方面也是如此,但凡有点身份和地位的生意人,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希望他人能够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与智慧。那么,如何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比较“笨拙”的人交往,反衬自己的聪明。
这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博弈的智慧。当你让对方表现得比自己聪明时,他会获得一种自尊感;当你的表现超越对方时,他们则会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不愿意继续谈下去。所以,要学会处处维护对方的自尊,把优越感让给对方,即便他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且你知道是错的,也要这么说:“噢,是这样啊!我倒是有另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经常会弄错,如果我错了,您可以指正。”……诸如此类的表达,绝不会给你惹上麻烦。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句话用在博弈中也是合适的,客户需要被重视,合作伙伴需要被赞赏,上司也需要有威信,所以与人相处时要适当收敛自己的锋芒。在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时,一定要谦虚,千万不可流露出高人一等的感觉,毕竟很多话题是没有是非标准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求同存异,才能发展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