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缺憾,我们才有追求完美的理想和热情,也只有接受人生的缺憾性,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追求完美人生。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然而,人也是世界上最贪婪的动物。人的一生,总是欲壑难填。每当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事实背离的时候,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就会使我们产生缺憾的痛苦。
人生如远行,走哪一条路都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不同的人生道路留下不同的缺憾,诸葛亮有诸葛亮的缺憾,贾宝玉有贾宝玉的缺憾。犹如夜幕里蕴藏着光明,缺憾之中不仅埋藏着逝去的青春和曾经的梦想,缺憾的背后还隐伏着许多生命的契机。
缺憾人生,使人类有了理想。理想,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或者就它的不能实现性而言才是理想。人生有缺憾,我们才有追求完美的理想和热情,也只有接受人生的缺憾性,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追求完美人生。
人的弱点总是与优点相伴而生,雷厉风行的男人可能粗率,文静的女孩可能不善于交际,体贴的男人可能太过细腻,有主见的女人可能固执。正如苏东坡希望“鲈鱼无骨海棠香”的那种完美,而在现实中恰恰是:鲈鱼鲜美却多骨,海棠娇媚但无香。
面对人生缺憾,清代诗人李密庵主张所谓的“半”人生哲学,日本有一派禅宗书道在挥毫泼墨时总留下几处败笔,都是意在暗示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完美。更有日本东照宫的设计者因为自觉太完美,恐怕会遭天谴,故意把其中一支梁柱的雕花颠倒。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完美状态也是可怕的。这世界上的事物不仅相辅相成,也相反相成。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故智者“求缺”。
人生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学会放弃。为了那些不能放弃的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放弃那些生命之外可以放弃的东西。
人生就是一种缺陷,你无法得到绝对的完美。然而,谁又能说人生没有完美呢?我们所拥有的是另一种完美,即从缺憾中领略的完美。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完美的本身就意味着缺憾。
美,是一种距离;美,多存在于缺憾之中。前人将“酒饮微醉,花看半开”视为佳境是有道理的,酩酊大醉,便会失去饮酒乐趣;而花开姹紫嫣红,则是凋萎的前兆。
其实,完美总包含某种不安,少许使我们振奋的缺憾。没有缺憾,生活就会变得单调乏味。亚历山大大帝因为没有可征服的土地而痛哭,喜欢玩牌者若是只赢不输就会失去打牌兴趣。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去寻找。
最辉煌的人生,也有阴影陪衬。我们的人生剧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当你感到了缺憾,你就体验到了人生五味,你便拥有了完整人生——从缺憾中领略完美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憾。只有缺憾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法国诗人博纳富瓦说得好:“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
我们只有在鲜花凋谢的缺憾里,才会更加珍视花朵盛开时的温馨美丽;只有在人生苦短的愁绪中,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真情;也只有在泥泞的人生路上,才能留下我们生命的坎坷足迹。
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灯火,我们必须走进最深的黑暗。
我们悲观于生命的最终结局,却乐观于活着的每一天。
人类,永远在缺憾人生里追求着完美。正如有位诗人说得好: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我们可以渴望完美,但也不要拒绝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