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十月四五两日钞)
《通三世论》鸠摩罗什著。勖示因果
《实相论》二卷鸠摩罗什著
《维摩经注》鸠摩罗什著
《人物始义论》晋法畅著。晋成帝时人
《传译经录》晋支敏度著。同上
《格义》晋竺法雅、康法朗等著。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
《庄子逍遥篇注》晋支遁著
《安般、四禅诸经注》支遁
《即色游玄论》支遁
《圣不辩知论》支遁
《道行旨归》支遁
《学道诫》支遁
《法华义疏》四卷晋法崇著
《毗昙旨归》晋竺僧度著
《胜矍经注》晋竺慧超著
《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注》二十二卷晋道安著
《经录》道安著
《僧尼轨范》道安著
《放光经义疏》晋法汰著。道安学侣。传言讲《放光》,又言所著《义疏》未知是一否
《与郗超与论本无义》法汰。有沙门道恒执心无义,汰遣弟子昙壹难之
《神无形论》晋僧敷著。道安学侣。时异学之徒咸谓心神有形,但妙于万物。敷著此论,有形便有数,有数则有尽,神既无尽,故知无形矣。时状辩之徒纷纭交诤,既理有所归,惬然信服
《放光经义疏》僧敷
《道行经义疏》僧敷
《十住注解》晋僧卫著。道安后辈
《立本论》九篇晋昙徽著。道安弟子
《六识旨归》十二首同上
《法性论》晋慧远著。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此论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罗什见而叹曰:边国人未有经,便暗与理合
《大智度论抄》二十卷同上。远以《大论》文句繁广,初学难寻,抄其要文如此
《沙门大敬王者论》五篇同上。今存
集十卷同上。论序铭赞诗书等五十余篇
《维摩经注》晋昙诜著。慧远弟子
《法华经义疏》晋道融著。罗什弟子
《大品般若义疏》同上
《金光明经义疏》同上
《十地经义疏》同上
《维摩经义疏》同上
《法华义疏》晋昙影著。罗什弟子
《中论注》同上
《诸经论序》晋僧叡著。罗什弟子。今存者多,《大智论》、《十二门论》、《中论》等序,并注大小品、《法华》、《维摩》、《思益》、《自在王》、《禅经》等序
《释驳论》晋道恒著。罗什弟子
《百行箴》同上
《舍利弗毗昙序》晋道标著。罗什弟子
《般若无知论》晋僧肇著。罗什弟子。今存。罗什书《大品般若》,后肇著此论,二千余言呈什,什称善
《不真空论》同上。今存
《物不迁论》同上。今存
《维摩经注》同上
《诸经论序》同上
《涅槃无名论》同上。今存。什公亡后作十演九折,凡数千言,博采众经,托证成喻
《二谛论》晋道生著。罗什弟子
《佛性当有论》同上
《法身无色论》同上
《佛无净土论》同上
《应有缘论》同上
《维摩经注》同上。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玩味,生更深旨,显畅新典
《涅槃记》晋宝林著。道生弟子
《异宗论注》同上
《檄魔文》同上
《金刚后心论》晋法宝著。宝林弟子。祖述生公
《十四音训叙》宋慧叡著。罗什弟子。条例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据
《无生灭论》宋慧严著。罗什弟子
《老子略注》同上
《辩宗论》宋慧观著。慧远弟子。论顿悟、渐悟义
《十喻序赞》同上
《胜鬘经注》宋僧馥
《白黑论》宋慧琳著。乖于佛理。何承天著《达性论》应之,并拘滞一方,诋诃释教。颜延之及宗炳《难》、《驳》二论,各万余言
《维摩经注》宋慧静著
《思益经注》同上
《涅槃略记》同上
《大品旨归》同上
《达命论》同上
《实相论》宋昙无成著。罗什弟子
《明渐论》同上
《神不灭论》宋僧含著。任函著《无三世论》,含作论抗之
《圣智圆鉴论》同上
《法身论》同上
《业报论》同上
《法华宗论》同上
《释异十论》宋道含著
《集六卷》宋昙谛
《成实论疏》宋僧导著。罗什弟子
《三论义疏》同上
《空有二谛论》同上
《集十卷》宋慧静著
《显验论》宋涉愍著。明因果
《大道经注》同上
《法性论》宋僧宗著
《觉性论》同上
《要义百科》一卷宋梵敏著
《七宗论》宋昙济著
《经目》宋昙宗著
《数林》同上
《玄通论》宋慧亮著
《法华义疏》同上
《维摩义疏》同上
《泥洹义疏》同上
《毗昙玄论》同上
《法华义疏》宋法瑶著
《涅槃义疏》同上
《大品般若义疏》同上
《胜鬘义疏》同上
《胜鬘注五卷》宋道猷著。道生弟子。文烦不行,后有道慈者,删为二卷,行世
《大品般若疏》宋慧通著
《胜鬘义疏》同上
《杂心毗昙义疏》同上
《驳夷夏论》同上
《显证论》同上
《法性论同上》
《爻象记》同上
《成实论大义疏》八卷魏昙度著。盛传北土
《生死本无源论》齐道盛著
《文殊问菩提经注》齐法解著
《首楞严经注》同上
《二谛论》齐智林著。申明二谛义有三宗不同,有《致周颙书》论此
《毗昙杂心记》同上
《十二门论注》同上
《中论注》同上
《胜鬘经注》齐法瑗著
《微密持经注》同上
《七玄论》齐僧拔著
《法华义疏》三卷齐慧基著。《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并略申方便旨趣,令通空有二言
《遗教经注》同上
《净名义疏》齐法安著
《十地义疏》同上
《僧传》五卷同上
《法事赞》梁智顺著
《受戒记》同上
《弘法记》同上
《涅槃义疏》梁宝亮著。天监八年奉敕撰,凡十余万言,梁武帝亲作序文,见本传
《毗昙大义疏》梁慧集著。集遍历众师,融冶异说,三藏、方等并皆综达,广访《大毗婆沙》及《杂心》、《犍度》等,以相雠校,故于《毗昙》一部,擅步当时,硕难坚疑,并为披释。著《大义疏》十余万言,盛行于世
《十诵义疏》八卷宋慧猷著。卑摩罗叉弟子。律部第一部著作也
《诫众论》宋僧璩著
《胜鬘文旨》同上
《僧尼要事》两卷同上
《决正四部毗尼论》宋道俨著。精研四部,融会众家,又以律部东传,梵汉异音,文颇左右,恐后人咨访无所,乃会其旨归。本传
《律例》七卷齐超度著。度著十诵及四分
《十诵戒本及羯磨》齐法颖著
《十诵义记》八卷齐智称著
《出三藏记集》□卷梁僧祐著。今存
《法苑集》同上
《世界记》同上。今存。在《出三藏记集》中
《释迦谱》□卷同上
《弘明集》□卷同上。今存
——以上据梁慧皎《高僧传》
《内典博要》三十卷梁虞孝敬著。附见僧伽婆罗传
《集录》梁宝唱天监四年奉敕撰集。鬼神礼忏等事近百卷
《众经要抄》八十卷梁僧祐、宝唱等天监七年奉敕撰
《众经义林》八十卷梁智藏、宝唱等奉敕撰
《大般涅槃经注》七十二卷梁僧朗、宝唱等奉敕撰
《法宝联璧》二百余卷梁简文帝撰。别令宝唱缀比区别其类
《续法轮论》七十余卷梁宝唱奉敕撰。自大教东流,道门俗士有叙佛理、著作宏义,并通鸠聚
《法集》一百三十卷梁宝唱撰
《华林佛殿经目》四卷梁宝唱奉敕撰。初梁武帝于十四年敕僧绍撰,未惬旨,乃敕唱重撰
《经律异相》五十五卷梁宝唱奉敕撰。今存
《饭僧圣法》五卷梁宝唱奉敕撰
《大品般若经注》五十卷梁武帝撰
《名僧传》三十一卷梁宝唱撰。天监九年至十三年,有序,见本传
《众经录》魏李廓撰。见《菩提流支传》。据传似是专叙菩提流支所译
《洛阳伽蓝记》五卷魏扬衒之撰见《菩提流支传》,今存
《菩萨藏众经要》西魏昙显等奉敕撰
《释律二十二大义并疏》五卷陈法泰撰。真谛弟子
《真谛翻译历》陈智敷撰。始末指订,并卷部时节、人世详备
《那连提黎耶合本传》隋彦琮撰。见耶舍传,记耶舍四十余年所游五十余国
《大隋西国传》十篇隋彦琮撰。以下六种并见达摩笈多传。本传一、方物二、时候三、居处四、国政五、学教六、礼仪七、饮食八、服章九、宝货十。盖述达摩笈多所历所说
《旌异传》二十卷隋侯白奉敕撰。多叙感应即事
《通命论》二卷隋徐同卿撰。引经史正文,会通运命,归于因果,意在显发儒宗,助宣佛教
《内外旁通比较数法》一卷隋翻经学士刘冯撰。论筹算有序众经法式十卷隋彦琮等开皇十五年奉敕撰
《三宝录》十五卷隋费长房撰。今存。瓦玉杂糅,真伪难分。得在通行,阙于甄异
《辩教论》隋彦琮撰。明道教妖妄者有二十五条
《众经目录》□卷隋彦琮仁寿二年奉敕撰
《沙门名义论别集》五卷隋彦琮撰
《上林园梵文经目录》五卷隋彦琮奉敕撰。分为经、律、论、赞、方、字、杂书七例
《天竺记》隋彦琮、裴矩奉敕撰
《辩正论》隋彦琮撰。今存。论翻译法式,文见本传,主张教授梵文
《彦琮行记》隋行矩撰。彦琮兄子
《集八卷》唐慧颐撰
《杂心玄义》三十卷唐慧净撰
《俱舍文疏》三十余卷同上。遂使经部妙义,接纽明时
《金刚般若注》同上。有褚亮序,见本传
《大庄严论文疏》三十卷同上。净笔受斯论,复为作疏
《法华经缵述》十卷同上
《诗英华十卷》同上。有刘孝孙序,见本传
《会宗论三千颂》唐玄奘著。梵文。初那烂陀寺大德师子光等立《中》、《百》论宗,破瑜伽等义,奘曰:圣人作论,终不相违,但学者有向背耳。因造此论呈戒贤诸师,咸称善
《制恶见论千六百颂》同上。梵文。驳顺世外道说
《三身论三百颂》同上。梵文。为戒日王造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同上。今存
《涅槃集注》梁法朗著
《诸经论疏杂集》百余卷梁僧旻著
《四声指归》同上
《诗谱决疑》同上
《成实义疏》四十二卷梁法云著
《诸经义疏》梁智藏著《大》、《小品》、《涅槃》、《般若》、《法华》、《十地》、《金光明》、《成实》、《百论》、《阿毗昙心》等
《调气论》魏昙鸾著
《安乐集》二卷同上
《涅槃义疏》十卷梁慧皎著
《梵网经疏》同上
《高僧传》十四卷同上。今存
《高僧传》十卷裴子野著。见皎传
《维摩经注》梁道辩著
《胜鬘经注》同上
《金刚般若经注》同上
《小乘义章》六卷同上
《大乘义》五十章同上
《涅槃义疏》梁僧迁著
《大品般若疏》同上
《成实论疏数》十卷陈洪偃著
《成实玄义》二十卷陈宝琼著
《成实文疏》十六卷同上
《涅槃经疏》十七卷同上
《大品般若疏》十三卷同上。余《法华》、《维摩》等经,并有文疏
《大乘义》十卷同上
《集十卷》周亡名著。有《至道论》、《淳德论》、《遣执论》、《去是非论》、《影喻论》、《修空论》、《不杀论》等
《论场》三十卷周僧琨著。搜括群籍,采摭贤圣所撰诸论,集为一部
《涅槃经论》北齐僧范著。变疏引经,制成为论
《大品经论》同上
《地持经述》同上
《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诸经疏记》同上
《成实论删要》两卷并注北齐灵询著
《楞伽文疏》北齐法上著。疏《楞伽》者始此
《十地、地持、涅槃诸经文疏》同上
《增一数法》四十卷同上
《佛性论》二卷同上
《大乘义章》六卷同上
《散花论》北周慧善著。善《智度论》,每引小乘相证成义,依文次第,散释精理
《大集经疏》北周宝彖著。疏《大集》者始此
《涅槃疏》同上
《法华疏》同上
《涅槃义疏》十五卷隋昙延著。时诸英达佥议,用比远公所制,而延尤过之
《宝性论疏》同上
《胜鬘经疏》同上
《仁王经疏》同上
《地持经疏五卷》隋慧远著
《十地论疏》十卷同上
《华严经疏》七卷同上
《涅槃经疏》十卷同上
《维摩经疏》同上
《胜鬘经疏》同上
《大乘义章》十四卷同上。今存。合二百四十九科,分为五聚。谓教法、义法、染、净、杂也。陈综义差,始近终远,佛法纲要,尽于此焉
《广初章、鹿角章》隋法安著
《十地疏》四卷隋灵裕著
《地持疏》二卷、《维摩疏》二卷、《般若疏》二卷同上
《华严疏及旨归合》九卷同上
《涅槃疏》六卷同上
《大集疏》八卷同上
《四分律疏》五卷同上
《大乘义章》四卷同上
《胜鬘》、《央掘》、《寿观》、《仁王》、《毗尼母》、《往生论》、《遗教诸经疏记》同上
《成实论抄》、《毗昙抄》、《大智度论抄》各五卷同上
《圣迹记》二卷同上
《佛法东行记》、《众经宗要》、《译经体式》、《受菩萨戒法并戒本》、《注华严》等经论序同上
《大小乘同异论》同上
《合利》、《目连传》同上
《御众法》同上
《安民论》十卷、《陶神论》十卷同上
《劝信释宗论》《卵成杀论》同上
《字本》七卷同上
《庄纪》、《老纲式》、《经兆纬相录》同上
《医决》、《符禁法文》、《断水虫序》同上
《齐世三宝记》、《灭法记》、《光师弟子十德记》同上
《集》五十余卷同上
《华严义疏》隋慧藏著
《成实论疏》四十卷隋智脱著。江南《成实》并述义章,不顾论文,脱愤而著此
《净名疏》十卷同上
《释二乘名教》四卷同上
《成论玄义》十七卷梁琰法师原著,隋智脱删要
《法华疏》三卷隋道庄著。直叙纲致,不存文句
《集》数十卷同上
《续名僧传》隋法论著。未就而卒
《别集》八卷同上
《十种大乘论》隋僧粲著。一通、二平、三逆、四顺、五接、六挫、七迷、八梦、九相即、十中道
《十地论》二卷同上
《摄大乘论疏》六卷隋靖嵩著。《摄论疏》始此
《杂心论疏》五卷同上
《九识》、《三藏三聚戒》、《二生死等玄义》同上
《舍利弗阿毗昙疏》十卷隋净愿著。《舍利疏》始此,但未讲,已失落
《摄大乘论疏》隋智凝著
《迦延杂心论疏》九卷隋志念著
《杂心论广钞》九卷同上
《中论疏》隋智矩著
《三论玄疏》唐吉藏著
《大品玄疏》、《智论玄疏》、《华严玄疏》、《维摩玄疏》同上
《地论疏记》隋法棱著
《华严》、《十地》、《维摩诸经疏》唐慧觉著
《义章》十三卷同上
《华严》、《大品》、《涅槃》、《释论四部义疏》唐智琚
《三论疏》唐慧因
《杂著》四十余卷唐神迥著
《俱舍论疏要删》二十二卷唐道岳著。要删真谛本疏,减三分之二
《十八部论疏》同上。此论之疏似始此
《法华疏》五卷唐神迥著
《无性摄论疏》同上
《佛地疏》、《般若疏》同上
《摄论指归》等二十余篇唐法护著
《杂心玄章并抄》八卷唐道基著
《大乘章抄》八卷同上
《华严疏》十卷唐智正著
《摄论》、《中边》、《唯识》、《思尘》、《佛性》、《无性诸论疏》唐僧辩著
《摄论义疏》八卷、《玄章》五卷唐法常著
《涅槃》、《维摩》、《胜鬘诸经疏记》同上
《杂心玄章抄疏》唐慧休
《摄论疏》同上
《涅槃义疏》十三卷、《玄章》三卷唐灵润著
《摄论义疏》十三卷、《玄章》三卷同上。内容大略见本传
——以上义解
《大品义章》、《融心论》、《还源镜》、《详玄赋》北周彗命著
《四十二字门》二卷隋慧思著
《无净行门》二卷同上
《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各一卷同上
《法华疏》、《止观门》、《修禅法》各数十卷隋智顗。今存
《净名疏》三十七卷同上
《亡是非论隋昙迁》
《摄大乘论疏》十卷同上
《楞伽》、《起信》、《唯识》、《如实等疏》,《九识》、《四明》等章,《华严明难品玄解》总二十余卷同上。《起信疏》始此
《顿教一乘》二十卷隋本济著。因时判仪,并遵流世
《法华疏》隋灌顶(章安)
《义记》同上
《百识观门》十卷唐道哲著
《智照自体论》六卷同上
《大乘闻思论》同上
《净土论》二卷唐道绰著
——以上习禅
《出要律仪》十四卷梁武帝撰
《律疏》六卷道覆。时代待考,见《慧光传》
《四分律疏》百二十纸北齐惠光著。后代引之,以为义节
《羯磨戒本要删》同上
《玄宗论》、《大乘义律章》同上
《仁王七诫》、《僧制十八条》同上
《胜鬘》、《遗教》、《温室》、《仁王般若注释》同上
《律钞》四卷北齐昙隐著
《律钞》两卷北齐洪理。智首开为四卷
《十诵疏》十卷陈昙缓著
《戒本》、《羯磨疏》各二卷同上
《僧家书仪》四卷同上
《别集》八卷同上
《律义疏》十二卷隋智文著
《羯磨疏》四卷、《菩萨戒疏》二卷同上
《四分律疏》十卷隋法愿著
《是非钞》二卷同上
《律大本》、《羯磨诸经疏》三十六卷隋道成著
《大纯钞》五卷隋洪遵著
《律藏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唐智首著
《四分律疏》十卷唐法砺
《羯磨疏》三卷
《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安养苍生论》、《三德》各一卷唐玄琬
《十诵私记》十三卷、《僧尼行事》二卷、《尼众羯磨》二卷、《道俗菩萨戒义疏》四卷唐惠曼著
——以上据唐道宣《续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义净
《南海寄归传内法传》同上
《别说罪要行法》同上
《受用三法水要法》同上
《护命放生仪轨》同上
《摄大乘论疏》唐道因著
《维摩经疏》同上
《示教指归》唐满月
《佛法根本》同上。专言密宗
《窥基各疏》[1]传未举名,唯云造疏计可百本
《法苑珠林》一百篇唐道世(玄恽)
《善恶业报及信福论》二十三卷同上
《大小乘禅门观及大乘观》共十一卷同上
《受戒仪式》、《礼佛仪式》共六本同上
《四分律讨要》五卷、《四分律尼钞》五卷同上
《金刚经集注》三卷同上
《俱舍论疏》□卷[2]唐普光。圆晖略为十卷《唯识疏钞》□卷[3]唐圆测
《三论疏》唐元康。按:时治三论者稀矣。
《三论玄枢》二卷同上《古今译经图纪》四卷唐靖迈。今存
《决定相违不定量》唐新罗顺璟。璟在本国稍多著述,亦有传来中原者
《慧沼》但言著诸疏义,未举书名[4]
《慈恩法师》传唐慧立著彦悰笺
《成唯识论纂要》唐义忠
《成唯识论钞》三十卷同上
《法华经钞》二十卷同上
《无垢称经钞》二十卷同上
《百法论疏》同上
《金刚三昧经疏》五卷唐新罗元晓
《净名经疏》武周神楷
《禅林要钞》三十卷唐会隐。于一切经中略出精义玄文《武丘名僧苑》一卷武周僧瑗
《郁子》[5]二卷、文集三卷同上
《心要集》唐印宗著。起梁至唐天下诸达者语言总录
《百家诸儒士三教文意》同上
《唯识义例》唐宗哲。按:传但言《义例》,寻文似释《唯识》也
《瑜伽义门》唐德感。按:传但言《义门》,寻文似释《瑜伽》也
《华严金师子章》唐法藏。余著多未载
《顺了义论》二卷唐恒景《摄正法论》七卷同上
《佛性论》二卷同上
《毗卢遮那佛经疏》七卷唐一行
《摄调伏藏》六十卷同上
《释氏系录》一卷同上
《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同上
《大唐内典录》十卷唐道宣著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唐智升著
《续内典录》一卷同上
《续译经图纪》一卷同上
《俱舍古疏颂节略》唐怀远
《俱舍金华钞》十卷唐崇廙
《俱舍略疏》唐圆晖
《释教广品历章》三十卷唐玄逸。按:此佛典校勘学
《对御论衡》一本唐道氤
《大乘法宝五门名教》一卷同上
《信法仪》一卷同上
《唯识疏》六卷同上
《法华经疏》六卷同上
《御注金刚经疏》六卷同上。玄宗注
《仁王般若经疏》三卷唐良贲
《念诵仪轨》一卷同上
《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同上
《华严经仪记》十二卷唐法诜
《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庄严经疏》唐潜真
《菩提心义》一卷、《发菩提心戒》一卷同上《三聚净戒十善法戒》共一卷同上
《华严疏》六十卷唐澄观
《华严后分(即普贤行愿品)疏》十卷同上
《了义》一卷、《心要》一卷同上
《随疏演义》九十卷同上。当是《华严疏》
《华严经纲要》一卷同上
《法界玄鉴》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同上
《华严》、《法华》、《楞伽》、《中观论等别行小疏钞》共三十卷同上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疏》唐良秀
《大藏音义》一百卷唐慧琳。起贞元四年,迄元和五年方成
《楞严经疏》三卷唐唯悫。疏《楞严》者始此,真伪未定
《楞严经资中疏》唐宏沇
《次疑论》七卷唐怀感。善导后辈,提倡念佛
《华严四种教》唐慧苑。依《宝性论》判立
《新译华严音释》同上
《法华释签》十卷唐湛然
《法华疏记》十卷同上
《止观辅行传弘决》十卷同上
《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同上
《方等忏补阙仪》二卷同上
《维摩经略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同上
《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同上
《金錍论》一卷同上
《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同上
《涅槃经解述》唐元浩
《华严经妙义》唐智藏
《法华玄笺》十卷唐神清
《释氏年志》三十卷同上
《新律疏要诀》十卷同上。亦名《清钞》
《二众初学仪》一卷同上
《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同上。亦名《法源记》
《识心论》、《澄观论》同上
《俱舍义钞》同上
《北山参玄语录》同上
《华严疏钞》唐宗密
《圆觉》、《涅槃》、《金刚》、《起信》、《唯识》、《盂兰盆》、《法界观》、《行愿经等疏钞》同上
《法义》、《类例》、《礼忏》、《修证》、《图传》、《纂略》同上
《禅藏》同上。集诸宗禅言
《四分律疏》五卷、《钞悬谈》二卷同上
《百法论疏并钞》唐乘恩。祖慈恩而宗潞府
《如来藏会释疏》二卷唐知玄
《大无量寿经疏》二卷同上
《胜鬘经疏》四卷同上
《法鉴四卷》、《法灯》二卷、《法苑》十卷唐僧彻。彻知玄弟子,此三书分释上三疏
《般若疏义》、《心经疏义》、《金刚经疏义》唐知玄
《集》二十卷、《礼忏文》六卷同上
《玄中钞》数卷唐希圆
《俱舍论金华钞》二十卷唐玄约
以上义解
《法门文记》唐道宣
《律钞四分律钞》三卷
《发正义记》十卷
明两宗之躇驳,发五部之钤键。此文见《昙一传》。所谓《发正记》者,不审为道宣著,抑昙一著
《广弘明集》□卷同上。今存
《续高僧传》□卷同上。今存
《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同上
共二百二十余卷
《付嘱仪》十卷同上
《祇洹图经》二卷同上
《四分律记》唐怀素。弹乣古疏十有六失,新义半,千百条
《俱舍论疏》十五卷同上
《遗教经疏》二卷、《钞》三卷、《新疏拾遗钞》二十卷同上
《四分僧尼羯磨文》二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同上
《轻重诀》唐灵萼。释律
《四分辅篇记》十卷唐玄俨
《羯磨述章》三篇同上
《金刚义疏》七卷同上
《发正义记》十卷唐昙一
《五分律疏》十卷唐爱同
《古今决》十卷唐朗然。解释道宣《四分律钞》
《律钞搜玄录》二十卷唐志鸿
《律宗引源》二十一卷唐灵澈
《顺正记》十卷、《分轻重物仪》唐省躬。律部
《法华经解疏记》十卷唐真乘
《新佥定律疏》十卷唐圆照。进呈表文叙律宗沿革最详
《利涉法师传》十卷同上
《集景云》、《先天》、《开元》、《天宝诰制》三卷同上
《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二卷同上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同上
《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碑表集》三卷同上
《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同上
《佥定律疏》、《一行制表集》三卷同上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纪》三卷同上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同上
《三教法主存没年代本记》三卷同上
《翻经大德光宅寺利言集》二卷同上
《再修释迦佛法王本纪》一卷同上
《佛成正觉记》一卷同上
《辩瑞相记》一卷同上
《五部律翻译年代传授人记》一卷同上
《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无忧王寺佛骨塔记三卷同上《传法三学大德碑记集》十五卷同上
《贞元释教录》三卷同上
《律记》二十卷唐清彻
以上明律
《十门辩惑论》三卷唐复礼。答权无二《释典稽疑》
《慈恩法师行传》唐慧立
《因明图注》吕才
《甄正论》一卷唐玄嶷。诃道教
《立法幢论》一卷唐利涉
《显正记》十卷唐玄畅
《科六帖名义图》三卷、《三宝五运》三卷同上
以上护法
——以上据宋赞宁《高僧传》三集
《离识观》颜延之著
《论检》同上
《达性论》何承天著。与慧琳《白黑论》相比
《无三世论》宋任函著僧含作《神不灭》抗之
《三宗论》齐周颙
《法华注》刘虬。见《续传》卷十一《法安传》
【注释】
[1] 校者注:窥基注疏,今存有《成唯识论述记》等三十余种。
[2] 校者注:卷数原缺,检日本平祚《法相宗章疏》当为十五卷。
[3] 校者注:卷数原缺,日本平祚《法相宗章疏》有圆测《唯识疏》十卷。
[4] 校者注:慧沼注疏,今存有《成唯识论了义灯》、《因明义断》等十二种。
[5] 校者注:检《宋高僧传》卷四《僧瑗传》,当作《注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