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1 / 1)

假历史

世尊在灵山会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不解,独大迦叶微笑。佛云,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了。

大迦叶传阿难,以下递传,共廿八代,每一代只有一人。第廿八代菩提达摩东来,是为东土禅门初祖。(十一世纪的契嵩有《传法正宗记》,又有《传法正宗定祖图》。

师子比丘以后的几代:

宗密所记《宝林传》

(古本《坛经》)《传灯录》

日本所传契嵩所图

(23)师子(7)婆须密

(24)舍那婆斯(24)师子

(25)优婆崛(25)婆舍斯多

(26)婆须密(26)不如蜜多

(27)僧迦罗刹(27)般若多罗

(28)菩提达摩(28)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到广州,在梁武帝普通八年(527)(《传灯录》)。契嵩考定为普通元年(520)。北去至魏,行化九年而死。

达摩带了传法袈裟东来。传于慧可,以下传授世次:

①达摩

②慧可

③僧璨

④道信

⑤弘忍

⑥慧能

六代相传,皆“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

第五代弘忍和尚,在蕲州黄梅双峰山行化时,有上座神秀“众所宗仰”。又有南方新州来的一个不识字的獦獠,姓卢,在碓房里作工。弘忍和尚要传法,命他的弟子各作一偈,表示各人的见解。神秀作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看了,不很欣赏。过了几天,那个不识字的卢行者也编了一首偈,请人写在壁上。其词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和尚看了大喜,后来在三更唤他去,秘密传授心法并传袈裟给他,叫他赶快南归。是为南宗的“六祖”。

真历史

全无一点经典上的根据。佛教内容有戒、定、慧三部分。其中“定”是禅定,来源甚古。

①印度人最缺乏历史观念,故佛教没有更传,更没有可信的吏传。印度记佛教宗派的史书,如《异部宗轮论》(《十八部论》)并无此说。

②中国有历史记载的习惯,故初期以后即有史籍可稽,如僧祜的《出三藏记集》,慧皎的《高僧传》,道宣的《续高僧传》,都没有佛法传授世系的话。

③八世纪的神会和尚始提出“菩提达摩复承谁后,又经几代?”他的答案是“西国以菩提达摩为第八代”。“据何得知?”‘据《禅经序》中具明西国代教。”

④八代说根据的《禅经》,是东晋末年庐山译出的《达摩多罗禅经》,他把Dharma trata译作Bodlndharma了!

⑤八代说显然是太少了。旧说佛生于周昭王时(前11世纪),到达摩东来(旧说在梁武帝时),一千六百年中,岂止七八代?所以8世纪下半,起了许多说法。

有廿三代说,廿四代说,廿八代说,廿九代说,五一代说。最后渐渐归到廿八代说。

其实都是伪造的法统世系!五十一代说是根据《出三藏记》的一张表的。廿三代与廿四代,都是根据一部很可疑的《付法藏传》,此书明说第廿三代师子比丘被杀,“相付法人于是便绝”了,如何又有付法的人呢?所以有添造几代的必要。

添造的三四代有唐、宋的大区别,如上表。

其实添来减去(包括五十一代说),其中关键仍是认达摩多罗与菩提达摩为一个人!

①《高僧传》明说他“初达宋境南越”,宋亡在479.他达宋境应在479以前,可能在470.

②《洛阳伽蓝》记他曾见永宁寺的极盛时(516-26)。

③《高僧传·僧副传》又说僧副在北方从达摩出家,到“齐建武年(494-497),南游,止于钟山定林下寺。”

可见他在5世纪后期到中国,在中国住了约五十年,故能传授弟子多人,成一个宗派。

所有5、6、7世纪的史传,都没有”传衣之说”。“传衣之说”,是神会和尚造出的。

事实是这样的。

达摩一派是修“头陀”行(Dhuta)的苦修和尚。从5世纪晚年以后,习禅之风大行。当时所谓“禅”,一面侧重坐禅,一面又注重修头陀行。

北方有佛陀——僧稠一支,又有达摩一支,都是禅学。僧稠在6世纪中叶,已受高齐皇帝的尊崇,已不是山林苦修的头陀了。北方又起来了慧里一支,也是禅学,后来转到南岳。他的弟子智顗又转到天台山,故称为南岳天台的禅学。

达摩一系,奉四卷《楞伽》为法要,故后来称楞伽宗。此宗经过三百年,能保持苦修的头陀行不变。

此宗有神秀和尚,在荆州玉泉寺东的山上“开室岩居,年逾九十,形彩益茂”。他的名誉远播,武则天皇帝请他北来(700),他于701到京。备受宫廷及人民的崇拜,称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他死在706.死后,张说作碑铭,始载此世系。

达摩——可——璨——

道信——弘忍——神秀。

当时神秀的弟子普寂、义福等继续受朝廷与人民的崇奉。故各宗派都纷纷攀龙附凤,自附于达摩派下。

如牛头山法融一支,与达摩一支毫无关系,其后人也称法融是“四祖”道信的弟子!慧能大概是弘忍的十一个弟子之一,见于《楞伽人法志》(玄赜作的)。

开元二十年(732),南阳龙兴寺的神会和尚忽然在大会场上指斥北方势焰最大的普寂和尚的法统是傍支,法门是错误的渐教。他说,弘忍半夜传法传衣,传的是那韶州的不识字的卢行者慧能,他是的的正传,他的教义是单刀直入的顿教!

证据?“其袈裟今现在韶州!”此外尚有别的伪故事。长安三年(703)秀和尚说:“传法袈裟今见在韶州能禅师处。”

神会的《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当日传播甚远。敦煌一地出来了三个本子。日本求法僧圆行在开成三年(838)带了一本回日本。

神会又请当日的大文人写了一些碑传:

房琯的《三祖璨禅师碑》(存在《宝林传》里)宋鼎的《六祖能禅师碑》(欧赵均记录)王维的《六祖能大师碑》(存)

《神会语录》(问答杂征义)

敦煌出了四个本子(我的校本)(英国存本。Stein6557)(日本石井光雄本)

日本圆仁带去了一本(847),日本圆珍带去三本(854,857,858)。

日本永超在1094还著录此。

《神会语录》后来加上了“六代大德”的传记(石井本),其中《能禅师传》是最早的《坛经》底本。

《六祖大师法宝记檀经》,(敦煌本)(西夏译本)(1071)

日本保存的兴圣寺翻1153刻本,其底本为967(乾德五年)惠昕本。

日本出的大乘寺福元钞1116刻本。

在《神会语录》(石井本)的《能大师传》里,只提及弟子二人(玄楷、智本)。有临终“预言”,明指神会,“我灭度后,卅年外,竖立宗旨者,即是。”

在《坛经》三个最古本里,提到弟子10人,有神会而无行恩、怀让。有“悬记”明指神会。

《坛经》的元明本都是经过契嵩(11世纪)及以后人改窜增加的。故弟子之中,有行思、怀让、玄觉(永嘉大师)诸人。又都删去了关于神会的“悬记”。

发现了神会的许多文件(《淀是非论》、《语录》、《坛渤等),又发现《坛经》的三个最古本,我们还没有发现真历史,只发现了假历史的制造人们,只发现了假历史如何造成的来历与经过。

神会是制造禅宗(南宗)假历史的第一好手。他制造了:

(1)传衣传法的假历史

(2)中土六代祖师的传记与碑版

二祖可大师碑(法琳)(《宝林传》)

三祖璨禅师碑(房琯)(《宝林传》)

四祖碑(杜正伦)(未发现)

五祖(闾丘均)(未发现)

六祖两碑(宋鼎、王维)

“六代大德”小传(?)可能作于他身后?

宋僧传:会于洛阳荷泽寺崇树能之真堂,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会叙宗脉,从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凡六祖,尽图绩其影。太尉房琯作《六时图序》。

(3)用《金刚经》来代替了《楞伽经》,用“顿教’,来替代了“渐修”的禅法。反对坐禅,佛教的革命的运动。

(4)造出“西国八代”的传法说,引起8世纪的无数禅门西土祖师传法世代说。

神会的天才,毅力,奋斗精神,——他实行了“一句假话,只要反复说了一百万遍,就成为真话”的宣传大原则。天宝十二年(753)御史中丞卢奕奏劾神会“聚徒,疑萌不利”(《僧传》),宗密记他“被谮聚众”!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十三年(754),量移襄州,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

他的宣传手段,确是了不得!他的《定是非论》里说:

神会今设无遮大会,……为天下学道者定宗旨,为天下学道者辨是非。

有人问他:

普寂禅师名字盖国,天下知闻。……如此相非斥,岂不与身命有关?

他侃侃地回答:

我自料简是非,定其宗旨。我今为弘扬大乘,建立正法,令一切众生知闻,岂惜身命!

这种为宗教奋斗,为“料简是非”奋斗的气魄,是可以号召很大的群众的。所以,卢奕弹劾他,说他“聚众,疑萌不利”。他因此受四次贬谪,受罪。他真成了一个“建立正法”、“岂惜身命”的殉道大好汉了!神会的著作当时传播甚远——西北到敦煌北庭,南到台州越州,东到日本高丽——必是为了当时民众确实崇拜他,信仰他。

当他在前后贬谪地区时,天宝十四年十一月(755),安禄山造反了。次年(756)洛阳长安都失陷了。唐明皇仓皇逃奔到四川了。太子即位于灵武,代宗(太子)、郭子仪收复两京(757)。政府的军队缺乏军饷,于是不能不发行一种“救国证券”——僧尼道士的度牒,每张“百缗”,用来助军饷。

度牒是要有施主出钱买的。于是有劝买度牒的布道大会。这时候,许多大国师的徒子徒孙,靠拢的也有,投降的也有。而政府四次贬逐的神会老和尚居然跑回洛阳来了!于是大家要利用他动人的口才,“聚众”的号召力,请他主持劝买度牒的大会。“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宋僧传·科分六学传》)于是新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力齐功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高僧传》接着说:

会之敷演,显发能祖之宗风,使秀之门寂寞矣。

但神会已是九十三岁的老人,在肃宗废除年号的元年五月十三日,他死了(762)。皇帝敕谥曰“真宗大师”,塔号“般若”焉。这已是承认他是“真宗”了。

据宗密的记载,德宗皇帝贞元十二年(796)(神会死后三十四年)敕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宗旨,搜求传法旁正,遂有敕下,立荷泽大师为第七祖。这当然是正式追认慧能为第六祖了。神会的假历史大胜利了,他用假历史来革命,完全成功了。

宪宗皇帝元和十年(815),下诏追谥六祖慧能为大鉴禅师,塔曰灵照之塔,广东的佛教徒请当时的大文学家柳宗元作第一碑,刘禹锡作第二碑。这是神会死后的第五十三年。

为什么这样一位革命成功的大功臣——神会——居然会被历史埋没了一千多年呢?为什么禅宗史书(如《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地位全给怀让、行思两个不见于《坛经》、不见于当时史迹的和尚的子孙占据了呢?这难道是制造假历史的报应吗?

假历史造的太过火,是一个原因。如西土祖师八代说,是必定被推翻的。传法“一代只许一人,终无有二。纵有千万学徒,只许一人承后”。这是大众不能容许的假历史。

假历史是人人可以制造的。神会生前与死后,各家都在造假历史了。

①神会一派造作《坛经》。

②8世纪晚年,9世纪初年,出来了无数假历史。

《五明大集》

《续法记》

《圣胄集》

《历代法宝记》成都保唐寺无住一派。此派的世系:

弘忍——智诜(资州)——处寂——无相(成都净众寺)——无住(成都保唐寺)——他们造出“袈裟被女子将了去也”的假历史。集大成的《宝林传》十卷(日本出来了第六卷,山西赵城广胜寺出来了一、二、三、四、五、八卷)。

神会一系被埋没的最重要原因是:在他大胜利之后,全国的佛教宗派(除了天台一系)又都纷纷造历史,造传法世系表,来做攀龙附凤的工具了!

①成都净众,保唐两派的假袈裟故事。

②马祖道一出于成都净众寺一系,但他到了湖南,就自称是能大师弟子怀让的弟子。

③行思——希迁——一系的世系也是很可疑的。

④玄觉与“证道歌”的故事。

⑤《坛经》的改造与加添:

(a)《曹溪大师别传》作于建中二年(781)有新的悬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b)加入行思、怀让、玄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