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们沏茶,不外乎使用两种器具,一种是盖碗,另一种是紫砂壶或瓷壶。那为什么使用同样的茶、同样的器具,有的人沏出来的茶汤就没有别人沏出来的好喝呢?我们以最基本的沏茶器具盖碗为例,来聊一聊如何能够沏出香甜适口的茶汤。
大家别小瞧盖碗,有很多人还真不太会使用。用不好盖碗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盖碗时经常烫手;二是用盖碗沏出的茶苦涩不好喝。这两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
关于盖碗烫手,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是盖碗的撇口角度不合理。就是说撇口的角度不够大,如果撇口角度太小,出汤的时候就容易烫手。当然也不能太大,这就要求在挑选的时候拿手去比量一下盖碗的大小,就像去商场买鞋,鞋大鞋小,得问问脚,不能光看了一些图片或是问了尺码就去下单。同样的尺码还有欧版、美版、韩版、国内版的区别呢。
第二个原因是在挑选盖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盖碗的盖子。要挑那种隆起的盖子,而不要挑表面扁平的盖子,配套这种盖子的盖碗最好不要买。因为这种盖子在出汤的时候,水蒸气很容易从碗体跟盖子之间的缝隙跑出来,那样手就很容易被烫。
第三个原因是拿盖碗的姿势,就是拿着盖碗出水时手的握势。这个姿势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人都是食指按住盖子中间,拇指跟中指分别掐住碗身上沿两边撇口。需要注意的是,出汤的时候手中的盖碗一定是前俯后抬,绝对不能左右摆动。左右一摆动,碗里的热水就不仅仅从盖子与碗身中间冲向公道杯的缝隙流出了,它还会从拇指或者中指方向的缝隙流出,那不烫手才怪呢!
烫手的事儿讲明白了,再说说为什么用同样数量的茶,同样的盖碗,自己沏的茶就不如别人沏的好喝。这种情况就一个原因,对茶汤浓度的把握有问题。同样条件下,茶沏得好不好喝仅仅取决于我们对茶汤浓度的把握!
茶汤浓度该怎么来把握呢?原则就是掌握好出汤时间,根据投茶量来确定出汤时间或者说看汤出汤。对于这句话要如何理解?我举个例子。比方说现在沏西湖龙井茶,我用100毫升的盖碗,放3克龙井茶,10秒出汤,这样出的这个茶汤就很好喝。假如喝茶的人多,还是100毫升的盖碗,我就用6克茶,此时我会把出汤时间掌握在5秒,看汤的颜色出汤。就是说无论是3克茶10秒出汤,还是6克茶5秒出汤,都要看茶汤的颜色,要做到在这两种情况下出汤的颜色是一样的,那么茶汤的味道肯定是一致的。同样的道理,假设有一个200毫升的盖碗,我们用6克茶叶,那此刻的出汤时间就跟100毫升盖碗下3克茶出汤的时间一致,看汤出汤,或者说不用理会时间是否是10秒,只看茶汤颜色,无论哪种情况下,当感觉茶汤口感是最好的时候,就记住那时候的汤色是什么样的,那么就在每次想要出汤的时候看盖碗里的汤色,只要汤水达到那个颜色,就立刻出汤。同样的茶,按我的方法去沏,这个茶肯定很香、很好喝。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觉得口感最佳时候的那个汤色。还有一种情况,两个盖碗,容量是相同的,但是一个投茶多,一个投茶少。比方说100毫升的盖碗,有的人投3克,有的人投8克,要达到相同的口感,那该怎么掌握?很简单,少的,就泡的时间长一点;多的,泡的时间短一点,看汤的颜色出汤。沏茶“无他,惟手熟尔”!
我曾多次遇到过把沏茶搞得神秘复杂的事情。有一次跟一位方外茶友聊天,他说:“昨天有位道友跟我说,她最近在尝试一种新的泡茶方法,投茶量和水量没记住,只记得都很大,然后在月光下放置多时,阳光下放置多时,便成了精华,饮用时放上几滴。我没敢接话。”我说:“茶,就是个农产品。搞这么复杂有意思吗?不接话就对了。”这位方外茶友接下来说:“嗯,谢谢老师!饮茶亦应不离中道,不繁不枯,知其性,懂其事,惜其味美,解渴就是了。”
好一个“饮茶亦应不离中道,不繁不枯,知其性,懂其事,惜其味美,解渴就是了”,一语中的。茶,本身就是入口之物而已。茶也有朋友圈,它的朋友圈就是咱们吃的五谷杂粮跟油盐酱醋。茶本身没有什么神秘的,把它搞神秘的是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那些“大师”。茶文化不是神秘主义,那个“文化”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是指以茶为载体,传统文化在其上的汇集、酝酿、传承与发展。
品茶随心适意,好的茶,谁泡都好喝,跟作秀性质的泡茶形式没有丝毫关系;不好的茶,就是使用再复杂的程序,也不会好喝。像上面说的那位朋友,喝个茶,还得取得日月之精华,好好的日子,好好的茶,非要搞得繁复、神秘,无异于浪费生命。真的,这一生挺短的,我们每个人都该惜时才对。人这辈子,跟茶叶太像了,浮华过后归于平淡。茶,由一片嫩绿的树叶,经过杀青、揉捻、发酵,及至烘干。接着又在开水里浸泡、沸腾,把自己内在的潜质逼出来,浸泡一次就成熟一次,成熟一次就衰老一次,最后展露出本真的叶底。浓淡,似人情;滋味,像风景;浮沉,如世事。人这一生不也是历过坎坷与繁华之后归于自然平淡之本身吗?我想这兴许就是所谓的“人生若茶,茶若人生”吧。
茶之品质有优劣,故茶之价格分高低。坦率地讲,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消费得起高等级的好茶。对本身喜欢茶而略拮据的朋友来说,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不能把好茶当作口粮茶,那就少买,比如买一两,存放起来。好茶不见得天天喝,但一定要学会择时而喝,学会把它当作一剂调节生活的良药。在高兴的时候跟几个知己同品,“众乐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拿出来沏一壶,调节自己的心情,“破孤闷”。逆境顺境,一杯茶。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就都小了。现代社会已然把人们搞得一整天忙碌不停、身心俱疲,所以要学会给自己留一个空间,给心灵腾一隅港湾,让自己适时愉悦、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