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蓝香(1 / 1)

【奇蓝香:又称伽南、奇南、奇楠等。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质地柔软、油脂丰富的高等级的特殊沉香。我国古籍中奇南最早是指占城(今属越南)所产的一种沉香,但后来其他产地其他植物来源的类似高等级沉香也可称奇南。】 考证四则

占城奇南出在一山,酋长禁民,不得采取,犯者断其手。彼亦自贵重。(《星槎胜览》)

乌木降香,樵之为薪。【这句话在原文中是与上面一句话是形成对比的。意思是奇南在当地十分珍贵,老百姓不准采。而普通的黑降香(降真香)则并不珍贵,被砍来烧火。】(同上)

宾童龙【宾童龙:见前“宾朣胧”条。】国亦产奇南香。(同上)

奇南香品杂出海上诸山,盖香木枝柯【枝柯:枝条。】窍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气性皆温,故为大蚁所穴,蚁食蜜归而遗渍于香中,岁久渐浸,木受蜜香结而坚润,则香成矣。其香木未死,蜜气未老者谓之生结,上也。木死本存,蜜气凝于枯根,润若饧片【饧片:指软的片状饴糖。】,谓之糖结,次也。其称虎皮结、金丝结者,岁月既浅,木蜜之气尚未融化,木性多而香味少,斯为下耳。有以制带胯【带胯:亦作“带銙 ”。佩带上衔蹀躞之环,用以挂弓矢刀剑。】,率多凑合,颇若天成纯全者难得。(《华夷续考》)

奇南香、降真香为木【无碍庵本作“为末”,汉和、四库本作“为木”,今依汉和、四库本。“为木”是指其外观,说得通。很多沉香外表颜色深,但末颜色浅,所以单独提出“为末”黑润以区别于其他沉香亦说得通。另外,依今日奇楠的特性,有的奇南粘性较大,不易成末,但下文说到以奇南末养奇南扇坠、念珠,说明当时奇南末还是常见的。】黑润。奇南香所出产,天下皆无,其价甚高,出占城国。(同上)

奇蓝香上古无闻,近入中国【上古无闻,近入中国:奇南香宋代称“加南”(如《宋会要辑稿·蕃夷七》和《宋史·食货志下八·互市舶法》)或迦阑(如《陈氏香谱》),元代称伽蓝木(如《岛夷志略》)。明初也有称茄蓝的,后来渐渐多称奇南、伽南等等,并不是明代才进入中国的。】,故命字有作奇南、茄蓝、伽南、奇南、棋 等,不一而用,皆无的据。其香有绿结、糖结、蜜结、生结、金丝结、虎皮结。大略以黑绿色,用指搯有油出,柔韧者为最。佩之能提气,令不思溺【令不思溺:不想小便。小便多是肾精不足的表现。明代医家认为:沉香属牝,阴体阳用;奇南属牡,阳体阴用。佩戴奇南可以提升精气,改善精气不足的状况。《物理小识》:“伽糖结末作膏,贴**穴,则溺不出。”】,真者价倍黄金,然绝不可得。倘佩少许,才一登座,满堂馥郁,佩者去后,香犹不散。今世所有,皆彼酋长禁山之外产者。如广东端溪砚,举世给用,未尝非端,价等常石。然必宋坑下岩水底,如苏文忠【苏文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文忠为南宋时封苏轼的谥号。】所谓“千夫挽绠,百夫运斤【千夫挽绠,百夫运斤:出苏轼《端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参见《苏东坡全集·卷九十六·铭五十七首》。】”之所出者乃为真端溪,可宝也。奇南亦然。【这里是说真奇南稀少罕遇。就像端砚一样,一般的虽然也叫端砚,但只有宋坑下岩水底的才是真正的极品。一般虽也称奇南,但都是禁采之地外围的,并非最正宗原产地的极品。】

倘得真奇蓝香者,必须慎护。如作扇坠、念珠等用,遇燥风霉湿时不可出,出数日便藏,防耗香气。藏法用锡匣,内实【实:填满。】以本体香末,匣外再套一匣,置少蜜,以蜜滋末,以末养香,香匣方则蜜匣圆,香匣圆则蜜匣方,香匣不用盖,蜜匣以盖总之【总之:指香匣、蜜匣共用一个盖。】,斯得藏香三昧【三昧: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矣。

奇南见水则香气尽散,俗用热水蒸香,大误谬也!

[139]奇蓝香:又称伽南、奇南、奇楠等。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质地柔软、油脂丰富的高等级的特殊沉香。我国古籍中奇南最早是指占城(今属越南)所产的一种沉香,但后来其他产地其他植物来源的类似高等级沉香也可称奇南。

奇南最早见于我国史籍是在宋代,称加南或迦阑(伽阑),元代亦称茄蓝,明代较多称奇南、迦南等。其来源应该是越南古代本地称呼,也有人认为来源于梵文。

其实梵文中伽罗或多伽罗(梵文Tagara)所指为印度的缬草香,我国古代佛教界开始翻为根香,隋文帝独孤皇后之名伽罗应来源于此。后来亦有认为指黑沉香(应该是将gara误为黑色kāla)。这是元代以后的误解,今人以此来解独孤皇后之名并不合适,在玄应和慧琳的《音义》中,虽然记述有所不同,但一致认为伽罗是草本植物,和沉香并无关系。其名称来源很早,南北朝翻译的佛经中即有此称。没有发现证据说明与占城所产加南有何关系。而占城所产加南之名传到我国是宋元时代,之前对沉香并没有这种称呼。

在日本香道传统中的“六国五味”六国中有“伽罗”或“伽南”,指越南中南部所产沉香。具体所指与我国所产奇南并不完全一致。现代科技文献中有以奇楠作为柯拉斯那沉香(Aquilaria crassna)的他称,这是源于柯拉斯那沉香命名者法国植物学家皮埃尔(Pierre),实际上我国历史上和现在所称的“奇楠”和柯拉斯那沉香并无对应关系。

[140]这句话在原文中是与上面一句话是形成对比的。意思是奇南在当地十分珍贵,老百姓不准采。而普通的黑降香(降真香)则并不珍贵,被砍来烧火。

[141]宾童龙:见前“宾朣胧”条。

[142]枝柯:枝条。

[143]饧片:指软的片状饴糖。

[144]带胯:亦作“带銙 ”。佩带上衔蹀躞之环,用以挂弓矢刀剑。

[145]无碍庵本作“为末”,汉和、四库本作“为木”,今依汉和、四库本。“为木”是指其外观,说得通。很多沉香外表颜色深,但末颜色浅,所以单独提出“为末”黑润以区别于其他沉香亦说得通。另外,依今日奇楠的特性,有的奇南粘性较大,不易成末,但下文说到以奇南末养奇南扇坠、念珠,说明当时奇南末还是常见的。

[146]上古无闻,近入中国:奇南香宋代称“加南”(如《宋会要辑稿·蕃夷七》和《宋史·食货志下八·互市舶法》)或迦阑(如《陈氏香谱》),元代称伽蓝木(如《岛夷志略》)。明初也有称茄蓝的,后来渐渐多称奇南、伽南等等,并不是明代才进入中国的。

[147]令不思溺:不想小便。小便多是肾精不足的表现。明代医家认为:沉香属牝,阴体阳用;奇南属牡,阳体阴用。佩戴奇南可以提升精气,改善精气不足的状况。《物理小识》:“伽糖结末作膏,贴**穴,则溺不出。”

[148]苏文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文忠为南宋时封苏轼的谥号。

[149]千夫挽绠,百夫运斤:出苏轼《端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参见《苏东坡全集·卷九十六·铭五十七首》。

[150]这里是说真奇南稀少罕遇。就像端砚一样,一般的虽然也叫端砚,但只有宋坑下岩水底的才是真正的极品。一般虽也称奇南,但都是禁采之地外围的,并非最正宗原产地的极品。

[151]实:填满。

[152]总之:指香匣、蜜匣共用一个盖。

[153]三昧: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唵叭香【唵叭香:从古籍中唵叭香的描述可以看出是一种红黑色质地柔软的香材。但不同文献描述不太一致。有的认为香气浓郁,如明·文震亨《长物志·香茗》:“唵叭香腻甚,着衣袂,可经日不散……一名‘黑香’。”也有人认为不是很香,如本文或《五杂俎》中的描述。从作者放于此处来看,他可能倾向于认为唵叭香是类似油性较大的奇南一类的香材。《物理小识》:“金颜、笃耨、亚湿、唵叭,皆木脂炼收者。”指明唵叭香是树脂类香材,应该更符合事实。在下文《益部谈资》“国朝贡唵叭香”和清代文献如《西藏奏疏》中也用唵叭香来指称一种产自西藏,由树脂之类煎成黑色制成的香材。后者认为唵叭与国名无关,来源于佛教的六字大明咒。明代《蜀中广记》也以唵叭为乌斯藏所贡特产。但《滇略》:“唵叭香不知何物所制,以其国名,气味稍似阿魏,可和诸香爇之。”也认为是唵叭国所产,且气味接近阿魏。《五杂俎》和《通雅》认为唵叭就是宋代的亚悉香,又称乌香。综上所述,不同时期唵叭香所指或许并非一物,从产地来看,西藏所产因为多有朝贡记录可以确定,所谓唵叭国或东南亚所产究竟是否是误记还不清楚,文献中具体所指需结合其他信息来判定。】

唵叭香出唵叭国【唵叭国:唵叭国的说法似乎仅见于此香的说明,所指不详。在《五杂俎》中有此条。】,色黑有红润者至佳,爇之不甚香,而气味可取,用和诸香,又能辟邪魅,以软净色明者为上。(《星槎胜览》)

[154]唵叭香:从古籍中唵叭香的描述可以看出是一种红黑色质地柔软的香材。但不同文献描述不太一致。有的认为香气浓郁,如明·文震亨《长物志·香茗》:“唵叭香腻甚,着衣袂,可经日不散……一名‘黑香’。”也有人认为不是很香,如本文或《五杂俎》中的描述。从作者放于此处来看,他可能倾向于认为唵叭香是类似油性较大的奇南一类的香材。《物理小识》:“金颜、笃耨、亚湿、唵叭,皆木脂炼收者。”指明唵叭香是树脂类香材,应该更符合事实。在下文《益部谈资》“国朝贡唵叭香”和清代文献如《西藏奏疏》中也用唵叭香来指称一种产自西藏,由树脂之类煎成黑色制成的香材。后者认为唵叭与国名无关,来源于佛教的六字大明咒。明代《蜀中广记》也以唵叭为乌斯藏所贡特产。但《滇略》:“唵叭香不知何物所制,以其国名,气味稍似阿魏,可和诸香爇之。”也认为是唵叭国所产,且气味接近阿魏。《五杂俎》和《通雅》认为唵叭就是宋代的亚悉香,又称乌香。综上所述,不同时期唵叭香所指或许并非一物,从产地来看,西藏所产因为多有朝贡记录可以确定,所谓唵叭国或东南亚所产究竟是否是误记还不清楚,文献中具体所指需结合其他信息来判定。

[155]唵叭国:唵叭国的说法似乎仅见于此香的说明,所指不详。在《五杂俎》中有此条。

唵叭香辟邪

燕都【燕都:指燕京。即今之北京。】有空房一处,中有鬼怪,无敢居者。有人偶宿其中,焚唵叭香,夜闻有声云:“是谁焚此香,令我等头痛不可居?”后怪遂绝。(《五杂俎》)

[156]燕都:指燕京。即今之北京。

国朝贡唵叭香【国朝贡唵叭香:这里指的是西藏进贡的“唵叭香”,如上文注释所述,这个唵叭香是松脂一类加热制成的一种藏香。后来清代文献中所称来自西藏的“唵叭香”都是指这类。】

西番【西番:又称西蕃,有两种用法,一种泛指西部边境地区,一种特指西藏地区,这里是后者。】与蜀相通,贡道必由锦城【锦城:指成都,因蜀锦得名,又称锦官城。】,有三年一至者,有一年一至者。其贡诸物有唵叭香。(《益部谈资》【《益部谈资》:无碍庵本作《益都谈资》,依四库本、汉和本作《益部谈资》。《益部谈资》,地理杂志,明·何宇度撰,三卷。宇度字仁仲,曾在四川任夔州通判、华阳县令等职。该书约作于万历中。因体例不属图经,故曰“谈资”。四川人文地理、历史掌故之书。】)

唵叭香前亦未闻,《五杂俎》、《益部谈资》二书近出。

[157]国朝贡唵叭香:这里指的是西藏进贡的“唵叭香”,如上文注释所述,这个唵叭香是松脂一类加热制成的一种藏香。后来清代文献中所称来自西藏的“唵叭香”都是指这类。

[158]西番:又称西蕃,有两种用法,一种泛指西部边境地区,一种特指西藏地区,这里是后者。

[159]锦城:指成都,因蜀锦得名,又称锦官城。

[160]《益部谈资》:无碍庵本作《益都谈资》,依四库本、汉和本作《益部谈资》。《益部谈资》,地理杂志,明·何宇度撰,三卷。宇度字仁仲,曾在四川任夔州通判、华阳县令等职。该书约作于万历中。因体例不属图经,故曰“谈资”。四川人文地理、历史掌故之书。

撒 香【撒 香:无碍庵本作“撒 香”,四库本、汉和本作“撒 ”,今依无碍庵本。撒 兰,有认为即藏红花。来源于阿拉伯语(zefira?或zafaran)或波斯语,今日英语saffron也源于此。】

撒 兰,出夷方,如广东兰。子香味清淑,和香最胜。吴恭顺寿字香饼【吴恭顺寿字香饼:参见下文恭顺寿字香饼的香方。四库汉和本香方中缺少“撒 兰”,无碍庵本保存了此香材。吴恭顺,指恭顺候(伯)吴氏。恭顺伯吴允诚,归顺明朝的蒙古人,名字为朱棣所赐。允诚子克忠(追封邠国公)袭爵,洪熙朝进封恭顺侯,任副总兵。吴氏后代承袭恭顺侯爵位,是明代的制香名门。下文《猎香新谱》中的“黄香饼”、“黑香饼”都以恭顺候府所制为顶级。】惟增此品,遂为诸香之冠。

[161]撒 香:无碍庵本作“撒 香”,四库本、汉和本作“撒 ”,今依无碍庵本。撒 兰,有认为即藏红花。来源于阿拉伯语(zefira?或zafaran)或波斯语,今日英语saffron也源于此。

[162]吴恭顺寿字香饼:参见下文恭顺寿字香饼的香方。四库汉和本香方中缺少“撒 兰”,无碍庵本保存了此香材。吴恭顺,指恭顺候(伯)吴氏。恭顺伯吴允诚,归顺明朝的蒙古人,名字为朱棣所赐。允诚子克忠(追封邠国公)袭爵,洪熙朝进封恭顺侯,任副总兵。吴氏后代承袭恭顺侯爵位,是明代的制香名门。下文《猎香新谱》中的“黄香饼”、“黑香饼”都以恭顺候府所制为顶级。

乾岛香

出滇中,树类檀【树类檀:汉和本、四库本作“树类榆”,今依无碍庵本。】,取根皮研末作印香,味极清远,幽窗静夜,每一闻之,令兴出尘之想。

[163]树类檀:汉和本、四库本作“树类榆”,今依无碍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