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茶圣陆羽(1 / 1)

好事不怕细论,好茶不怕细品

中国人特别喜欢喝茶,尤其是古代的中国人。如果有人来家里做客,主人干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给客人上茶。

怎样喝茶可是一门大学问!你知道这门学问是由谁发扬光大的呢?他就是出生于唐代的“茶圣”陆羽。

说起来,陆羽打小就是个苦命人,在他三岁时便被家人遗弃。

由于被家人抛弃时陆羽还不懂事,所以他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爹妈是谁。

小贴士

既然陆羽不知道亲爹亲妈是谁,那么他的姓与名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他长大后自己取的。当时,他用《周易》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说,鸿雁渐渐飞到陆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来制作装饰品。这是吉兆,所以他便用卦辞中的“陆”字为姓、“羽”字为名。

幸运的是,陆羽碰到了好心的大和尚积公,并且被积公带回寺院收养。

在寺院里,积公非常宠爱陆羽,并且还教他识文断字。

九岁时,陆羽已经开始学习写文章了。这时,积公有意只让他阅读佛经一类的书籍。

然而,让积公意想不到的是,陆羽偏偏不喜欢读佛经,唯独喜欢读儒家经典。为此,他还曾说过一番让积公很失望的话。

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习佛经,而陆羽却十分倔强,坚持要学儒家经典。

就因为这事,积公从此不再宠爱陆羽。

为了逼迫陆羽妥协,积公把寺院里的脏活累活统统交给陆羽干,比如让他打扫寺院,清洁厕所,涂墙壁,盖房子,放牛。

尽管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但陆羽依然不忘挤出时间去学习。

由于寺院里没有纸张,陆羽为了练字,经常拿着竹子在牛背上一笔一画地写来写去。

有一年,陆羽从一位书生那里要来“科圣”张衡的一篇文章,名叫《南都赋》。

尽管陆羽不认识里面的字,却爱不释手,还装模作样地读起来。

这事让积公知道了,积公担心陆羽遭到佛经以外的书的毒害,在佛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便让他在寺院里修剪草木,还派师兄看管他。

有一次,陆羽在干活期间却默记起文章来,看上去像个魂不守舍的木头人。师兄还以为他在偷懒,便拿鞭子抽他。陆羽叹息道——

师兄误以为陆羽对他怀恨在心,便拿鞭子继续狠狠地抽打他,直到把鞭子打断为止。

陆羽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于是悄悄逃出了寺院,跑进了戏班子里。

积公听说陆羽躲在戏班子里,非常伤心,便亲自去劝陆羽回去,并且向他承诺,只要他肯回去,可以顺从他的意愿,想干吗就干吗。

陆羽有没有跟随把他抚养长大的积公回去呢?当然没有!

你可能不会想到,陆羽竟然是个丑男!他长得跟东汉“建安七子”中的王粲、西晋的大文豪张载有一拼。他说话也磕巴,跟西汉的大才子司马相如、扬雄有一拼。

不过,在戏班子里,这些缺点也恰恰成了陆羽的优点,因为这些缺点更容易让他演活一个丑角。与此同时,他还擅长写段子。

每次上台演出,他滑稽的外表加上他幽默的段子,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这也让他在当地圈粉无数。

后来,陆羽离开了戏班子,隐居在浙江湖州。他在那里建造了一座茅草屋,并且整天闭门不出,埋头读书。

他偶尔会约和尚、隐士到他家聊天,品茶。有时候,他还经常一个人游山玩水。

一个人在山野中游**的时候,陆羽喜欢朗诵佛经,吟咏古诗,拨弄流水……直到玩尽兴了,然后号啕大哭一番才回去。

当地人都认为他是个奇葩,还说他是“现代版的狂人接舆”。

尽管陆羽隐居在浙江,但名气却传到了京城。皇帝曾召他去京城做官,但他死活不去。

也正是在隐居期间,嗜好饮茶的陆羽写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茶经》,他也因此被称为“茶圣”。

小贴士

《茶经》是一本关于茶的百科全书,论述了茶的产地、生长规律、采摘方法、烹煮方法、饮用方法,甚至包括如何使用茶具等方面的内容,开启了中国茶道的先河。

《茶经》一经问世,立刻在全国掀起一场饮茶之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饮茶。

陆羽死后,那些贩卖茶叶的商人还将他的雕像供奉起来,并且将“茶神”的名号也一并送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