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走到2020年1月27日。
我想起自己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横跨青春的歌最动听,附着回忆的东西最动人,一起看的电影最铭心,陪伴许久的人最珍贵。
每一个少年,在年少时都会有一个偶像。开心时看着他,失落时看着他,从他身上汲取力量。他仿佛一直在努力,用他的方式激励着我们。而我们也早已经习惯,看着他在舞台上或者在球场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热血。这种习惯让我们觉得,只要他还在,我们就好像也不会老去。
我的偶像是科比。
附着回忆的东西最动人,陪伴许久的人最珍贵。
他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但时间最无情,悄然带走那些人,带走我们的习惯。
曾经每年出一张专辑的人,不再唱歌了;曾经一起看电影的那个人,不在身边了。
而这一天,在一场飞行事故中,科比离开了。
我的回忆,就此缺了一块。
这是那天夜晚边流泪边写的。
2002年,科比24岁,自在如风,三连冠最后一年。那年我刚刚接触篮球。说实在的,那时并没有那么喜欢他。我那时还小,还不知道这个人会陪伴我很多年。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沙克东游,同韦德一起夺冠。一时间人们都唾弃他,恨他,湖人队也一同跌入谷底。那时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很想看看这个人会怎样打碎所有的质疑。
我不知道科比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有没有在深夜纠结挣扎过。
但是踏上球场的他,用不可思议的表现征服了质疑他的人。
连续4场50+,三节62分,接着就是不朽的81分。
我突然热爱上这个人了。
因为他在球场上没有放弃过,并且一次次地创造了奇迹。
那年是2006年。
然后就是不朽的2010年夺冠,黄绿大战。
我在电视机前大气都不敢出,我想象着科比一次次战胜自己的伤病,一次次从痛苦中站起来,一次次彻夜苦练,就是为了这次夺冠。隔着屏幕我都能看到科比的眼神里带着火,他夺冠后跳上场边解说台,构成了一幅永恒的画面。
在屏幕这头的我泪流满面,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发现他也在哭。
我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哭。
我们长大了,我们懂得了生活有多难,隧道有多黑。我们会放弃,我们会绝望,这个从我懵懂时就出现的男人,居然没有放弃,居然连一点放弃的念头都没有。
他是多么倔强、多么偏执。
后来他败给了伤病。
跟腱断裂。那时候所有人都说,如果只有一个人可以从这种伤病中恢复过来,那只有科比了。我们花了三年,或许科比自己也花了三年,才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
2016年,科比退役。
在退役的那场球赛中,他得了60分,其中的伟大不用赘述。这个视篮球为生命的人,在自己即将告别篮球的时候,用了自己的全力,做了英雄般最伟大的退幕。
这是一个从未放弃的人啊。
手指伤了就两个手指缠在一起,脱臼了直接掰回来继续战斗;全世界都与他为敌的时候,他从不退缩,生生要把所有人的不看好打回去;他研究所有的进攻技术,但不仅仅是进攻,他的防守也没有一次松懈过。
是的,人们说他太英雄主义。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那可是科比啊,他所做的一切让我们相信他能够在球场上创造奇迹。他偏执,他古板,他不追求效率,也不追求面面俱到,这么一个球员或许再也不会有了。他就是这么战斗着、战斗着、战斗着,直至在战斗中再也举不起那把刀,才潇洒地离开球场。
我记得我在堪培拉每天熬夜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看他的集锦,看他默默地练习,投进一个球、一百个球、一万个球、十万个球。
“凌晨四点的洛杉矶。”
“总有人会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这两句印在了我心里。
是他教会我,要去战斗,哪怕命运一个转弯把我们斩落马下,哪怕要面对全世界的嘘声。
即使有时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支撑不住了,也从来没有放弃过。
2020年的1月,眼泪止不住。
再见了。
这次是真的,再见了。
我不知道你的偶像是谁,但偶像离开的时候,如同身边一直陪伴的朋友离开了。
失去了很重要的朋友,那种滋味我想我们都明白。
三个月过去了,我仿佛回到了正常生活,可喜欢看NBA的习惯改不掉,还是会刷到有关你的消息。
只是那些消息,都来自他人对你的纪念,却不是来自你自己的了。
这三个月来,我逃避着所有关于你的消息。
看到了就往下滑,收藏夹里你的视频也不敢打开,怕自己看着难过。
直到今天,我才想明白,那些关于你的视频,都是我的动力。
我不能把你留给我们的动力拒之门外。
R.I.P.
我会永远记得你。
记得你给过我的动力。
记得你说:“总有人会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人已经走远,曼巴精神永在。
(《横跨青春的歌最动听》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