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经不起异地恋的考验(1 / 1)

很少有哪个女人像朱梅馥这样,一生扮演多重角色,并且一直坚持到人生的最后。很多人知道大名鼎鼎的傅雷,却不知道傅雷背后那个为《傅雷家书》默默写字校字的女人就是朱梅馥。她是最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是为家庭完全付出的代表。或许有人觉得她的付出值得敬佩,但我觉得,如果一个女人完全活成了另外一个人的影子,难免让人怜惜。

朱梅馥比傅雷小五岁,是傅雷的远房表妹。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算得上真正的青梅竹马。

似乎女孩子总是比男孩子成熟得早一些,朱梅馥在很小的时候,尚且不懂得什么是爱,便已在懵懂中喜欢上了这个远房表哥。她最喜欢跟表哥玩,大人如果给了一些小孩喜欢的零食,她都舍不得吃,全给傅雷留着。

朱梅馥爱上傅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亲眼见证过傅雷童年的遭遇,朱梅馥对他更多了几分母亲般的宠爱,甚至宠爱得有些迁就。

傅雷四岁时,父亲傅鹏飞受人陷害,含冤而死。幼年丧父,并不是上天对傅雷最残酷的打击。父亲死后不到一年,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相继夭折。在朱梅馥的记忆里,傅雷的童年“只见愁容,不闻笑声”。

从那以后,母亲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傅雷身上。她的严苛,让傅雷度过了“修道院式的童年”。小孩子难免顽皮,傅雷小时候不肯好好读书,母亲便像包粽子一样将他包裹起来,打算扔到水里淹死;傅雷曾经在读书时打盹儿,母亲便用滚烫的蜡烛油烫他。

回忆起童年,傅雷感受不到任何快乐。在那段时间里,朱梅馥给了他最多的同情和疼爱。

几年之后,朱梅馥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终于褪去了童年时的腼腆和羞涩。她是上海教会女校的高中生,良好的教育让她更多了几分端庄,当看到朱梅馥能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弹得行云流水时,傅雷发现,自己对这个小表妹的感情悄然发生了变化。

青涩的恋情,开始在这对远房表兄妹之间萌芽。傅雷在处女作《梦中》曾这样描述他们的恋情:“她在偷偷地望我,因为好多次我无意中看她,她也正无意地看我,四目相融,又是痴痴一笑。”

初恋的滋味妙不可言,朱梅馥觉得自己的一颗心都系在傅雷身上,随他的喜悲而喜悲。在双方父母眼中,他们是最合适的一对。于是,在傅雷出国留学之前,他们便订下了婚约。那一年,傅雷十九岁,朱梅馥十四岁。

一想到余生将与自己最爱的人相伴,朱梅馥心底便涌起一股甜蜜。不过,这短暂的欢乐很快便被忧伤取代。因为傅雷马上要去法国留学,这意味着他们要经历漫长的分别。不过朱梅馥是乐观的,想到只要表哥留学归来,她就会成为他的妻,欢乐很快又替代了忧愁。

她留在原地,保留着当初那份情感。他却投入一个浪漫的国度,开始了一段浪漫的邂逅。

在法国,傅雷认识了一个名叫玛德琳的姑娘。她的身上有完全不同于朱梅馥的热情,还有一双会说话的迷人的眸子,尤其是艺术方面有着出众的天赋。和玛德琳在一起,傅雷感到无比新鲜又刺激,他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她。

傅雷曾这样比较玛德琳与朱梅馥:“这两个姑娘就像一幅莫奈的画与一轴母亲手中的绢绣那么不同。”

三个人的爱情,注定有一个人要受伤,那个人就是朱梅馥。但傅雷的好友刘海粟,在无形中充当了朱梅馥的“保护神”。

提起傅雷与玛德琳,刘海粟曾说:“两人频繁接触中,感情逐渐炽热起来。尽管傅雷早就爱上了朱梅馥,但现在面对有着共同爱好的玛德琳,他觉得,这位迷人的法国女郎,要比表妹可爱多了。”

几番权衡,傅雷决定牺牲掉朱梅馥的爱情。他打算向玛德琳求婚,与此同时,他给家里写去一封信,要求解除和朱梅馥的婚约。

原来,所谓青梅竹马的异地相望,依然比不过眼前人的朝夕相守。当两段爱情同时摆在面前,是不是大多数男人都会选择放弃更熟悉的那一个?总之,傅雷是这样选择的。

共同成长的十几年里,朱梅馥像个母亲一样包容傅雷的孤僻与愤怒,心疼他的遭遇,给予他无限的宠爱。一想到这些,傅雷心软了。他做不到亲手将信寄出去,于是找到好友刘海粟,请他帮忙寄信。仿佛这样,就不是他亲自伤害了朱梅馥的感情。

令傅雷难以置信的是,他与玛德琳的爱情,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玛德琳是个彻底的不婚主义者,她坚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拒绝了傅雷的求婚。

傅雷骨子里是个传统的中国男人。没有婚姻的爱情在他看来是不道德的。玛德琳的拒绝让他失望,想到自己的爱被“玩弄”,他便无比愤怒,几乎想要举枪自杀。

清醒过来的傅雷,对自己辜负了朱梅馥的行为懊悔不已。庆幸的是,刘海粟并不看好他与玛德琳的恋情,更不愿伤害无辜的朱梅馥,于是他将那封退婚信扣了下来,并没有寄出去。

得知这个消息,傅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或许那一刻的他,是心存侥幸的。如果朱梅馥知道这一切,不知是会失望,还是继续选择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