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旎幻境,不如一碗热汤(1 / 1)

1934年,孟小冬复出。距离上一次登台,已时隔七年。她的首场演出,被安排在西长安街新戏院。出现在戏迷面前的她,已获得余叔岩戏曲的精髓,表演方法更加成熟。

唯独不变的,是她妆容背后那一抹冷静的神色,她的精气神,当年无一人能模仿一二。

孟小冬的复出令很多人为之兴奋,其中便有青帮大佬杜月笙。早在孟小冬刚刚成名时,杜月笙就已经喜欢上了她。后来听说她嫁给梅兰芳,只得作罢。当得知孟小冬离婚并复出后,杜月笙终于有了名正言顺追求她的机会。

借着为黄金大戏院揭幕剪彩的机会,杜月笙邀请孟小冬进行为期二十多天的演出。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也是梨园中人,是孟小冬的师姐,更是她的结拜姐妹。借着这次机会,她们的感情越发亲近,姚玉兰也趁机游说孟小冬做杜月笙的五夫人。

她并没有点头,连“兼祧”都并非心甘情愿,她又如何能允许自己给别人做小?然而,杜月笙却不肯轻易放弃,他对孟小冬嘘寒问暖,每一份情都是出自真心。更可贵的是,他在事业上也给予了孟小冬极大的帮助。一个女子即便再怎么孤傲,也会被一双温暖的手掌捂得柔软起来。孟小冬便是如此。

可惜,世事离乱,杜月笙远走香港避祸,孟小冬则执意留在北平。1946年,杜月笙从香港返回上海。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写信催孟小冬南下。孟小冬来了,在上海,他给了她一个家。她便这样将自己交付给杜月笙,因为在她看来,杜月笙是一个真正有担当的男人。

得到孟小冬之后,杜月笙更加珍惜。他为孟小冬搭戏台,做她的头号戏迷。在自己六十岁寿辰那一天,他邀请全国上下的京剧名角儿到上海义务赈灾演出,票价涨到一千元一场,依然场场爆满。

杜月笙比孟小冬年长近二十岁,他对孟小冬的疼爱,似丈夫,也似父亲。六十多岁的杜月笙,身体日渐虚弱,孟小冬与他相伴十年,从未计较过名分,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他。或许,她是为了报答杜月笙对自己的一腔爱意;又或许,她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没有名分,她是爱人,有了名分,她只是小老婆。

1950年,杜月笙一家准备迁居香港,所有人都在忙着办护照,一时间忙晕了头,忘记了孟小冬的身份。一向不计较名分的孟小冬,突然问了杜月笙一句话:“我跟着你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

一旦开始计较,便是真的在意。孟小冬早已对杜月笙动了真情,也决心一生与他相伴。这一次,她主动开口索要一个名分,就是让自己的陪伴更加名正言顺。

杜月笙愣了一下,赶忙向孟小冬赔不是,紧接着便正经地操办起婚礼。在那个时局最动**的时候,他却愿意给她一场最豪华的婚礼。反观当年的梅兰芳,却连说一句维护她的话都不肯。就是为了杜月笙的这一份真情,大好年华的孟小冬情愿每天照顾他,为他端茶递水。

或许是觉得自己辜负了孟小冬的青春,杜月笙对孟小冬格外好。他们的婚礼定在杜公馆,管家把九龙饭店的大司务请到杜公馆来做菜,一共十桌,每桌九百港币。杜公馆楼下摆不下,就临时借来楼上陆根泉家的客厅,亲朋好友无一缺席,杜月笙要在所有人面前,给孟小冬的未来一份期许。

那一天,杜月笙穿戴一新,带病出场;那一天,向来冷漠的孟小冬,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若爱出自真心,一碗热汤便足以暖心。

杜月笙弥留之际,最悲伤的人便是孟小冬。她守在杜月笙的病榻前,对他立誓此后绝不登台演戏。因为没有了杜月笙,世间便没有了最懂她的人,她还演给谁看?

杜月笙离世后,孟小冬从此深居简出。她说到做到,此后再不登台,就连嗓子都不吊了。最爱的戏、最爱的人,被她一同埋藏在心底。恨得决绝,爱得洒脱,她的性情,便如同她的名字,凛冽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