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有无数英雄一夜成名,比如“混世魔王”程咬金,以及被当成门神的秦琼。
程咬金和秦琼直至今天仍家喻户晓,但你知道是谁捧红他们的吗?是他们曾经的大老板李密!
李密年轻时,靠拼爹在皇宫里做了隋炀帝的保安。
隋炀帝是个大暴君,缺点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优点少得像天上的太阳,他唯一拿得出手的优点就是第六感非常准。
隋炀帝第一次注意到长得黑不溜秋的李密时,就预感到李密未来可能会成为他的灾星。
隋炀帝随即命大臣宇文述将李密炒鱿鱼。宇文述看出李密是个宝藏男孩,只是没有做好职业规划,于是便找他谈心。
李密是个机灵鬼,被宇文述点拨后,立刻辞掉工作,变成一名资深宅男,整天窝在家里读书。
有一次,李密外出串门,骑着一头老黄牛,将《汉书》挂在牛角上,一手牵着牛,一手翻书。这就是“牛角挂书”的故事。
这事恰巧被隋朝的二号首长杨素撞见了。杨素一声不吭地跟在李密身后,观察了他很久,才跟他打招呼。
跟学霸唠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杨素跟李密唠得很投机,后来,杨素十分感慨地对儿子杨玄感等人说——
杨玄感想沾沾李密的“学霸气”,便跟他成了好哥们儿。不过,有时候杨玄感会故意羞辱李密,李密也常常反唇相讥。
有一年,隋炀帝正在辽东跟高句丽干仗,杨玄感突然起兵造反,还让李密做了军师。
小贴士
杨玄感要钱有钱,要官有官,为啥还要造反呢?因为隋炀帝猜忌杨家。他爸杨素曾帮隋炀帝夺取皇位,因此常常居功自傲。隋炀帝对此十分不满。隋炀帝曾说:“要不是杨素死得早,迟早会被灭族!”再加上朝中有很多官员都是杨家捧红的,所以隋炀帝对杨家很不放心。杨玄感害怕隋炀帝发难,这才造反。
作为王牌军师,李密向杨玄感提出了推翻隋朝的上、中、下三策。
小贴士
李密的上策是,趁隋炀帝跟高句丽干仗,切断他的后路。前有敌军,后无退路,要不了多久,隋炀帝的大军就会断粮,到那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擒获隋炀帝;中策是,迅速拿下西京长安,占据险要地势与隋炀帝对抗,即便隋炀帝从前线杀回来,也奈何不了他们;下策是,就近攻打东都洛阳,但洛阳防守坚固,是胜是败,只能听天由命。
杨玄感是个**,每次干仗都是带头削人,很有西楚霸王项羽的范儿,所以大家都称他是“当代项羽”。
杨玄感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变得有些膨胀,自以为天下很快就会被他收入囊中,便想提前过把皇帝瘾。
隋炀帝受不了别人造他的反,立刻派几路大军前去围剿。杨玄感扛不住,这才选择当初李密向他提出的中策:攻取长安。
小贴士
隋军越来越多,火力越来越猛。如果让士兵知道杨玄感是因为打不下洛阳才去打长安的,军心就会动摇。为了让士兵跟他去打长安,他撒了个弥天大谎,说自己已经攻破了洛阳。
路过弘农宫时,杨玄感干了一件蠢事,把大事给耽搁了。
小贴士
当地老百姓拦着杨玄感说,弘农宫兵少粮多,不抢白不抢。与此同时,弘农宫的官员也想把杨玄感耗死在这里,免得他去长安搞事情。但怎样才能留住他呢?两个字:骂他!杨玄感被骂得狗血喷头,整个人都快气炸了,便停下来玩命攻打弘农宫。
杨玄感一连打了三天,不但没啥收获,还被隋军给追上了。
两军一番恶战,杨玄感被打得兵败自杀,李密和几个小伙伴也成了俘虏,隋军打算把他们交给隋炀帝处置。
李密鬼点子多,让大家把钱包、银行卡全拿出来,然后送给了押送他们的官员。
这帮官员见钱眼开,就对金主们放松了警惕。李密趁机带人挖穿墙壁,成功潜逃。
死里逃生的李密又加入了一个造反团队。
小贴士
新老板心气高,不大尊重李密,李密知道跟着这种老板混,不会有啥出息,索性辞去工作,改名换姓,逃到农村办学招生。既然办学招生,就安生地教书育人呗,但他偏不,结果写了一首反诗把自己给暴露了。
当李密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他决定重操旧业:造反。这次,他选择投奔瓦岗寨。
小贴士
如果没有瓦岗寨,就没有后来李密的大红大紫。不过,他刚到瓦岗寨时,却差点成了刀下鬼。当时瓦岗寨的大当家叫翟让,有人知道李密曾给杨玄感打过工,暗中怂恿翟让除掉李密。好在李密的职场生存能力强,连忙找人帮腔,又向翟让献计,这才躲过一劫。
翟让有个克星叫张须陀,他被张须陀打怕了,每次听说张须陀来讨伐,他都吓得尿裤裆。李密却笑眯眯地对翟让说——
当张须陀再次带兵讨伐瓦岗军时,翟让很不情愿地带兵迎战,结果很明显,又被打成狗。
就在这时,李密突然率伏兵杀出,一战斩杀了张须陀,帮翟让出了一口恶气。
李密从此一战成名。翟让非常赏识他,还让他做了小领导,拨给他一支军队。
小贴士
李密不但打仗有一套,还很会笼络人心。他把自己的军队打造成一支特种部队,每次缴获的金银珠宝他分文不取,全部分给将士,所以大伙都愿意替他卖命。
盘子越做越大,李密的野心也变得越来越大。他开始计划先拿下东都洛阳,然后一步步吞并天下。
不久,李密与翟让一举拿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洛口仓,然后开仓赈粮,一下涨了几十万粉丝。
没有李密撑场子,瓦岗军不可能走红。翟让是个实在人,大大方方地把瓦岗寨的头把交椅让给了李密。李密从此升格为“魏公”。
李密极具领袖魅力,积攒了不少路人缘,程咬金、秦琼就是在这个时候归附李密的,李密还让他们做了内军的领导。
李密虽然坐拥百万粉丝,却无法拿下洛阳。
眼下,摆在他前面的有两条路:第一条,像杨玄感一样继续攻打洛阳;第二条,像当初他给杨玄感提出的中策一样,放弃洛阳,攻取西京长安。
选哪一条呢?李密和杨玄感做了同样的选择。
小贴士
杨玄感死得很惨,李密为啥还要走他的老路呢?有三个原因:一,李密能做老大,是翟让让给他的。一旦他离开,难保翟让手下的那帮人不会鼓动翟让把他踢出局;二,他手下的将领大都是绿林好汉,他不在,他们很可能会单飞;三,士兵都是崤山、函谷关以东的人,没有多少人愿意跟他背井离乡攻打长安。
从后来发生的事来看,李密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还没离开,瓦岗寨内部就出事了。
小贴士
翟让是个佛系汉子,不当大哥好多天,也不想再当,但他哥哥和他的老部下却十分眼红李密打下的大好基业,于是纷纷撺掇翟让夺回大权。
以前,翟让是李密事业上的垫脚石,现在却成了绊脚石。李密便对他动了杀心。
有一次,翟让找李密喝酒。李密趁其不备,让人从他背后砍死了他,同时还宰了他哥哥和心腹。
混乱中,翟让的部将徐世勣也被砍伤,要不是李密阻止,徐世勣也成了刀下鬼。
李密虽然从此稳坐头把交椅,却伤了一拨人的心。他的事业也开始走下坡。
当时,李密最大的敌人是驻守洛阳的王世充。虽然王世充跟李密干仗基本上没赢过,但李密也拿不下洛阳。所以,两人一直死磕。
两人最后死磕到什么程度呢?双方做起了生意。
小贴士
王世充整天被困在洛阳城里,虽然衣服穿不完,但没有粮食做饭,也叫不来外卖。李密虽然不缺粮食,但缺衣服。于是两人便互相交换物品。没多久,李密发现不对劲,自从王世充的人有了饭吃,投降的人越来越少。李密这才终止了交易。
将士们把头别在裤腰带上替李密卖命,图啥呢?一个字:钱!
战争已经打到穿不起衣服的程度,李密又岂会有钱打赏将士?所以,将士们很不满,甚至有人出卖他。
当手下败将王世充第一次大败李密时,李密却败得一塌糊涂,败到甚至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
李密原本打算投奔徐世勣,有个猪队友却拦住了他。
徐世勣是翟让的老部下,当初李密杀翟让时,也差点把徐世勣给杀了,也算是结下了仇。所以如果这次再投他的话,难保徐世勣不会借机报仇。
李密心里没底,也不敢拿生命去冒险,最终选择投奔刚刚建立唐朝的李渊。
小贴士
如果李密投奔徐世勣,他的结局肯定不会那么悲惨,甚至还可能东山再起。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李密投靠李渊后,徐世勣说了一番肺腑之言:“我统领的土地和人民本来就是魏公的,如果我直接献给李渊,等于借花献佛,为自己邀功,这是耻辱。我应当将这些献给魏公,让魏公献给李渊,这就等于是魏公的功劳了。”
李密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李渊一定会封他做大官。
可等李密一到长安,顿时傻了眼,因为一切跟他设想的完全是两码事。
就在这时,李渊走了一步臭棋:让李密返回老巢,召集旧部,除掉王世充。
让李密回老巢,无异于纵虎归山,他一走,还能再驾驭得了吗?所以李密刚走没多远,李渊就后悔了,连忙派人去追。
就这么回去了,会被李渊一辈子捏在手里,再无出头之日。李密咬咬牙,反了!
李密挑选了几十名彪形大汉,让他们打扮成女装大佬,带上面罩,将刀藏在裙子里,混进一个县城。
他们将县城劫掠一空后,继续前进,并派人通知外援接应。就在这当口,李密被李渊的人追上,还中了埋伏,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