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1807年11月19日戴维在皇家学院做报告时突然昏死过去,被送到医院,经全力抢救方才苏醒过来,虽保住了性命,却遭了一场大难。他病势极度恶化,有好多天躺在医院里,不会说话,不会翻身,看样子离见上帝也差不多时了。许多崇拜者都络绎不绝地前来探望,弄得医院没办法,只好在大门口挂一个告示牌,每日公布一次病情。以后他出了院在家静养,有一年时间不能做实验,不能做报告。只要戴维不登台就没有人来听讲,皇家学院1808年的收入竟比上年一下减少了四分之三,戴维当时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戴维将信看了两遍,将书捧在手中,来回抚摸着,心里也不知是惊是喜,是酸是甜。他想起这几年来他在上流社会里,终日结交的不是大腹便便的绅士,就是香粉袭人的贵妇,他们大把大把的英镑随手撒,整桌整桌的酒席彻夜摆,东家拉,西家请,要他讲,要他演,可是何曾有一个人真正理解他的发现,认识他的学问。这些人不过是附庸风雅,赶赶科学时髦而已。而今天一个订书店的学徒却对他的思想理解得如此精深,看那插图,简直比他真正做的实验还要干净利落。想不到市井小巷里竟藏有这等人才啊!他又想到自己当初还不是一个打鸟捉蛇的顽童,何曾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多亏伦福德伯爵的提携才进到这皇家学院,现在已是爵士了,而这订书青年却还在和自己的命运挣扎。想到这里,戴维教授动了恻隐之心,起了爱才之意,便提起鹅毛大笔写了一封信:
先生:
承蒙寄来那本笔记,读后不胜愉快。它展示了你巨大的热情、记忆力和专心致志的精神。最近我不得不离开伦敦,到1月底才能回来。到时我将在你方便的时候见你。我很乐意为你效劳。我希望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亨·戴维
1812年12月24日
果然,一个月后,戴维在家里亲自接待了法拉第,并安排他在皇家学院实验室当助手。
正是:
不用金砖去敲门,不必摇尾求怜悯。
法氏举起书一本,皇家学院敞开门。
1812年3月,法拉第到皇家学院正式上班了。他本是学徒出身,干起活来处处小心。他虽然是一名实验室里刷瓶子搬仪器的勤杂工,但对实验内容却都能理解,与人配合起来总是得心应手。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实验室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人不说法拉第的好活。戴维更是得意自己引进了一个好人才。
这年秋天,戴维和夫人要到欧洲大陆旅行了。说起这位夫人,也真不同寻常,她仗着自己的脸蛋还算漂亮,更仗着自己的门第高贵,所以平时在家里一身珠光宝气,一出门就必须车随仆跟。有客来访,要不是个爵士贵族有地位的人,她能转过脸去装作没看见。到别人家赴宴,只要她一进门,主人也就成了她的仆人,平时在家稍不如意就摔盆打碗,只要看见街上谁家的女子穿了一件华贵的衣服,便立逼戴维马上给她也买一件。人常说爱情就是给予,就是牺牲,而戴维夫妇的结合正好相反,就是互相要,互相用。他要她的漂亮和金钱,她要他的爵士地位和科学家的名声。穷小子出身又极爱虚荣的戴维得着这么个漂亮尊贵的妇人也就够满意了,所以也甘心捧着、哄着这个宝贝。现在他们要到欧洲旅行了,第一站就是繁华的巴黎,这是戴维夫人早就望眼欲穿的。可是他们选择的时机实在不巧,这时英法两国正在交战。那个铁腕皇帝拿破仑正气势汹汹地要吞掉整个欧洲呢。所以临出发前,戴维平时的两个贴身仆人突然变卦不愿跟去了,他们怕被当作奸细抓去杀头。而那个贵妇人哪能没有仆人伺候,于是戴维就要法拉第充任,法拉第也想借机到欧洲大陆去见见世面,双方谈妥,法拉第以私人秘书身份暂兼仆人,一到法国就另雇一个仆人。
法拉第
但机遇专给有心人。皇家学会两个大权威失败了的实验,倒让一个小学徒记在了心里。那天法拉第就站在旁边,事后他独自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里又夜以继日地干了起来,他想那导线不能转动是拉得太紧,就干脆取来一个玻璃缸,里面倒了一缸水银,正中固定了一根磁棒,棒旁边漂一块软木,软木上插一根铜线,再接上伏打电池,果然电路一通,那软木轻轻地漂动起来,缓缓慢慢地居然绕着磁棒兜开了圈子。一根线通电转得慢,要是一个通过强电流的线圈呢,不就转得快了吗?啊,成功了!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简单的马达。法拉第这个沉静温和、能自制不激动的人,现在却忍不住在皇家学会的地下实验室里一个人围着这个水银缸跳起舞来。软木轻轻地漂,他也跟着欢快地转,这样转了几圈,他猛地跑到桌边,翻开实验日记写道:“1821年9月3日。……结果十分令人满意,但是还需要做出更灵敏的仪器。”
各位读者,这法拉第在记笔记这一点上可很不像他的恩师戴维。戴维的实验笔记常常是大涂大抹,有时写错了,干脆用指头蘸上墨水一勾。实验成功了,就狂草大书;失败了,就懒得去记。而法拉第因为是订书徒出身,又受过美术训练,他的日记每日必记,每次实验无论成功与否都要记,而且按顺序编号,一直编了16041号。后来到他白发苍苍,自觉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像当年装订戴维的讲演录一样,用自己特有的装订技术,将这些实验日记装订好送给皇家学院。这是科学史上一笔了不起的财富,他死后一百周年时人们才分成七卷整理出版。
再说法拉第发现导线可以绕磁铁旋转后,立即写成一篇论文在伦敦科学季刊上发表。这下又惹出麻烦,沃拉斯顿说法拉第抢了他们的成果。戴维明知沃拉斯顿的实验并没有成功,可是出于忌妒也不出来为学生说话。于是满城风雨,是非难辨。不久,法拉第又做成了氯气液化实验,在皇家学会正式报告前,戴维又在报告上加了一段,说明这个实验是在他指导下做成的。老师要从学生的饭碗里抢食吃了。当年看见可怜就热心提拔,现在眼看要出头了就赶快去堵去压。戴维这个人的心理实在复杂。好在法拉第逆来顺受惯了,而且定了一条规矩,就是刀子到了头上也不肯说恩人一句坏话,所以虽有些小小不快,事情总还可以收拾。而且他还亲自登门向沃拉斯顿解释,他的实验是导线绕磁铁“公转”,沃拉斯顿的实验是“自转”,并不一样,沃拉斯顿也就释然没事了。
可是出头椽子先烂,树欲静风不止。这法拉第要是好好地洗瓶子、扫地,也就会师恩徒贤,和和睦睦,绝无闲事了。谁叫他发现了导线绕磁铁转动后,又去发明什么氯气液化,于是皇家学会的一帮会员看他是个奇才,便出于好意,联合了二十九个人签名,要保举他为会员。一个洗瓶子杂工竟要挂上堂堂的皇家学会会员的头衔,戴维就绝不能答应了。这天下午,法拉第正在地下室做实验,戴维突然怒气冲冲地推门进来。
“法拉第先生,听说你最近准备进皇家学会了,我劝你还是撤回自己的申请。”
法拉第自从进了这个恩师的门来,便是一边求知,一边受气,一直忍了十年。想不到这关键的时候,这个当年引他进皇家学院的恩人,却会在皇家学会的大门中将他阻拦。他头也没抬,用冷静而压抑着愤怒的声调答道:“是他们要提名的,我本人从来就没有递什么申请,你让我撤回什么呢?”
“那你就劝他们撤回。”
“那是他们的事,我不想干涉。”
戴维怕把事弄僵,便缓和一下口气说:“我不是不同意你加入学会,只是你现在年纪还轻,再过几年加入也不迟嘛。”
“戴维爵士,我年纪还轻,今年也已经三十一岁了,可是你当年加入皇家学会时才二十四岁啊!”
这一句话将戴维噎得只见口张,不闻有声,他“啪”的一声摔门而去。
1824年1月8日,皇家学会就法拉第的会员资格进行无记名投票,在只有一票反对的情况下顺利通过。这一张反对票正是戴维投的。至此,这对师生的矛盾发展到顶峰。
一天,他又在地下实验室干了半天,还是毫无结果,便说了声:“算了吧!”气得将那根长条磁铁向线圈里咚的一声扔进去,仰身向椅子上坐去。可是就在他仰身向椅子上坐的一刹那间,他忽然看见电流计上的指针向左颤动了一下。他赶快眨了一下眼,再看指针又在正中不动了。他想也许是看花眼了,因为人们在高度集中精力的实验中,有时看到的只是自己希望的假象。他这么想着就欠着身子将磁铁抽出来再试一次。不想这一抽指针又向右动了一下,这回可是真真切切的。他忙又将磁铁插回,指针又向左偏了一下。哎呀,有电了,磁成电了!十年相思苦,一朝在眼前!法拉第将那磁铁在线圈里不停地抽出插入,上上下下就如同捣蒜一般,把个桌子捅得咚咚直响,那电流计上的指针也就像拨浪鼓似的左右摇个不停。原来磁变电是要通过运动!这时法拉第的妻子萨拉见他还不上来吃饭,又端着一盘面包、牛奶、几样小菜送到地下室来,刚一推门见法拉第正对着线圈“捣蒜”,扑哧一声笑着说道:“迈克尔,开饭啦!”法拉第抬起头,扔掉磁铁,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到萨拉面前,展开双臂搂住她的肩膀,就地打了一个旋,萨拉手中的牛奶面包菜碟统统掉在地上。她喊道:“迈克尔,你怎么啦?牛奶洒了,盘子打了,你吃什么呀?”
“不要了,什么也不要了。今天有电了,有电就够了,只要电就行了!”
他这样语无伦次地念了一段“了了”歌,便翻身去记日记:“1831年10月17日。磁终于变成了电……”
各位读者,磁变电这种伟大发现的幸运何以偏偏落到订书徒出身的法拉第身上?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却应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就是十年前奥斯特通过实验将电变磁,法拉第听说后即反过来这么一想:磁能不能变电?这便是一种相似思维。原来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常常表现为它们之间的各种相似,抓住这个相似点也即抓住了它们的纽带,伟大的发现常常由此而始。阿基米德身在澡盆里由物落水溢而悟出浮力定律;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推及地球与苹果相互吸引,终发现万有引力;富兰克林由毛皮摩擦的电火花而想到雷鸣电闪,因此探得电的本质;波义耳因酸雾使紫罗兰褪色便反向联想到以此来检验酸碱,竟发明了化学试剂。善于发现物与物间的相似,善由这相似现象进而探究其内在的联系,这是科学研究的一条重要方法。犹如进瓜地而先理其藤,藤在手则瓜无所漏;入宫寻宝而先寻其路,路既通则宝无所遗,新的发现就会层出不穷。我们在以后各回中还将看到许多科学家对各种思维方法的妙用。
闲话少叙,却说这法拉第虽发现了磁变电,但他还是穷追不舍。他先将直棒磁铁换成马蹄形的,将线圈换成一个铜盘,铜盘可以连续摇动,这样就可以获得持续电流了。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实验做成了,他又在理论上探索,磁电之间是靠什么联系转换的呢?牛顿总结过万有引力,认为引力是在空间起超距作用,没有速度。法拉第想,不对。磁铁周围有磁力线,有一个磁场,导线周围也有电场,它们是通过场相互作用,而且有速度。但是,他的数学基础太差,不会推导这个公式,一时也无法用实验验证。他在发明权问题上是吃过几次亏的,便将这个思想先写了出来,以免将来有人又来抢头功:
我倾向于把磁力从磁极向外散布,比作受扰动的水面的振动,或者比作声音现象中空气的振动;也就是说,我倾向于认为,振动理论将适用于电和磁的现象,正像它适用于声音,同时又很可能适用于光那样。
这些想法,我希望能用实验实现。但由于我的许多时间用在公务上,这些实验可能拖延时日,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这些现象可能被他人首先观察到;我希望,通过把本文件存放在皇家学院的文件柜里,那么将来我的观点被实验证实,我就有权声明,在某一个确定的日期,我已经有了这样的观点。就我所知,在目前除我本人以外,没有人知道这些观点,也没有人能说自己已经有了这样的观点。
迈·法拉第于皇家学院
1832年3月12日
却说法拉第将这个假设封成一个锦囊存入皇家学院的柜子后,就静等知音上门求见了。到底有没有人来,且等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