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成(郕、盛)
方位:今陕西岐山
姓:姬
建立:周文王第五子郕叔武建立
灭亡: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
主要人物:郕叔武、盛柏、成肃公、成简公、成桓公
周文王到底有多少个儿子呢?《诗经·大雅·思齐》记载:“大(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说的是周文王正妻太姒生了一百个儿子,这实在是对周朝国母的溢美之词。而《史记》的说法却是:“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郕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说的是周武王嫡兄弟十人。后人则圆通这两种说法,认为“太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其实太姒十个嫡子,而其他妾加起来又有上百个儿子。不过根据《左传》来看,除了伯邑考和周武王外,可考的只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十六个儿子,而郕国排名第五,和《史记》又有区别。
成国的始封地不明,根据出土的成伯孙父鬲上的铭文记载,郕国国君成伯孙父为自己的妻子浸嬴制造了一个鬲。这个鬲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可能是郕国始封的地方。很可能在周公东征后,郕叔武的长子一支和齐、鲁一样,被封到今山东汶上一带以镇压东夷,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个郕国。《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的爱妃就是盛国国君盛柏的女儿,这样一来就有点意思了。我们知道周朝有“同姓不婚”制度,认为同姓结婚会导致繁衍质量不高,当然这种制度未必在所有诸侯国都推行并且落实,但周天子一般还是会带头遵守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天子一般喜欢娶姜姓女子为妻子。周穆王一代传奇天子,也是个风流天子,他破了这个戒,娶同为周文王之后的盛姬为妻,岳父盛柏(伯)也因此被册命为诸侯之长。周穆王西游的时候也带着这个爱妻同行,但是红颜薄命,周穆王住在一片湖泊附近时,盛姬得风寒而死。周穆王伤心了很久,还把这个湖泊赐名叫作“寒氏”。
成国东迁后也在洛邑畿内,但具体位置不详,是否还有封地也不得而知,倒是山东的这个郕国抢先活跃起来了。前709年,卫国发生政变。原来卫庄公宠爱庶子州吁,之后嫡子卫桓公即位,州吁就杀了卫桓公篡位。后来卫国大夫石碏联合陈国,杀死州吁,又迎接卫桓公的同母弟卫宣公即位。卫国接二连三发生流血事件,郕国就借此机会攻打卫国,企图浑水摸鱼,但卫国毕竟是老牌大国,还是一样镇定自若打退了郕国的侵略。郕国很快就要为它的无道行为付出代价。第二年,卫国就攻破了郕国都城,可能是考虑到毕竟是同姓宗亲的缘故,卫国并没有灭亡郕国,而是给个教训就走了。这下郕国归附了卫国,但又把卫国的宿敌郑国给疏远了。前703年,郑庄公以王命召集齐、鲁、卫、蔡、郕等国攻打宋国,卫国自然不去,郕国一看老大不去自己便也不去。结果又被齐僖公和郑庄公打了一顿。
山东的郕国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前686年,被齐襄公和鲁庄公围攻。郕国这个位置非常惨不忍睹,在齐国和鲁国两大国之间,所以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而齐国又比鲁国强,所以郕国投降了齐国,很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就被两国灭亡。后来郕邑被鲁国占有,并成为鲁国仲氏的采邑。这个郕国就告一段落了,我们接着说东迁到畿内的成国(文献也一般以“郕”、“成”区分)。
成国出场的时候已经是前578年了,成国国君成肃公和刘国国君刘康公代表天子会合晋厉公等诸侯攻打秦国,在出征前要履行一个天子赐祭肉的仪式,但成肃公接肉时却心不在焉。刘康公就说:“唉!老成太不尊重领导,这次能不能平安回国很难说啦!”果然成肃公当年就病死在征途中。前535年,卫襄公去世,周简王派成简公去参加卫襄公的追悼会,悼词说:“叔父升天了,在先王的左右,一起辅佐上帝!”最后一个出场的成国国君是成桓公。前502年,成桓公代表天子配合晋国的执政士鞅进攻郑国、卫国,之后的成国国君不见记载,应该至晚到战国初年被吞并,成国也就消失在了史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