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国(1 / 1)

国名:毕

方位:今陕西西安西北

姓:姬

建立: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建立

灭亡:西周末年失去封国

主要人物:毕公高

大家知道“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其中赵、魏、韩系三家分裂晋国建立,但是这三家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赵国是嬴姓,商朝的飞廉之后;韩国是姬姓,系晋国的分支,晋武公的叔叔韩万之后;而魏国也是姬姓,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之后。不过毕国却在东迁时没有抢到地盘,所以失去了封国,子孙流落到晋国。后来晋国灭亡魏国,大夫毕万有功受封魏地,才册立魏氏,等到战国初年才三家分晋建立魏国。好啦,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从毕国受封说起。毕国的初封国君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召寰器的铭文记载了一个叫“召”的人被封在毕地,陈梦家先生认为“召”、“高”通用,“召”就是毕公高,被封在现在的陕西西安西北。

毕国在畿内采邑中离周都镐京最近,又被称为“毕原”,史载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的墓葬都在毕国,可见毕国在西周王朝的重要性。在武王伐纣前,毕公高就参与了灭商策划,地位仅在太公、周公、召公之下。根据新出土《清华简·耆夜》记载,毕公高是伐灭黎国的主将。武王克商后进入朝歌,周公拿着大钺、毕公拿着小钺一左一右护卫武王。此后武王命毕公高和康叔封释放被纣王囚禁的良民,并表彰商朝的贤臣商容。毕公高还和召公奭一样非常长寿,一直活到了康王时代,是成康之际仅次于召公奭的重臣。不过唐兰先生认为此时的毕公已经不是毕公高了,而是他的儿子毕仲。那么毕公高的长子哪里去了呢?很可能和周国、召国一样被分封出去,而被封的国家很可能就是毕公高攻灭的黎国,在现在的山西黎城一带。

毕公高去世后,接下来的毕国国君则是“段簋”的“段”,之后则是周穆王时代的毕公了,此人在《清华简》记为“毕桓”;后来还有毕伯硕父、毕鲜、毕伯克等国君,但都只散见于青铜铭文中,所反映史实不多。毕伯克的毕伯鼎在山西芮城(原西周芮国)出土,这个毕伯鼎因为是出土的毕国青铜器中年代最晚的,断代大概在周厉王、周宣王时期,所以有学者认为可能在“国人暴动”或者犬戎入镐的时候毕国灭亡,公族流落到芮国一带;但是在东迁的时候又没有在成周畿内得到封地,所以毕国的后人又窜至晋国。前661年,晋献公攻打耿国、霍国、魏国,赵氏族长赵夙担任献公司机(御戎)、毕氏族长毕万担任献公保镖(车右),结果这年灭亡三国。

晋献公得胜回朝后,把魏地赐给毕万,册立魏氏。晋国史官卜偃和周朝史官辛廖都预测魏氏必定昌大,果然之后魏氏族长魏武子魏犨成为晋文公保镖、魏献子魏舒成为晋国执政、魏桓子魏驹参加伐灭智氏、魏文侯魏斯主导三家分晋,建立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的诸侯,在魏惠王时代逐渐衰弱下去,为秦、楚、齐、赵四大国所交相攻伐,直到前225年,为秦将王翦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