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娄国、阳禺国、驩兜国(1 / 1)

国名:缚娄(扶娄)

方位:今广东博罗

姓:?

建立:?

灭亡:灭于秦始皇?

国名:阳禺

方位:今广东阳山

姓:?

建立:?

灭亡:灭于秦始皇

国名:驩兜

方位:今广东番禺

姓:?

建立:?

灭亡:灭于秦始皇

我们知道广东的简称叫“粤”,“粤”在古代和“越”通用,表明这一带在上古是越人的地盘。上古一般把长江以南的马来种土著通称为“百越”,为什么叫越族呢?因为很久以前,他们的土著人发明了一种叫“戉”的扁平穿孔石斧,这种石斧大约在良渚文化时代,从生产工具升级成了一种用于斩杀的武器和代表权力的礼器(一般用玉制作)。进入青铜时代,这种石戉就被铜戉给替代了,所以也称为钺。说到钺,相信大家就都很熟悉了,这是一种像斧却比斧大的兵器,圆刃,可砍可劈,相当厉害。这种威武的形状一方面赋予它具备权力的象征,另一方面它的沉重不灵敏又使得它逐渐弱化了兵器的功效,最后干脆彻底退出战争舞台,成为皇帝仪仗队的工具。皇帝对大臣赐予符节和斧钺表示加重权力,就被称为“假节钺”。“戉”、“钺”和“越”,实际上是一个字。

越人和吴人一样,他们扎着锥子一般的发髻(像后世的后宫女子),说着北方人听起来像鸟语的方言,古铜色的肌肤上文着花花绿绿的图案,还用一种黑草把牙齿染成黑色。而且他们无论男女都不穿衣服,都只披一件短短的裙子,甚至还一起在河里洗澡。但是他们的民风非常彪悍,英勇好斗,长于造舟,可以说剑文化和船文化就是他们的写照。百越部落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越王勾践的越国。此外,还有《吕氏春秋》记载的“缚娄、阳禺、驩兜”三国,这三个国家“多无君”,很可能还是原始社会阶段。据考证,缚娄在现在广东博罗一带,阳禺在现在的广东阳山一带,驩兜在现在的广东番禺一带。据《拾遗记》记载,从周成王七年开始中原就和扶娄(缚娄)国有联系。

据说,扶娄国的人擅长杂技和魔术。能把金属、玉石、羽毛等做成衣服,还能口吐云雾、喷射火焰,敲打腹部时还会发出雷霆般的响声。喷出的云雾可以变成犀牛、大象、狮子、龙蛇、牛马、老虎的形状。更厉害的是他们还能口吐小人,这种小人也能表演杂技,在表演者的手掌上翻筋斗等,还能自由缩短变长。周朝的乐府机关还专门请了这种方技师授课,但中原人很难学到这门本事的精髓。一直到唐朝,当地人都还擅长耍这些把戏。据说当时的惠州道士轩辕集就会分身术,一天可以到上百家人家里蹭吃;跟人喝酒的时候,就会掏出一个酒壶来,里面的酒水源源不断;施舍穷人的时候,同样口袋里的钱财也滚滚而来;给人看病就更厉害了,拿一块抹布抹抹病人就痊愈了。

“阳禺”则没有更多的记载,“驩兜”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尧的时期他就推荐共工继承尧的位置,被尧否决了。后来在驩兜的力挺下共工担任了工师,但是这个共工还是骄奢**逸。所以后来舜把驩兜定性为“四大恶人”之一,把驩兜放逐到崇山(今河南嵩山)教化南蛮,驩兜这支部落可能因此南迁建立驩兜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前219年派遣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与越人战,但是秦军明显不熟悉岭南一带地形,屠睢和数十万大兵都死在了南越。屠睢被杀后,秦始皇再派遣任嚣、赵佗增援南征部队。鉴于屠睢的惨痛教训,老任和老赵认真分析了敌我对比,沿着北江南下一路横扫越人(其中包括阳禺),杀至番禺(驩兜)又沿东江东上,消灭扶娄等越族部落。最后秦始皇在这一带设置南海郡管辖。

博罗就是一个屡屡挖出“历史”,屡屡创造广东考古史第一的风水宝地。早在1973年,石湾镇挖出青铜编钟;1995年园洲镇又挖掘出园洲梅花墩窑址;1996年11月,在园洲镇又挖掘出面积达十万平方米、迄今为止广东最大的先秦时期的龙窑窑址;2000年6月,博罗县城以北约3公里的横岭山又挖掘出300余座先秦前古墓,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广东全省迄今发现的最大先秦墓葬群。其中出土了不少精美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铁器等,最厉害的是其中还有华丽的水晶,证明这一带绝不是平民百姓的墓葬,很有可能存在一个古国,也就是文献中的缚娄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