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许
方位:今河南许昌,后河南叶城,后安徽亳州,后河南某地,后河南叶县,后河南西峡,后河南鲁山
姓:姜
建立:西周初年许文叔建立
灭亡:约春秋战国之际灭于楚
主要人物:许文叔、许男、许文公、许庄公、许桓公(郑)、许穆公(新臣)、许僖公(业)、许昭公(锡我)、许灵公(宁)、许悼公(买)、许男斯、许元公(成)、公子虺
世界第一位女诗人
我们之前在讲“向国”的时候提到许由其人,说他在听说要被帝尧禅让时逃跑,并且在颍水边洗耳,放牛的巢父坚决不肯让牛喝被许由洗过的水。许由与四岳、伯夷可能都是一人分化,是传说中的姜姓先祖。《左传》记载:“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在商代许地是昆吾国的领土,之后昆吾被商灭亡。西周王朝建立后,姜姓氏族先后被分封到全国各地。许国是分封得比较早的一支,始祖文叔在周武王时代就已经受封于昆吾故地了。西周时期许国的文献记载较少,据《穆天子传》记载,大驴友周穆王东巡中原诸国时,在洧水上接见并宴请过许国国君许男。然后就是前771年,许文公和申侯、缯侯拥立周平王另起山头,并联合犬戎攻杀幽王以及郑桓公、虢石父。虽然之后郑桓公的儿子武公也改投平王,但郑许两国因为都处于中原的地缘关系,最终在整个春秋史上也就成为了宿敌。
前712年,因为许国不给天子进贡,正好让担任周卿士的郑庄公逮住了把柄。七月初一,郑庄公联合齐僖公、鲁隐公一起进攻许国都城,颍考叔拿着象征郑庄公的大旗“蝥弧”抢先登上许国城墙,正想着向大家招手示意呢。忽然一支冷箭飞来,一箭就要了老颍的命。颍考叔连人带旗从城墙上摔下来,大夫瑕叔盈秉着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拾起了大旗登上了许都,并举着大旗大喊:“主公登城啦!主公登城啦!”郑军一下像被打了鸡血一般,蜂拥而上爬上城墙占领了许国,许庄公连滚带爬逃亡卫国。那天是七月初三,许国总共两天居然就被攻克了,水准差得真是愧对苍天。后来查明原来是郑国这边的美男子子都因为和颍考叔争功而暗箭伤人的。
然后是开始分赃。齐僖公离许国最远,要了也没多大用,于是先很大方地让给鲁隐公,当然鲁隐公也用不上,而且也欠过老郑的人情,所以又很大方地让给郑庄公——本来就是替人家来的。但是郑庄公却出乎两位老板的意料,他没有笑纳。而是采取了一个超前的办法——一国两制。他找到了被俘虏的许国大夫百里,对他说,这是老许自己咎由自取啊,鬼神借我之手惩罚他而已,我这位形象代言人,怎么好意思就把许国占为己有呢?这样吧,我有个兄弟公孙获,我们关系不太好,干脆就让你们赏他口饭吃。让他和你一起来辅佐老许的老弟许叔做国君吧。以后我们就是哥俩好了。
这位百里大夫一听,老子都做好就义的准备了,没想到起死回生,火速举双手双脚表示赞成。于是,郑庄公把公孙获安排在许国西边,百里辅佐许叔郑安排在许国东边。一边建一座办公楼。临走之前,郑庄公还叮嘱这位堂弟说:“等我挂了你也要赶紧撤,上天已经丢弃了我们周朝,我们周家子孙怎么还能和四岳的后人许国抢生意呢?”郑庄公这手实在令人拍案叫绝。你老郑家是越来越活跃,已经打遍中原无敌手了,而现在人家许国只是不进贡,你就想打着天子的名号抢了别人的地盘,有这样的道理吗?而把公孙获安排在许国,当然是相当于郑国伸出手去控制许国;让公孙获在自己死后回家,当然是知道自己一死许国就会闹民族解放运动,那时候这位堂弟的小命可就难保喽。
果然不出郑庄公所料,继任的郑昭公和郑厉公先后被强臣祭仲逼得出走,那个许国的许叔郑趁着郑国一片混乱,赶紧拆除柏林墙宣布只有一个许国,是为许桓公。公孙获不知道哪里去了,应该是提前逃跑了。前665年,郑国入侵许国,似乎没什么效果。许桓公之后的许君叫许穆公,他有个很有名的夫人——卫国许穆夫人。《列女传》记载,许穆夫人成年后,许国和齐国先后提亲,卫懿公想把她嫁到许国。小姑娘当然也是想去更强且高富帅的齐国,说要是卫国有难还能帮忙什么的,卫懿公就是不听。之后卫国果然遭遇狄人攻击,许穆夫人急急忙忙跑到齐国搬救兵,才把父亲救出。这个故事把许穆夫人刻画成先知了,而许穆夫人其实是卫宣公之子顽烝老爸妻子宣姜所生,但在《列女传》中把她安排成了卫懿公的女儿;其实卫懿公是卫宣公和宣姜的孙子,从父系来看许穆夫人是卫懿公堂妹,从母系来看许穆夫人还是卫懿公姑妈。
而更大的漏洞则是卫懿公实则死于狄人之手,卫国经荧泽一战只剩五千人(参见“赤狄”)。之前许穆公就加入了齐桓同盟,又因为和卫国的亲戚关系,这次救助卫国是义不容辞。而许穆夫人则更忧心如焚地前往曹邑探望寄居的卫国人,并且在路上写下了《载驰》一首诗:“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许穆夫人可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婚姻关系的作用这时候体现出来了,齐桓公也有两个老婆是卫国公主,他派长子无亏带领三千战士守卫曹邑。宋桓公、郑文公也各自派兵救援,在华夏联盟的齐心协力下,卫国的社稷终于保住了。难能可贵的是许穆夫人一介女流也在此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
许僖公担任楚共王车右
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八国联军入侵亲楚的蔡国。蔡国投降后,八国联军立马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使者屈完前来求和,齐桓公也自忖没有攻破楚国的能力,于是和楚国举行和谈。这次军事活动中许穆公死于军中,因为是“为天子作战”,许国作为男爵得以获加二等爵位的殊荣,以侯礼下葬。(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一位。)许穆公之后的许国国君是许僖公,这是个非常聪明圆滑的国君。他先是参与了齐桓公的扶立周惠王太子郑,接着在蔡穆侯的引导下投降了楚成王,许僖公一副两手反绑、嘴衔璧玉的样子扮演死人,让大夫穿着孝服,士抬着棺材。有意思的是,许僖公接着又倒向了齐桓公,可能还是觉得楚国实力尚不能保护自己。而齐桓公一死,许僖公马上寻找到了下一个老板宋襄公。
不过宋襄公是个不靠谱的人,所以许僖公又不失时机地倒向楚成王。不过首鼠两端的老许这次终于慢了一步,前632年,晋文公带领诸侯在城濮大败楚军,旋即围攻许国。围许之战进行了三个月才解围,原因很有可能是诸侯军已经疲惫,而且许僖公也善于修筑城防,才使许国免受当年许庄公两天被破城的悲剧。不过小说《东周列国志》又给老许编排了一个段子,说他也像当年两手反绑、嘴衔璧玉的晋文公那样投降,还真有点可能。前622年,许僖公去世,许昭公即位。许昭公沿袭了僖公的政策,亲近晋国。但是在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打败晋国后,许昭公又淡定自若地改旗易帜了。前592年,许昭公去世,接替的是许灵公。年幼的许灵公没有其父祖这么好的运气,他上台时就遭到了一场重大屈辱。
当时霸主楚庄王也刚死,即位的楚共王也是个小孩。管事的令尹子重害怕诸侯不服楚国,出动了楚、蔡、许、郑四国联军攻打鲁国、卫国,并在蜀地举行盟会。当时蔡景侯和许灵公两个幼齿国君居然担任楚共王战车的车左和车右,以致记载蜀之盟的鲁国史官都故意不写蔡国和许国,因为他们的老大不配被当作一国之君。当然,这还只是许灵公噩梦的开始,在以后晋楚实力均衡对峙的日子里,他发现最可怕的对手不是楚国、不是晋国,而是近在咫尺的郑国。没错,郑国其实也是夹在晋楚两国之间左右摇摆的小国,但是它同样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欺负比它更弱小的许国,并以此来要挟晋楚默许这一事实,否则它就投靠对方。
前588年,晋、宋、卫、曹四国联军进攻郑国,反而被郑国击败,郑襄公兴高采烈地向楚共王献俘。果然就在当年,讨好了楚国的郑国两次兴兵伐许,理由是许国仗着楚国撑腰而不侍奉郑国。第二年,郑国又派公孙申跟许国“厘定边界”,当然这是含蓄的说法,其实就是要抢许国的土地。忍无可忍的许灵公发兵在展陂(今河南许昌西北)打败了郑军,这自然是激怒了郑国。当年冬季,新上台的郑悼公亲自攻打许国,占领了任、泠敦以及之前要“厘定”的土地。许灵公自然去国际法院楚国告状,郑悼公也被传唤去应诉,结果原告被告一番辩论下来,法官楚共王裁决许灵公获胜。这下郑悼公生气了,老子对你忠心耿耿,你却连许国这块蛋糕也不让我尝一口?干脆投奔晋国去,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和许国掐架了。前583年,郑成公嚷着要配合晋国打楚国,结果路过许国的时候,集中火力攻打许国的东门,俘获甚多。
许灵公不是傻子,一看楚国靠不住,马上也投靠晋国,看你郑国还敢打我不?楚国也意识到不能失去郑国,于是开始花高价收买郑国,郑国也心安理得地收下了。晋国一看气氛不对,把前来朝会的郑成公抓了起来。老大被扣押了,郑国却像没事一样,还去打了一次许国。这分明是表现给晋国看,你抓了我们老大有什么用?我们还能逗许国玩。你有种跟我决裂?晋国想想,也对,你们连老大都可以不要,再逼下去估计得投降楚国了,只好又放了郑成公。得到晋国默许侵略许国的表态,前577年,郑国子罕领军伐许,被许国打败;愤怒的郑成公亲自攻许,攻破许国的外城。许灵公只好接受十年前公孙申“厘定边界”的不平等条约。于是郑国更加嚣张,甚至在前576年还一度击败楚国;惶恐的许灵公知道晋国也靠不住,只好和楚国商量,把许国人民搬迁至离楚国更近的叶县(今河南叶城)躲避郑国,楚共王大笔一挥批准了。
许国六迁
前575年,晋厉公在鄢陵战败楚国,此后形势更加往晋国一边好转,郑国更是彻底投靠了晋国。这样一来郑国成为晋国的前线,那么楚国前线的许国就危险了。于是许灵公也打算投入晋国阵营,晋国既然对楚国完全占优势了,就不会放任郑国欺负自己了吧!干脆搬到晋国国内,彻底解决安全问题得了!晋国那边派搬家公司来了,不料许国大臣却安土重迁,你一上台就搬来搬去,烦不烦啊?搬进晋国国内,还不让人家吃了?这差点把许灵公气死。当然更生气的是感觉被耍的晋老大,声称要派兵教训许国。幸灾乐祸的则是郑国,前557年,晋、郑、宋、鲁、卫五国联军伐许。楚国来救许国,在湛阪被联军击败。得胜的联军自然又围着许国殴了一顿。前549年,许灵公报复的机会来了,原来晋国和齐国交恶,齐国就勾结楚国北上牵制晋国,被打的自然是郑国。但许国马上又尝到苦果了,两年后,许灵公跑到老大楚国那儿去耍赖:“大王您不帮我打郑国,我就不回去了!”
当年八月,饱经折磨四十五年的许灵公真的就在楚国一病不起。楚康王觉得面子还是要给,于是就派兵攻打郑国,郑国当时掌权的是名臣子产。子产更会来事,他知道楚国无意死掐自己,干脆下令不和楚国交战,结果楚军俘虏了九个郑国人就撤退了。许灵公的控诉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滑稽的结果。这位悲惨的许灵公在2002年却重建天日,原来在2002年3月26日—4月14日,河南叶县文化局发掘了一座无封土古墓葬,这座墓葬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四分之三的面积被盗,棺内人骨也早已腐朽无存。但值得欣慰的是,清理出来639件残留器具,最珍贵的是3套组合编钟,是由8枚编镈、9枚钮钟和20枚甬钟组成的,这种编钟是国内第一次发现。李学勤先生根据青铜戈的铭文“许公宁之车戈”、“许公宁之用戈”认定此墓的主人就是许灵公宁。
前546年,晋楚两国召开弭兵会议,约定停止战争,晋国这边是受不了大臣内斗,楚国那边则是经不起吴国侵扰,许国终于免受了郑国的威胁,当然被楚国绑在战车上和强吴作战,对于许国的损伤一样不小。前538年6月,楚灵王纠集蔡、陈、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宋、淮夷攻克吴国的朱方,并攻克赖国(见“徐国”)。楚灵王还想把赖人迁走,再给许国人换个住所,为什么呢?因为许国守在叶地已经没什么战略意义了,所以给我换到东方前线去吧!许悼公非常惊恐,不过这次工程因为暴雨而豆腐渣了。第二年,许悼公又一次跟随楚灵王伐吴。前533年,许国还是免不了被搬迁的命运,这次的新国都在夷(今安徽亳州东南)。但仅仅在两年之后,楚灵王又一次迁徙了许、胡、沈、道、房、申六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众,这次是将其迁回楚国北部,想重新和晋国争霸。
不过倒行逆施的楚灵王不久被叛变的弟弟所杀,新上任的楚平王为了安抚许、胡、沈、道、房、申的民众,让他们迁回原址,就这样在前529年,许国又回到了叶地。但好景不长,五年后许国又被搬到了析(今河南西峡),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楚国的左尹王子胜对平王说:“许国和郑国是世仇啊!让许国人住在楚国境内,不是引导郑国和晋国攻打楚国吗?”楚平王觉得很赞,于是就下诏让许悼公再一次搬家。这暴露了楚国政治腐朽,连保护许国都没有了能力。最可怜的还是许悼公,莫名其妙地根据国家政策被搬了四次。这搬来搬去就搬出病来了,老许不幸得了疟疾,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病,但许悼公喝了太子止送的药就一命呜呼了。据《公羊传》爆料,太子止以杀人凶手自居,把君位让给弟弟虺。自己天天喝粥过日子,第二年就病死了。
许悼公之后的许国国君叫许斯(不知道和许虺什么关系)。前519年,许国跟随楚国,联合顿、胡、沈、蔡、陈等五国进攻吴国,在鸡父被吴王僚大败(见“胡国”)。眼看楚国越来越靠不住,许男斯和其他小国干脆又投奔了晋国。前506年,许男斯参加了晋国主持的召陵之会,这次会议共有晋、宋、鲁、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齐等十八国参加,代表楚国已经完全众叛亲离。在得到晋国的默许后,许男斯开始动工搬到了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这个地方离老家许就不远了。不过,老许还是太低估死敌郑国的人品了。前504年,周王子朝党羽儋翩煽动郑国支援自己造反,郑国也觉得晋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大张旗鼓十八国参与的召陵之会都不敢动楚国?于是郑国干脆支持儋翩造反,也就等于和天子的铁杆晋国撕破脸皮。那么第一个挨打的就是许国了,郑国大夫游速攻灭许国,许男斯被作为战俘押送郑国,以致连谥号都没留下。
许国结束了吗?还没有。在楚国的扶植下,一部分许人又复国了。前494年春,楚昭王带领许元公以及陈国、随国部队围攻蔡国。前482年,许元公去世。之后大概在战国时代,许国被楚国灭亡,这才真正画上了句号。本书叙述的国家里,许国其实是最能代表先秦小国特色之一的,它是弱者,它很卑微,它朝秦暮楚、苟延残喘;但它同样也有着自己的声音、自己的符号,在历史的潮流中,它永远不会被遗失和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