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1 / 1)

国名:原

方位:西周今陕西眉县,春秋今河南济源

姓:姬

建立:周文王第十六子原公丰建立

灭亡:春秋战国之际

主要人物:原公丰、原庄公、原伯贯、原襄公、原伯绞、公子跪寻、原伯鲁、原寿过

《国语》记载周文王“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这里的原公似乎和周文王同辈,但《左传》却又说原国的始封君是周文王的第十六个儿子,那么很可能在原公丰封于原之前,原国地区就已经有一位古国君了,但后来这位古国君不知道被改封何处,而这处风水宝地就留给周成王的十六叔了。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没有对原国国君的记载,只有“散氏盘”提到了原国和散国相邻,那么西周原国应该也在陕西眉县一带,而东迁后到了今河南济源一带。前676年,原国国君原庄公作为周惠王的代表去陈国为天子娶王后。前635年,周襄王把原地赐给晋文公作为平定王子带之乱的礼物,但是原伯贯不愿意献城,坚守不出。我的地盘我做主。

当年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士兵携带三天的粮食,务必三天之内攻下原国,但如果原国不愿意投降的话,就撤退放弃。原伯贯的抗击打能力还不错,在晋国大军压境下足足顶了三天,但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了,只要再受一日半载的攻击就会崩溃。晋国派进原国的使者向晋文公汇报了这个情况,请求加大力度围攻原国。但是晋文公不愿意,他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又有什么用呢?”于是退兵三十里,但是这时原国人民却对晋文公感激涕零,打开城门来投降了晋国。晋国占有原地,把原伯贯迁到晋国的冀城居住。这时候形成非常诡异的情况,那就是原国国君没有了城池,但是原国的社稷却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原国成为了晋国冀城内的一个没有城池的土国君。

原国虽然如此落魄,但原国国君却仍然受到周天子重用。前593年,晋景公派大夫士会调解王室的纠纷,当时周定王设置享礼(天子宴请诸侯大夫之礼)招待他,由原襄公负责把切开的骨头相连放在盘子里。前530年,因为原国国君原伯绞对部下残暴,以致很多大臣和族人都跳槽跑走,这终于惹恼了大众,一起把原伯绞给赶走了,立其子公子跪寻为国君。前524年,曹平公去世,原伯鲁代表周天子参加了丧礼,鲁国代表认为他作为周室重臣不学无术,周室一定会发生动乱。果然在后来的王子朝之乱中,原伯鲁首鼠两端,后来周敬王坐稳王位后,此时原伯鲁刚死,于是就把他还没即位的儿子当作替代品给杀了。可怜的孩子!

原国最后一个出场的国君是前509年的原寿过,当时晋国执政魏舒带领诸侯打算为成周修城墙,但他却自己开小差跑到大陆泽去打猎了,而把包工头的任务交给了下属韩不信和原国国君原寿过。此后原国不见于史载,当灭亡于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原来的原国城则被晋国先后封给先轸、赵同等大夫,其后代与原国后代都有为原姓。